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縣

梨樹縣

梨樹縣,隸屬於吉林省四平市,位於吉林省西南部,地處松遼平原腹地,東與公主嶺市以東遼河為界,北與雙遼市毗鄰,西與遼寧省昌圖縣接壤,南與四平市相連。介於東經123°45′—124°53′,北緯43°02′—43°46′之間,總面積4209平方千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中部波狀平原,北部為東遼河沖積平原。

梨樹設縣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原名“奉化縣”。曾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福晉”、清太宗皇太極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和慈禧太后的祖籍地。梨樹縣有“東北糧倉”和“松遼明珠”的美譽。

截至2018年,梨樹縣下轄15個鎮、6個鄉、1個農場、1個良種場。

截至2017年末,梨樹縣總人口57.467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4.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6.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2.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5.2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36.9:26.7:36.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梨樹縣
  • 外文名稱:Lishu
  • 別名:奉化縣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吉林省四平市
  • 下轄地區:15個鎮、6個鄉、1個農場、1個良種場
  • 政府駐地梨樹鎮向陽街2號
  • 電話區號:(+86)0434
  • 郵政區碼:136500
  • 地理位置:吉林省西南部
  • 面積:4209平方千米
  • 人口:57.4675萬人(2017年總人口)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葉赫那拉古城偏臉城遺址,北方巴厘島
  • 車牌代碼:吉C
  • 行政區劃代碼:220322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脫貧攻堅,基礎建設,歷史文化,文化遺址,民俗文化,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梨樹縣原名奉化縣,古稱偏臉城,俗稱買賣街。當時奉化縣地處邊北扼要之地,是“盜寇出沒”、“頑民盜風不息”之地,統治者為了教化當地“頑民”,故大肆宣傳要“遵奉王化”,因此起名為奉化縣。梨樹城並非是一座城,而是一個小村落,“傳聞其地多種梨因名之”。

歷史沿革

從境內長山遺址考證,上溯至新石器時代梨樹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肅慎、夫余、高句麗、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迭居。
漢為扶餘地,晉、後魏、齊仍屬扶餘地,隋為高句麗所據,唐為渤海國扶餘屬地。
葉赫那拉古城葉赫那拉古城
遼金時代,梨樹縣屬韓州。治所曾多次遷徙。天徳二年(1150年),州治所從柳河縣(今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城)移至九百奚營(今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偏臉城)。
元代屬開元路鹹平府
明代廢府置衛。此地屬遼海衛(治所今昌圖老城)。正德八年(1513年),居住在松花江、嫩江流域的海西女真族塔魯木衛一部在部落酋長祝孔革率領下南遷至縣境葉赫河岸定居,遂稱葉赫部。
清代以柳條新邊為界,南部為盛京西流水圍場一部,北部為內蒙古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達爾罕王的旗屬地。嘉慶八年(1803年),蒙王招墾,始有山東、河北等地漢民徙入。道光元年(1821年),昌圖廳於轄區北部設梨樹城分防照磨,始定區劃。轄守善、瑞祥、新恩、惠遠、永隆、太定、允順、恩化、貞順9個社,472個自然屯。光緒四年(1878年)設縣治,名奉化縣,隸屬昌圖府。光緒八年(1882年)縣境南部隸屬伊通州。
中華民國時期,廢府、廳、州制,實行省、道、縣制。民國二年(1913年),縣境南部隸屬伊通縣。民國三年(1914年)三月一日,奉化縣更名梨樹縣,隸屬奉天省洮昌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奉天省更名遼寧省,梨樹縣隸屬遼寧省。
日偽統治時期,民國三十年(1941年)將遼寧省北部市縣設定偽四平省,梨樹縣為其屬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勝利後,廢偽四平省,置遼北省;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撤遼北省,設遼西省,梨樹縣隸屬遼北省、遼西省。
梨樹縣梨樹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6月19日,撤遼西省,同年7月21日,梨樹縣劃歸吉林省。
1955年,梨樹縣人民政府更名為梨樹縣人民委員會。梨樹縣各區稱謂取消序數命名,恢復原地名稱呼。
1956年4月,劃歸吉林省公主嶺專區。
1956年7月3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懷德專區。轄懷德、梨樹等10個縣。10月6日,懷德專區更名為公主嶺專區。
1958年10月23日,設四平專區。
1960年2月6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梨樹鎮遷到郭家店鎮。1964年4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郭家店鎮遷回梨樹鎮。
1983年8月30日,撤銷四平專區,改為地級市,實行市轄縣,梨樹縣隸屬四平專區、四平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6年10月6日,梨樹縣轄9個區、2個鎮、38個鄉。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梨樹縣轄9個公社,276個管理區。
1958年10月23日,撤銷公主嶺專區,梨樹縣劃歸四平專區管轄。
1960年2月6日,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梨樹鎮遷至郭家店鎮。
1964年4月23日,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遷回梨樹鎮。
梨樹縣梨樹縣
1968年,撤銷梨樹縣人民委員會,成立梨樹縣革命委員會。下轄4個鎮、30個公社,303個生產大隊
1971年2月4日,四平專區更名為四平地區。梨樹縣歸四平地區管轄。
1976年1月,梨樹縣轄3個鎮、31個公社,303個生產大隊。
1980年初,梨樹縣轄5個鎮、28個公社,333個生產大隊、2536個生產小隊。6月,撤銷梨樹縣革命委員會,成立梨樹縣人民政府。
1983年8月,撤銷四平地區,成立四平市,梨樹縣歸四平市管轄。
1991年11月26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梨樹縣石嶺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石嶺鎮管轄。
1992年3月6日,撤銷梨樹縣沈洋、萬發、東河、太平鄉,設立沈洋、萬發、東河、太平鎮
1994年11月14日.撤銷梨樹縣林海鄉、三家子鄉,設立林海鎮、三家子鎮
1995年6月29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梨樹縣郭家店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郭家店鎮管轄。12月,梨樹縣轄18個鎮、14個鄉;85個居民委員會、336個村民委員會。
1999年,梨樹縣轄18個鎮、14個鄉:梨樹鎮、郭家店鎮、榆樹台鎮、孤家子鎮、石嶺子鎮、小城子鎮、蔡家鎮、孟家嶺鎮、十家堡鎮、喇嘛甸鎮、劉家館子鎮、葉赫滿族鎮、萬發鎮、東河鎮、太平鎮、沈洋鎮、三家子鎮、林海鎮、梨樹鄉、大房身鄉、杏山鄉、董家窩堡鄉、白山鄉、勝利鄉、團結鄉、泉眼嶺鄉、郭家店鄉、河山鄉、金山鄉、小寬鄉、雙河鄉、四棵樹鄉。
2000年6月29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5號檔案:撤銷梨樹縣郭家店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郭家店鎮管轄。8月20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8號檔案:梨樹縣撤銷團結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榆樹台鎮管轄;同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9號檔案:撤銷杏山鄉、三家子鎮河山鄉,將其所轄區域分別劃歸梨樹鎮、十家堡鎮、小城子鎮管轄。調整後,梨樹縣轄18個鎮、9個鄉。
2000年6月20日,經四平市政府、吉林省政府開發區辦公室批准正式成立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正縣級建制一級財政管理。將梨樹縣下轄的孤家子鎮、石嶺鎮哈福村的鹿場、雙遼市的綠野集團(現雙山鴨場)、雙遼農場、雙遼種羊場劃歸到管理區行政管轄。現管理區所在地孤家子鎮。
2002年,梨樹縣轄17個鎮、9個鄉。
2003年,梨樹縣轄:梨樹鎮、郭家店鎮、榆樹台鎮、石嶺子鎮、小城子鎮、蔡家鎮、孟家嶺鎮、十家堡鎮、喇嘛店鎮、劉家館子鎮、葉赫滿族鎮、萬發鎮、東河鎮、太平鎮、沈洋鎮、林海鎮、小寬鎮、梨樹鄉、大房身鄉、白山鄉、勝利鄉、泉眼嶺鄉、董家窩堡鄉、雙河鄉、四棵樹鄉、金山鄉。
2003年底,梨樹縣轄26個鄉鎮,其中鎮17個:梨樹鎮、郭家店鎮、蔡家鎮、十家堡鎮、孟家嶺鎮、石嶺鎮、葉赫滿族鎮、喇嘛甸鎮、林海鎮、劉家館子鎮、沈洋鎮、小寬鎮、榆樹台鎮、小城子鎮、東河鎮、萬發鎮、太平鎮;鄉9個:梨樹鄉、白山鄉、董家鄉、泉眼嶺鄉、勝利鄉、四棵樹鄉、大房身鄉、雙河鄉、金山鄉。
梨樹縣梨樹縣
2005年3月4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關於四平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檔案,將梨樹縣的石嶺鎮、葉赫滿族鎮劃歸鐵東區管轄;將梨樹縣十家堡鎮的九間房村、團山子村、梨樹鎮的任家村、西八大村、東八大村、孤榆樹村、獾子洞村,大房身鄉的海青村、條子河村劃歸鐵西區平西鄉管轄。同年四平市人民政府下發《調整四平市部分行政區劃》檔案:將梨樹縣葉赫滿族鎮劃歸鐵東區管轄;將梨樹縣十家堡鎮的九間房村、西八大村、東八大村、孤榆樹村,大房身鄉的海青村、條子河村劃歸鐵西區平西鄉管轄。
2005年10月13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34號檔案,撤銷大房身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梨樹鎮管轄、撤銷太平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萬發鎮管轄。
截至2006年1月,梨樹縣轄21個鄉鎮,其中6個鄉、15個鎮:梨樹鎮、喇嘛甸鎮、郭家店鎮、蔡家鎮、孟家嶺鎮、十家堡鎮、小城子鎮、東河鎮、萬發鎮、榆樹台鎮、小寬鎮、沈洋鎮、林海鎮、劉家館子鎮、石嶺子鎮、白山鄉、雙河鄉、金山鄉、泉眼嶺鄉、勝利鄉、四棵樹鄉。共有33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99個)、313個行政村。梨樹縣的石嶺鎮已經劃入四平市的鐵東區,但沒有操作,仍統計在梨樹縣內。
2010年12月24日,四平市政府舉行石嶺鎮、獾子洞村行政區劃調整交接儀式,梨樹縣政府與鐵東區政府代表在石嶺鎮行政區劃管轄權交接書上籤字,梨樹縣政府與鐵西區政府代表在獾子洞村行政區劃管轄權交接書上籤字。至此,2005年3月省民政廳下發的《關於四平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檔案全部落實。從2011年1月1日起,四平市鐵東區、鐵西區將完全按照新的區劃管轄範圍運行。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梨樹縣下轄15個鎮、6個鄉、1個農場、1個良種場。梨樹縣人民政府駐梨樹鎮向陽街2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220322100000
梨樹鎮
220322101000
郭家店鎮
220322102000
榆樹台鎮
220322103000
孤家子鎮(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
220322104000
小城子鎮
220322105000
喇嘛甸鎮
220322106000
蔡家鎮
220322107000
劉家館子鎮
220322108000
十家堡鎮
220322109000
孟家嶺鎮
220322110000
萬發鎮
220322111000
東河鎮
220322112000
沈洋鎮
220322113000
林海鎮
220322114000
小寬鎮
220322200000
白山鄉
220322201000
泉眼嶺鄉
220322202000
勝利鄉
220322203000
四棵樹鄉
220322204000
雙河鄉
220322205000
金山鄉
220322400000
國營梨樹農場(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
220322405000
良種場生產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梨樹縣位於吉林省西南部,東與公主嶺市以東遼河為界,北與雙遼市毗鄰,西與遼寧省昌圖縣接壤,南與四平市相連。介於東經123°45′—124°53′,北緯43°02′—43°46′之間,總面積420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梨樹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中部波狀平原,北部為東遼河沖積平原。長白山大黑山余脈由梨樹縣東部入境,向西南延伸,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極點葉赫滿族鎮大砬子山,532米(葉赫鎮2005年7月劃歸四平市),低極點劉家館鎮大力虎村團山子屯,110.3米,相對高差421.7米。梨樹縣境東南部為剝蝕地形,多低山丘陵,海拔300—400米,占梨樹梨樹縣總面積21.8%;中部為台地沖積平原,地勢略有起伏,以剝蝕堆積地形為主,海拔160—250米,占總面積44.1%;北部沿東遼河中下遊河谷平原,地勢低洼平坦,風沙鹽鹼相間,以風積沖積地形為主,海拔112—160米,占總面積34%。

氣候特徵

梨樹縣屬北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作物生長期日照、降水較充足。春季乾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朗氣爽,冬季寒冷多雪,間有暖冬。氣候特點雨熱同步,能充分滿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長。年均日照時數2644.2小時,其中作物生長季節4—9月,日照時數1435.5小時,占全年日照總時數59%,平均每天日照8小時。日照充足,光能源較豐富。年太陽總輻射每平方厘米122.79千卡,光合有效輻射量每平方厘米60.17千卡。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梨樹縣受地質條件和土質影響,縣域土壤類型較多。由南向北依次為山地石質土、灰棕壤、石灰岩土、棕壤、白漿土、黑土、黑鈣土、淡黑鈣土、草甸土鹽土、鹼土、坡積土、沖積土、泥炭土、沼澤土風沙土和水稻土,共17個土類,39個亞類,47個土屬,132個土種。

礦產資源

梨樹縣主要優勢礦產資源為矽灰石、大理岩、天然氣、石油。梨樹縣礦藏100餘種,主要有金、銀、銅、鐵、鋅、石灰石、矽灰石、大理岩、花崗石等。已發現礦產37種,查明資源儲量的12種,其中能源礦產3種,黑色金屬礦產2種,有色金屬礦產3種,貴金屬礦產2種,水汽礦產2種,余為冶金、化工輔助材料及建築材料與非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中矽灰石、水泥用大理岩質量好,儲量大。矽灰石儲量在2000萬噸以上,原料產品銷往美國、德國、法國、荷蘭、日本等地;石灰石儲量約10億噸,已開發23個品種。

森林資源

梨樹縣森林資源海拔在250—400米之間,山巒起伏,崗嶺相連,山高林茂。東傍東遼河,中有石嶺河,屬溫帶針闊葉樹混交林區。天然次生林樹種有柞樹楓樺山楊、椴樹、水曲柳黃鳳梨核桃楸、山槐等;人工林樹種有落葉松樟子松、黑松、油松紅松紫穗槐等。
北方巴厘島北方巴厘島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梨樹縣總戶數20.837萬戶,總人口57.4675萬人,其中城鎮、鄉村人口分別為12.2845萬人和45.183萬人;男性、女性人口分別29.5165萬人和27.951萬人。

政治

縣長:郭志勇
副縣長:王嘯、姚廣宇、張武、王學君、高飛
(截至2018年)

經濟

綜述

2017年,梨樹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6.6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62.6億元,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85.2億元,增長8.4%。三次產業比重為36.9:26.7:36.4。
財稅收支
2017年,梨樹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6.8億元,同比下降1.9%。實現一般公共預算地方級財政收入4.4億元,同比下降9.1%。從徵收部門看,國稅部門實現3.5億元,同比增長39.0%;地稅部門實現2.4億元,同比下降15.1%。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59.5億元,同比增長23.1%。其中,教育支出7.0億元,同比下降6.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4億元,增長15.0%;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2億元,增長16.4%;公共安全支出1.3億元,增長24.7%,科學技術支出282萬元,下降0.4%,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5.2億元,下降6.0%,節能環保支出1.2億元,增長56.2%,城鄉社區支出6.4億元,增長220.1%。
人民生活
2017年,梨樹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86元,同比增長7.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50元,同比增長6.8%。

第一產業

2017年,梨樹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0.9%。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實現89.3億元,其中,農業增加值48.2億元;林業增加值4.9億元;牧業增加值33.4億元;漁業增加值755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7億元。
種植業
2017年,梨樹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為24.2萬公頃,同比增長2.9%。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1萬公頃,糧食總產量213萬噸。
畜牧業
2017年,梨樹縣豬、牛、羊和家禽飼養量分別達到280.4萬頭、34.1萬頭、33.9萬隻、2511.7萬隻。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梨樹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戶,2017年,梨樹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3.2億元,同比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63.7億元,同比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品種主要以原煤和電力為主,兩大能源品種分別占全部消費能源量的89.7%、9.6%。
建築業
2017年,梨樹縣有資質建築業企業8個,其中有工作量企業7個。建築業總產值1.4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03138平方米,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12532平方米。完成竣工產值1.2億元。
梨樹縣倉儲物流梨樹縣倉儲物流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梨樹縣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24戶,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1戶。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7.6億元,同比增長6.4%。分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完成消費品零售額72.4億元,增長4.7%;餐飲收入完成消費品零售額15.2億元,增長15.2%。分城鄉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7.9億元,增長2.8%;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9.7億元,增長11.1%。
重點服務業
2017年,梨樹縣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47戶,營業收入9.6億元,同比增長23.8%,其他營業性服務業收入6667萬元,同比增長10.5%。利潤總額實現246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30.8萬元。應付職工薪酬1.4億元,同比增長15.3%;服務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3679人,同比增長0.8%。
郵電通信
固定電話用戶37400戶,行動電話用戶633000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80400戶。
金融業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01.8億元,比年初增加15.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12.9億元,比年初減少11.2億元。

交通運輸

交通

2017年,梨樹縣公路總里程2054千米。
“京哈”、“四梅”、“哈大”鐵路、“長大”高速公路、102國道等交通主動脈從梨樹縣境通過。境內有火車站3處,年吞吐貨物量在300萬噸以上。

運輸

2017年,梨樹縣公車路數153路,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248輛,出租汽車1307輛。客運周轉量39172萬人千米,貨運周轉量689687萬噸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梨樹縣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普通中學31所,國小197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126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527人,國小專任教師2361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140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0515人,國小在校學生28544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梨樹縣有劇院、影劇院1個,體育場館2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70千冊。舉辦遼金文化研討會和首屆東北地區優秀曲藝展演,“千人同唱二人轉”創金氏世界紀錄,二人轉傳承展演中心投入使用。

體育事業

2017年,梨樹縣運動員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榮獲3枚金牌。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梨樹縣醫療衛生機構總數343個。其中:醫院3家,衛生院22家,診所、衛生所、醫務室63家,村衛生室233家,婦幼保健院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衛生監督所1家和其他衛生機構19家。醫療機構實有床位數1827張。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總數3066人,衛生技術人員2615人。梨樹縣被評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勞動就業

2017年,梨樹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1億元。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梨樹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數17個,收養性床位數1450張。2017年,梨樹縣養老機構20家,養老機構床位數1876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85981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4314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346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736人,農村特困人員求助供養人數2656人。

脫貧攻堅

2017年,梨樹縣引入第三方機構對脫貧攻堅各環節進行考核,2367戶農村危房改造、3200戶農村改廁、23個貧困村飲水安全工程、26個產業扶貧項目和70千米貧困村道路建設提前完成,3482人精準脫貧。

基礎建設

2017年,梨樹縣民生工作投入33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6%,年初向民眾承諾的飲水安全、棚戶區改造、供熱撤併整合等15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西湖廣場、南湖濕地等生態工程開工建設,職教中心、社會福利中心、殘疾人托養中心等項目投入使用。89個小區綜合升級改造全面完成。財政全額撥款人員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提升至工資總額的5%。

歷史文化

文化遺址

梨樹古城原名昭蘇城,因在昭蘇太河右岸而得名。傳說有一位蒙古太子名叫昭蘇,死於此地。為紀念他,將此河命名為昭蘇太子河。昭蘇為蒙語,意為有很多錢。
偏臉城出土文物偏臉城出土文物
梨樹古城位於今梨樹鎮北偏東4千米,南臨昭蘇太河,北依白山丘陵,城垣依山勢修築,因地勢不平,西北高而東南低,方位偏斜,形成“偏臉”狀,故民間又稱“偏臉城”。偏臉城地處今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北白山崗南坡,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城垣雄闊方正,為夯土而成,城垣周長4318米,頂寬1米,基寬12米,最高處達7.4米,城垣四角築瞭望台(又稱角樓),高出城牆2米。古城開有4座城門,城門外有瓮城,城牆外有護城河。除了南牆破壞較嚴重以外,其餘三面城牆尚存遺蹟。該城原為遼代九百奚營治所,金初稱“合叔勃”,是宋金時期重要交通孔道。金末蒙古貴族揮兵攻金伐宋,古城毀於這場浩劫之中。此後數百年間,古城一直沉睡在曠野之中,漸漸被人們遺忘。20世紀60年代,文物部門將梨樹古城定名為偏臉城,列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梨樹城分防照磨衙署在古城的城垣中並沒有駐多久,便移至城南的奉化屯。奉化屯周圍早年曾是一片沼澤地,清嘉慶年間形成屯落。分防照磨衙署遷至奉化屯後,最初那裡並無城垣,四周都是開闊地,無險可依。後來衙署為防“匪患”,便在聚落四周挑壕蓄水,壘土為牆,作為防禦工事。還在壕上建橋以便出入,街口處連線民房立了東、西、南、北4個門,在門旁設了炮台。城牆高4.5米,牆上築垛口,高1米,城內設馬道,狀似土圍子。清同治四年(1865年),馬國良(號稱“馬傻子”)起義軍曾攻破奉化土牆,四門倒塌,起義軍衝進城內,殺官逐吏,開獄分倉。
清末奉化設縣後原駐奉化的梨樹分防照磨移駐八面城。初設縣時,奉化早年修築的土圍子已夷為平地。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為防義和團和土匪,知縣王順存召集紳商募捐,修築城牆。知縣鮮俊英繼任後,繼續修築,才最後完工。城牆周長9000米,城外護城河上寬5米,深5米,底寬3米。該城牆到解放前已倒塌殆盡。

民俗文化

梨樹縣是東北二人轉藝術的發源地之一,梨樹縣二人轉起源於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當時最著名的二人轉藝人齊姓,其藝人譜系“齊家蔓”。第二代傳人劉姓,出生在梨樹縣林海鎮。《小兩口串門》是已知的由梨樹縣二人轉藝人雙菊花創作的最早劇目。民國時期,梨樹二人轉從藝人員達百餘人,經常演出的劇目有300多出,小曲小調近180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岳永豐班、金鳳山班等8個戲班,唱遍整個梨樹及四平、雙遼、懷德和遼寧北部各縣,遠近聞名,曾有“八大戲班鬧梨樹”之說。“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二人轉藝術在清朝末年的梨樹大地上根深葉茂,遍地開花。1950年,梨樹成立“梨樹藝人劇團”,1956年更名為梨樹縣地方戲隊。
閆淑平和佟長江表演二人轉閆淑平和佟長江表演二人轉
梨樹二人轉有著200多年的歷史。2009年,梨樹二人轉藝術被省政府批准為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項目,梨樹縣又被吉林省文化廳命名為“二人轉之鄉”。
2011年7月9日,由中國曲協授予的“中國二人轉之鄉”的牌匾落戶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由中國曲協副主席姜昆、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董耀鵬將“中國二人轉之鄉”的牌匾授予梨樹縣。

風景名勝

梨樹縣旅遊景點有葉赫那拉古城葉赫那拉城轉山湖遊樂園、偏臉城遺址

榮譽稱號

梨樹縣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第三批城鎮化試點地區
“中國二人轉之鄉”
“中國詩歌之鄉”
“中國矽灰石之鄉”
“國家級(食品類)農畜產品加工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
“國家級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