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養體
形狀似縱切、倒置的半個梨形,大小為(9.5-21)µm×(5-15)µm×(2-4)µm,前斷寬鈍,後端尖細,兩側對稱,側面觀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其前半部有一個很大的向內凹陷的腹吸盤,其直徑略小於縱軸的1/2。在吸盤的背側有一對卵圓形的泡狀細胞核,過去認為2個細胞核內各有一個核仁。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核內並無核仁結構。蟲體共有前、
腹、後側和尾鞭毛4對,均由位於兩核間靠前端的基體(basal body)發出。一對前鞭毛由此向前伸出體外,其餘3對發出後在兩核間沿軸柱分別向體兩側,
腹側和尾部伸出體外,1對平行的軸柱沿中線由前向後連線尾鞭毛,將蟲體平均分為兩半。1對呈爪錘狀的中體(median body)與軸柱1/2處相交。鮮活蟲體藉助鞭毛不停地擺動,蟲體作翻滾運動。腹鞭毛擺動產生的液流可提供吸盤產生吸附的動力。
包囊
呈橢圓形,囊壁較厚。
包囊大小約(8-12)µm ×(7-10)µm ,與蟲體間有明顯的空隙,未成熟包囊有2個核,成熟包囊有4個核,胞質內可見中體和鞭毛的早期結構,
鐵蘇木素染色後囊壁透明無色,蟲體藍色,藍染的
細胞核和殘留的
鞭毛明顯可見。碘染色後囊壁不著色;蟲體呈棕黃色或黃色。
生活史
滋養體主要寄生人的
十二指腸和
空腸上部,但有時也有
膽囊內,利用
吸盤吸附於腸壁,以縱二分裂法繁殖。在某種不利情況下,包囊開始出現於迴腸之下段及大腸。在囊壁內蟲體分裂為2個,但有時也進行復分裂。一般在硬度正常的糞便中只能查到包囊。滋養體可在
腹瀉時發現。感染方式主要是因為吞食成熟四核包囊,被吞食的包囊經胃酸作用,在十二指腸脫囊而成滋養體,包囊的抵抗力很強。據統計,一次腹瀉糞便中滋養體可超過140億個,在一次正常
糞便可有包囊3億個,另有人統計一晝夜可排包囊9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