梨鄉萊陽

梨鄉萊陽

萊陽市位於山東省東部,膠東半島中部,臨黃海丁字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20°31′~ 120°59′12〞,北緯36°34′10〞~ 37°9′52〞。東臨海陽市,西接萊西市,北界棲霞、招遠兩市,南鄰即墨市,東南隅瀕黃海丁字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梨鄉萊陽
  • 位置:山東省東部
  • 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
  • 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
概況,經濟,農 業,工 業,建設,交通郵電,貿易旅遊,社會生活,行政區劃,歷史沿革,自然環境,城建環保,

概況

萊陽市位於山東省東部,膠東半島中部,臨黃海丁字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20°31′~ 120°59′12〞,北緯36°34′10〞~ 37°9′52〞。東臨海陽市,西接萊西市,北界棲霞、招遠兩市,南鄰即墨市,東南隅瀕黃海丁字灣。東西最大橫距3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65千米。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88.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城廂街道,郵編:265200。代碼:370682。區號:0535。拼音:Laiyang Shi。
政區人口
全市總面積1731.54平方公里。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784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7.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男女性別比104.83∶100,人口出生率5.57‰,死亡率6.78‰,自然增長率-1.21‰。有少數民族28個,1213人。

經濟

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6%。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7.72億元,增長3.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1.69億元,增長17.7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5.18億元,增長16.63%。三次產業比重為16.9∶49.4∶33.7。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9.56億元,比上年增長40%。實現財政總收入6.1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40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5.45億元,比年初增加10.41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4.52億元,比年初增加4.99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9.89億元,比年初增加9.98億元。
近年來,萊陽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全省30強中的位次進一步前移。200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9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13:58: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6.3億元,年均分別增長4%、22.4%和14.9%。地方財政收入突破6億元大關,達到6.5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8.3億元,增長17.1%。2006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出口創匯5.1億美元,分別增長10.2%、22.5%。工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2006年,食品、機械、化工三大行業銷售收入占到全市工業的8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4家,培育起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98個,新上了鴻達重工機械、煙汽重卡、萬斯特活塞、世寶生物等一批質量高、規模大、後勁足的機械、化工大項目;2006年,萊陽市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龍大冬粉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省級著名商標、名牌產品分別達到15個和17個。加快推進學研結合,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魯花集團被列為首批國家星火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示範單位,新增省級技術中心2個;萬斯特公司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全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個。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5815元,比上年增加664元。第三產業日趨繁榮,200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0.7億元,增長16.5%。興建了盛隆建材批發二期、東方果蔬批發二期等10個檔次較高的市場,培育起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商貿流通骨幹企業5個、成交額過億元的市場11個。其中,盛隆裝飾城和東方果蔬批發市場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專業商品交易市場。引進了濰坊佳樂家、青島國貨等知名品牌超市,提高了居民消費品位。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建設投入8.1億元,開工建設重點工程39項,,城市整體形象有了新的改觀。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科技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0.4‰。

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27.93億元,增長4.37%。農業增加值11億元,增長-2.8%。糧食總產28.8萬噸,比上年增長-2.96%;油料總產7.98萬噸,增長10.99%;水果總產22.98萬噸,增長5.46%;蔬菜總產96.77萬噸,增長6.53%。肉類總產4.07萬噸,禽蛋總產8.08萬噸,奶類總產6.06萬噸。水產品總產2.1萬噸,增長10.5%。全年造林16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19.2%。全市農機總動力68.2萬千瓦,增長1%。
近年來,萊陽市立足自身實際,縱深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生產理念、生產方式和生產手段的現代化,有效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創業致富能力和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2006年,全市農業增加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1.5億元和5815元,分別增長24.3%和12.9%。
一、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萊陽市把其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切入點,將工業的理念、技術和裝備“內植”於農業,推進農業的工業化,提高了農業的整體效益。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積極推進其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問題,說到底是農業的工業化問題,而工業化的關鍵是龍頭企業的建設。萊陽市採取股份制、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籌措資金,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挑起了產業化經營的龍頭。先後吸納資金50多億元,發展食品加工企業300多家,湧現出年銷售收入過40億元的企業1家,過30億元的1家,過20億元的1家,過10億元的1家,培育了龍大、魯花2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企業集團和天府、吉龍、春雪、恆潤4個省級農業產業化企業集團。目前,全市食品加工能力達到130萬噸,其中蔬菜加工能力40萬噸,果品加工、儲藏能力30萬噸,畜產品加工能力25萬噸,花生油加工能力35萬噸,加工產品涵蓋了速凍保鮮蔬菜、肉奶製品、糧油製品、調理食品等10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
二是狠抓基地建設,積極推進專業化、規模化經營。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是現代農業的標誌之一,萊陽市緊緊依託龍頭企業,以蔬菜、果品、畜牧為重點,加快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專業化、規模化的原料生產基地。目前,全市共建立蔬菜生產基地42萬畝,果品生產基地40萬畝,標準化養殖小區260處,年產蔬菜130萬噸,果品40萬噸,肉、蛋、奶32萬噸,帶動了30多萬農民直接為龍頭企業服務。
三是大力開拓市場,積極推行多元化策略。萊陽市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強化行銷措施,培育名牌產品,大力開發多元化的國內外市場。國際市場,堅持以質量求信譽、靠信譽創市場的競爭策略,大力開發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系列化、精深加工產品,將以蔬菜為主的10大系列400多個品種的食品打入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市場,特別在日本市場,萊陽的產品已牢牢地站穩了腳跟,許多產品獲得免檢資格。同時,通過吸引外商投資辦廠、直接設立銷售網點、參加商品展銷會等形式,大力開發歐美、俄羅斯、中東等市場。2006年,全市農產品創匯3.7億美元,增長27.8%。國內市場,實施名牌帶動戰略,龍大、魯花、天府、吉龍等企業先後投入資金5億多元,在中央電視台做廣告宣傳,並以大中城市為主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市場行銷網路,使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2006年,實現國內銷售收入78.4億元,增長26.2%。
四是大力發展中介組織,努力提高組織化程度。為提高現代農業生產的組織性和有序性,自1995年開始,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萊陽市積極倡導和扶持興辦各類合作經濟組織,搞好農民與企業的銜接,為農民搞好供應、加工、銷售、技術等服務。到目前,全市興辦比較規範的合作經濟組織92個,擁有社員4.7萬戶,資產總額5350萬元,合作社年實現銷售收入5.8億元,帶動基地15.6萬畝,農戶9.3萬戶。
二、全力推進農業國際化,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農業的市場競爭已從國內競爭轉向國內、國際雙重競爭,為趨利避害、應對挑戰,萊陽市不斷加快農業國際化進程,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增強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一是實現投資的國際化。近年來,先後引進外資2億多美元,興辦農產品加工三資企業130多家。龍大企業集團先後與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的企業合作,成立了11家中外合資企業,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總資產20多億元、加工出口400 多個品種的大型企業集團。2006年,完成銷售收入30.9億元,出口創匯2億美元,實現利稅2.47億元。同時,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推介農業,引進國外先進農業生產工藝、技術和智力成果,加快了傳統農業改造步伐。如沐浴店鎮引進日本客商,建立了朝日綠源高效農業示範園,完全按現代農業、精準農業的要求生產管理,為全市發展現代農業樹立了樣板。
二是實現市場的國際化。積極引導食品加工企業,充分挖掘市場潛力,出口規模和創匯額連年提高。目前,全市規模較大的加工企業都在國外設立了銷售分公司或建立了銷售網路。龍大集團在美國洛杉磯設立了銷售分公司,在青島設立了歐洲事業部,恆潤、吉龍、騰龍等企業也在歐洲市場找到了合作夥伴,產品已成功打入。
三是實現生產技術的國際化。為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生產科技水平,萊陽市不斷加大良種和技術引進、推廣力度。近幾年,先後引進大葉菠菜、牛蒡、青刀豆、黃秋葵等國內外優良蔬菜新品種100多個,引進工廠化育苗、安全控害燈、聲波助長、畜牧良種繁育、膜下滴灌等30多項農業增產增效技術。
三、積極發展標準化生產,增強現代農業市場競爭力
推行農業標準化是實現農產品優質化,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手段。萊陽市按照現代農業生產的要求,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有效增強了現代農業的市場競爭力,先後被列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縣、國家級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範區、全國無公害農產品出口基地縣等稱號。
一是加強農業生產標準體系建設。全市制訂了10多個主導品種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在生產、加工、貯藏、流通等環節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目前,全市農產品出口原料的標準化生產程度達到100%。
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建立了市鎮兩級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加強了產品從原料收購、生產和出廠全過程質量監控。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如,龍大、魯花、春雪等增加對檢測設備的投入,加強產品質量控制,為提高產品品質和安全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龍大集團投資2000萬元建設的檢測中心,已通過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資格認可,龍大集團被國家質監總局批准為農產品出口免驗企業。
三是加強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加強對農資經營的管理,加大對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檢疫、免疫和檢測力度,確保了檢疫、免疫和檢測率均達到100%。
四是加強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建設。目前,全市有100多個企業先後通過ISO9000、ISO10004、美國HACCP等國際認證;龍大、魯花、春雪3個企業通過歐盟GAP認證;湧現出中國馳名商標2件,中國名牌產品2個。

工 業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5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84.26億元,比上年增長51.2%。實現出口交貨值30.64億元,增長38.33%。產品銷售率達96.97%,比上年提高1.3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96.51億元,增長32.28%;實現利潤23.36億元,增長92.7%;實現利稅29.96億元,增長82.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30.20,比上年提高11.35個百分點。
2006年,全市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按照“膨脹提升食品行業,重點突破機械、化工行業,鼓勵發展新興行業”的思路,抓投入上項目,創名牌增效益,集中培育“三個一批”,全市工業經濟步入了健康快速發展的快車道。榮獲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等榮譽稱號。
一是固定資產投入持續增長。認真貫徹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加強項目前期論證工作,努力提高項目質量和效益。全市共落實重點項目298個,總投資138.3億元。新上了鴻達重工機械、煙汽重卡、萬斯特活塞、世寶生物等一批質量高、規模大、後勁足的大項目,投資結構日趨最佳化。
二是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全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以工業發展領航全市經濟,拉動一產、帶動三產,全市三次產業比例調整到12.8:57.2:30。大力實施食品行業“6221”、機械行業“3210”、化工行業“3361”三大工程,機械、化工行業實現了新的突破,食品、機械、化工三大支柱行業銷售收入占全市工業經濟的比重達到89%。實施循環經濟示範工程,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績,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
三是“三個一批”培育取得新進展。把培育“三個一批”作為提高核心競爭的關鍵環節,強化龍頭帶動,拉動產業鏈條,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0個,實現增加值108.7億元、利稅38.1億元,分別增長36.8%和38.5%;培育起銷售收入過40億元的企業1個,過30億元的1個,過10億元的3個。龍大冬粉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新增省名牌產品5個、著名商標1個。魯花集團被列為首批國家星火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示範單位,萬斯特公司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四是外向性經濟取得新進展。以產業招商、專業招商和以商引商為主要形式,堅定不移走出去,鍥而不捨做工作,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3億元,出口創匯5.1億美元,分別增長10.2%和 22.5%。

建設

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4.9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2%;更新改造投資1.23億元,增長34.1%;房地產開發投資4.3億元,增長82%。資質四級及以上建築企業44家,實現增加值30361萬元,增長-33.2%。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47個,完成投資額7491萬元,增長20.3%。

交通郵電

公路通車裡程448.9公里,公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519.1萬人、2789.63萬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0.06%和-0.05%。公路貨物運輸量889.6萬噸、周轉量229.23萬噸公里,分別增長8.9%和21.5%。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0855萬元,增長28%,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1476萬元,增長16%;郵政業務總量3928.08萬元,增長16%。年末網際網路用戶達到7243戶。

貿易旅遊

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68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城鄉商品交易市場80處,成交額25.3億元,同比增長0.3%。實現進出口總額4739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4.5%,其中出口41654萬美元,增長25.5%;新簽利用外資項目71個,契約外資額58776萬美元,增長68%;實際利用外資18501萬美元,增長44.3%。主要旅遊景點有蜆河公園、宋琬故居、萬畝梨園、沐浴庫區。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5%;實現旅遊總收入19800萬元,增長10%,其中外匯收入8萬美元。

社會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537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6.08%
;人均消費性支出為6325元,增長18.89%;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7.17平方米。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7084,增長24.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151元,比上年增長15.7%;生活消費支出2569元,增長3.38%;人均居住面積16.12平方米。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2300人,比上年增長17.4%;其中城鎮800人,增長100%;農村1500人,增長0%。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16個,床位600張,收養300人。社會福利企業15個,安置殘疾人員420人。

行政區劃

萊陽市轄4個街道、14個鎮:城廂街道、古柳街道、龍旺莊街道、馮格莊街道、沐浴店鎮、團旺鎮、穴坊鎮、羊郡鎮、姜疃鎮、萬第鎮、照旺莊鎮、譚格莊鎮、柏林莊鎮、河洛鎮、呂格莊鎮、高格莊鎮、大夼鎮、山前店鎮;以及萊陽經濟開發區。

歷史沿革

因地處萊山(今旌旗山)之陽,故稱萊陽。縣在昌水之陽,漢因名昌陽,五代唐諱昌,改萊陽縣。《漢書·地理志》:“縣在萊山之陽,故名也。“1987年2月20日,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
明代,萊陽縣城劃為忠正坊、宣化坊、杏壇坊、迎仙坊、賢古坊、東北關坊6個坊;鄉村劃為14個鄉,轄135個。清初,全縣區劃與明代相同。1735年(雍正十三年)將萊陽東部3個鄉劃歸海陽縣,將5個社劃歸寧海州(牟平),時縣城仍為6個坊,鄉村為11個鄉,轄100個社,後調為98個社。民國初期,全縣區劃與清末同。1930年全
縣劃為9個區,轄30個鎮、176個鄉、1620個村。1934年11月,廢區制,全縣劃為20所鄉農學校。1940年,國民黨縣政府撤銷鄉校,將全縣劃為10個區,轄7個鎮、114個鄉、1587個村。1940年5月萊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縣政府在原國民黨區劃的基礎上建立地方政權。1941年2月,萊陽縣析出萊東行署。行署將萊東劃為12個區。1945年8月,萊東行署改稱為萊東縣政府。此時,萊東縣劃為12個區,轄428個村,五龍縣劃為10個區,轄363個村,此區劃直至新中國成立。
1950年3月,萊東、五龍兩縣合併成為新的萊東縣,6月萊東縣改稱萊陽縣,時仍沿用合縣前的區制,共22個區,即旌旗區、龍門區、磊山區、富水區、赤山區、小平區、鶴山區、望石區、陶漳區、白龍區、唐河區、城關區、萬第區、大夼區、羊郡區、穴坊區、埠西區、姜山區、澤口區、野頭區、團旺區、姜疃區。
1952年3月,撤銷磊山區、唐河區、鶴山區,同時區下設鄉,全縣劃為19個區、185個鄉。
1956年3月,撤銷富水、大夼、埠西、澤口、野頭和望石6個區,並將姜山區的全部和埠西區的10個鄉劃歸萊西縣。萊西縣將苗家區的全部及河頭店區、渚河區的5個鄉劃歸萊陽縣,新組鐸山區。此時全縣轄13個區,154個鄉。是年7月,撤銷區制,全縣劃為30個鄉、5個鎮。
1958年8月調整為23個鄉。9月,又將23個鄉鎮改建為23處人民公社。10月萊西縣合併入萊陽縣,全縣設45處人民公社,12月調整為32處,1959年3月有調整為23處。
1962年1月,萊陽、萊西分治,萊陽劃為12處人民公社,5月增劃出9處人民公社,12月又增劃出3處。時全縣劃為城廂、譚格莊、西留、榆科頂、柏林莊、河洛、沐浴店、石河頭、山前店、馮格莊、泉水、紀格莊、赤山、照旺莊、萬第、祿格莊、姜疃、大夼、團旺、中荊、高格莊、穴坊、羊郡、躬家莊24處人民公社。
1980年1月,將紀格莊、泉水、祿格莊公社分別改稱為龍旺莊、古柳、呂格莊公社,時轄782個生產大隊。
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鎮建制,同時新增設嵐子、前淳于兩個鄉,全縣劃為9個鎮17個鄉,轄783個行政村。
1987年4月,萊陽撤銷設市後,行政區劃未變。
1988年7月7日,撤銷城廂鎮、古柳鎮,分別以原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城廂、古柳2個街道辦事處。1989年4月(可能是正式撤鎮設立街道的時間),將城廂、古柳兩鎮改為街道辦事處。
1993年4月,柏林莊撤鄉設鎮。7月,將城廂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和平、北郝格莊、蓋家疃3個村和古柳街道辦事處所轄的東趙疃、四真莊、留衣莊3個村劃出,成立外向型工業加工區。10月,照旺莊撤鄉設鎮。12月,馮格莊、呂格莊、山前店撤鄉設鎮。1993年9月15日,撤銷照旺莊鄉,設立照旺莊鎮;撤銷柏林莊鄉,設立柏林莊鎮;撤銷呂格莊鄉,設立呂格莊鎮;撤銷馮格莊鄉,設立馮格莊鎮;撤銷山前店鄉,設立山前店鎮。
1994年4月,中荊撤鄉設鎮。1995年2月,譚格莊撤鄉設鎮。5月,大夼、高格莊撤鄉設鎮。1995年1月23日,撤銷譚格莊鄉、中荊鄉、大夼鄉、高格莊鄉,設立譚格莊鎮,中荊鎮、大夼鎮、高格莊鎮。
1997年3月18日,撤銷河洛鄉、榆科頂鄉、前淳于鄉,分別設立河洛鎮、榆科頂鎮、前淳于鎮(魯政函民字[1997]11號)。3月,榆科頂撤鄉設鎮。5月河洛、前淳于撤鄉設鎮。
1999年3月16日,撤銷赤山鄉、西留鄉,設立赤山鎮、西留鎮(魯政函民字[1999]7號)。4月,西留、赤山撤鄉設鎮。
2000年,全市總面積1732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3個鄉,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784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9.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65萬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萊陽市總人口897681人;轄2個街道、21個鎮、3個鄉,各鄉鎮人口: 城廂街道 148907 古柳街道 55189 沐浴店鎮 23487 團旺鎮 35533 穴坊鎮 42445 羊郡鎮 27752 姜疃鎮 33950 萬第鎮 33236 龍旺莊鎮 39404 榆科頂鎮 23399 西留鎮 20941 譚格莊鎮 31152 柏林莊鎮 31382 河洛鎮 26302 馮格莊鎮 31869 呂格莊鎮 27660 中荊鎮 33144 高格莊鎮 32636 前淳于鎮 18696 大夼鎮 33084 照旺莊鎮 34703 赤山鎮 27062 山前店鎮 31106 躬家莊鄉 16568 嵐子鄉 19470 石河頭鄉 18604
2000年12月19日,(魯政函民字[2000]80號):撤銷中荊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團旺鎮;撤銷榆科鎮、石河頭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沐浴店鎮;撤銷躬家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穴坊鎮;撤銷嵐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姜疃鎮;撤銷前淳于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照旺莊鎮;撤銷赤山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萬第鎮;撤銷西留鎮,將其行政區域入譚格莊鎮;撤銷龍旺莊鎮,以原龍旺莊鎮的行政區域設立龍旺莊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龍旺莊鎮人民政府駐地。2001年1月,萊陽市進行全市鄉鎮區劃調整,撤銷中荊、嵐子、前淳于、赤山、躬家莊、西留、石河頭、榆科頂8個鄉鎮,同時將龍旺莊鎮改為街道辦事處
2001年6月,將馮格莊鎮改為街道辦事處。
2001年,全市總面積1732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辦事處、14個鎮、1個外向型工業加工區,共784個行政村、20個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9.0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33萬人。
2002年,全市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784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9.0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9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轄城廂、古柳、馮格莊、龍旺莊4個街道辦事處及團旺、沐浴店、穴坊、姜疃、照旺莊、萬第、譚格莊、羊郡、高格莊、大夼、山前店、河洛、柏林莊、呂格莊14個鎮,1個經濟開發區,784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8.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

自然環境

萊陽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因受膠東脊背地形影響,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北部、東
部、中部、東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連線的低山丘陵,屬低山丘
陵地貌類型。沿河地帶及山群之間, 形成互不連片的河谷平原和山間盆地平原。山地占總面積的21.5%,丘陵占47.06%, 平原占31.43%。境內較高的山巒基本屬於低山。北部旌旗群山,東西走向,主峰旌旗山,海拔315.3米;東北部龍門群山,界於萊陽、棲霞、海陽之間,南北走向,主峰老寨山,海拔374.6米, 為全市諸山之冠;東南部垛山群山,北北東向,主峰垛山,海拔316米,是萊陽、海陽的界山。丘陵區分布於低山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l00~300米之間。山丘頂部渾圓,山坡坡度—般在5°~15°之間, 溝谷斷面呈“U”型,溝底縱坡平緩,坡沖積物較發育,有的厚達5~8米。境內平原、窪地地層剝蝕堆積地形,按其成因,可分為三類平原。 一是準平原地, 分布於沐浴店、柏林莊、五龍村斷層以北(除萊陽盆地以外)和南部大夼至團旺以南地區。多呈帶狀分布於丘陵前緣;二是山間河谷沖積平原,成帶狀分布於五龍河兩側;三是山間盆地沖積平原,此種平原亦稱窪地,分布於萊陽市北斷層與五龍村斷層之間。
境內河流,因地勢北高南低,多為北源南流。500米以上的河流、溝溪共187條,其中流長15公里(境內流長9公里)以上的河流13條,內有11條歸為五龍河水系,西部有2條歸為萊西境內的大沽河水系。五龍河水系中的五龍河,為膠東第一大河流。上游有白龍河、蜆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五大支流,於五龍村附近的峽口匯聚後始稱五龍河。在其南下流徑中又納嵯陽河、玉帶河、金水河,然後流入黃海丁字灣。流經照旺莊、古柳、呂格莊、團旺、姜疃、高格莊、穴坊、羊郡8個鎮處。長53公里,河床寬l00-400米,流域面積393.3平方公里。大沽河水系中的瀦河,位於市境西北隅。源出崤山東側,由譚格莊鎮小台子村西南流至大水岔村前與東來支流交會,東流南去,於安里村前出境,入萊西市,西南會七星河。境內流長19公里,河床寬40米左右,市內流域面積93.75平方公里。七星河,大沽河支流之一,上源支流有二,西支流源於萊西市野豬坡,東支流源於境內柏林莊鎮白石埠村,二支流會於馮格莊街道辦事處馬嵐村北,由菜園泊村東南入萊西市境,會瀦河。境內流長12公里,河床寬20米左右,流域面積95.5平方公里。境內所有河流、溝溪基本上都有源短流急、漲落急劇特點,夏季雨量大且集中,易成水災,春秋降水量少,經常斷流。
萊陽市地處北溫帶東亞季風區。大陸度為64.3%,屬大陸季風型半濕潤性氣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風多易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晝暖夜涼,冬季寒冷乾燥的特點。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800MM,年平均氣溫11.2°,年平均相對濕度73%,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96小時,年平均風速2.7米/秒,全市平均無霜期173天。全市土地總面積(包括內陸水域)為1731.54平方公里,其中農用面積14.35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82.85%;建設用地面積2.0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5.49%;未利用面積0.9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49%;農用地面積中,耕地面積8.12萬公頃,園地面積2.78萬公頃,林地面積9700公頃,水面面積3100公頃。建設用地面積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1.72萬公頃,交通用地面積1700公頃,水利設施用地面積1250公頃。境內土壤劃分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鹽土、風砂土6個土類,11個土壤亞類,18個土屬,137個土種。
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其礦產種類多,分布廣,以非金屬礦產為主,不均勻分布於全市18個鎮處中。已發現礦產38種,礦床、礦點、礦化點200餘處。探明儲量的礦產有石墨、白雲石、磷、硫鐵礦、珍珠岩、膨潤土、大理石、石灰石、水泥用大理岩、高嶺土、鉀長石、沸石、礦泉水等13種。其中鉀長石礦探明儲量73萬噸,氧化鉀含量高達14%左右,含鐵量在0.07%左右,是全國質量最好的鉀長石礦;膨潤土儲量1067.31萬噸,沸石儲量1112.7萬噸,均居省內第二位。
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709萬米,可利用量2.95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328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619億立方米,可開採量為1.302億立方米。

城建環保

近幾年來,萊陽市緊緊圍繞建設膠東半島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按照
“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的工作思路,積極打造亮點、解決熱點,努力完善和提高城市的載體功能和輻射功能,城市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我市城市化水平已達到42%,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城市化試點城市;市區規模迅速膨脹,城市框架逐步拉開,目前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9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30萬人;城市管理日趨規範,城市環境逐步最佳化,生態功能日益完善,良好的城市形象已經日益顯現。
一、是堅持高起點規劃,基本勾畫出了現代城市的宏偉藍圖和框架。
近年來,全市上下始終按照超前規劃、跨越發展的思路,積極做好城市規劃工作,為強化規劃的“龍頭”帶動作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編制並逐步完善了城市總體規劃。1996年,編制完成了城市總體規劃並於1998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實施,對城市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近幾年,伴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和東西工業園的迅速崛起,原有城市總體規劃已不適應發展要求,規劃部門又按照“高起點、大手筆”的原則和“中部充實、兩翼齊飛”的思路,聘請了省內外的規劃專家對原有的城市總體規划進行了進一步的論證和調整,使城市總體規劃日趨完善。
(二)加大了重點地段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專業性規劃的編制力度。在做好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組織完成了城區大部分重要地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從根本上杜絕零星插建和開發建設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調整了城市道路交通、供氣、供熱、排污、綠化等專業規劃,為城市的長遠建設提供了可靠依據。
(三)強化了規劃的依法行政。為了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積極推行“陽光規劃”制度,全面實施了“六公示一監督”制度,使城市規劃工作由封閉向陽光政務轉變;始終嚴格實行“一書兩證”制度,嚴格核發建設工程竣工規劃驗收合格證,依法強化規劃管理,嚴肅查處違法建設和違法用地行為。
二、是堅持高標準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基本呈現出現代文明城市的雛形。
近年來,各級各部門始終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位置來抓,緊緊圍繞“拉大城市框架,完善設施配套,提高城市品位”這一工作思路,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了多元化的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並加大工作力度,縝密策劃,精心安排,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一)打造了一批城建精品工程,城市的良好形象逐步凸現。先後投資建設了體育中心、工人文化宮、公園南大門、十里綠化長廊等一批代表城市新氣象、展現城市新面貌的標誌性工程,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
(二)加快了城市綠化工程建設,城市生態環境逐步最佳化。以創建園林城市為目標,堅持“適度超前規劃,注重精品建設”的原則,合理調整綠化布局,不斷改善和美化城市生態環境。目前,城區綠化面積已達到42%,城區綠地已形成以植物造景、花卉大色塊栽植、樹木組團為主,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地系統,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優美舒適的休閒娛樂場所。
(三)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城市載體功能進一步增強。道路建設,先後完成了20多條市政主要道路的新建和拓寬改造,目前,城市道路總面積達到183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6.2平方米,形成了比較合理的城市道路框架;城市供水,建成了日處理水5萬噸的淨化水廠,確保了城市供水質量,目前城市供水能力超過9萬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工程,投資6000萬元建成了日處理污水能力達4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從根本上解決了五龍河污染問題;城市供氣,在積極推廣管道液化氣工程的基礎上,去年又引進了總投資1.2億元的天然氣長輸管線工程,目前全市供氣總量達8000多萬方,用氣人口達20多萬人;城市供熱,總投資1.4億元,實施了熱電聯產集中供工程,目前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到了200多萬平方米;環衛設施建設,總投資9800萬元,建成了日處理垃圾240噸的無害化垃圾處理場一座,並積極推廣垃圾中轉站建設,確保了城市環境的衛生整潔。
(四)加快了房地產開發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商居環境。始終堅持新區、舊區開發相結合,安居與興市相協調的原則,全面推進房地產業的發展,先後拆遷建設了陽光城、龍門山莊、文化小區、百盛家園、東盛山莊等20餘個住宅小區和組團,總投資達10餘億元,開發商品房面積達70萬平方米,使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了27平方米。
三、是堅持高效能管理,全面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城市的整體形象進一步提升。
為使城市建設的不僅繁榮而且有序,始終堅持以市民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為重點,正確處理繁榮與有序、規範與發展的辯證關係,經常性地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活動,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力塑造萊陽對外新形象。
(一)明確責任,實行了部門配套聯動的綜合整治機制。前幾年,城建、公安、工商、交通等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和市裡的統一要求,以查處違章建築、整治大環境衛生、規範交通秩序和市場經營秩序等為重點,每年都要開展大規模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整治過程中,各職能部門相互協調,密切配合,高效聯動,形成強大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合力,使城區環境更為整潔有序。針對一些職責不清、管理不到位的問題,我們專門設立了環境綜合整治督察辦公室,實行下發“督查通知單”制度,責令相關部門限期解決,較好地解決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頑症”。
(二)著眼長效,實行了城市管理領域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為真正建立起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管理中長期存在的多頭執法、重複處罰和職責交叉等問題,去年3月正式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將涉及城市管理領域的規劃、綠化、市政、環保、公安、工商等32項行政處罰權移交到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統一執行。城管執法局成立將近一年來,運轉良好,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創新實施了“一教育二警告三處罰”的執法模式,實現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相互溝通和理解;針對違章建設、占道經營、車輛停放、廢氣污染等重點,教育和糾正各種違章現象1萬餘起,行政處罰1800餘件,基本實現了城市管理有序發展的目標。
(三)以德治市,著力提高了市民的綜合素質。重點加強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宣傳和貫徹落實,使廣大市民的道德素質大大提高;利用每月最後一周的星期六上午,組織開展了“城市環境整治全民義務勞動日”活動,提高了廣大市民對城市管理的參與意識;在廣播、電視等媒體設立專欄,開展多角度、深層次的報導,使“建設城市、美化城市、熱愛城市”的觀念深入到廣大市民心中,為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四、是堅持生態立市,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城市的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
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型城市這一目標,以推廣循環經濟、加強污染防治、加強生態農業建設等為重點,著力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力度,有力地加快了生態市建設步伐,為把我市在2015年建設成為規劃科學、產業發達、環境優美、兼具歷史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生態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大力推廣循環經濟,提高了資源的綜合利用。先後創辦了發電廠的熱電聯產、水泥廠的粉煤灰綜合利用、巨力化肥的利用廢氣生產甲醇等一批發展循環經濟的典範項目;積極推廣鍋爐分層燃燒、電機變頻改造等節能環保技術改造,使企業能耗大幅下降;在龍大集團、熱電廠等11個企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二)著力加強污染防治,有效改善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