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毛滴蟲病

口腔毛滴蟲又稱口腔梨形蟲,有滋養體而無包囊期,寄生在口腔、齒垢及斷的齲洞內,通過人與人直接接觸、飛沫及滋養體污染食物或食具而傳播。

基本介紹

  • 別稱:口腔梨形蟲病
  • 就診科室:口腔科,感染科
  • 常見病因:與牙齦炎、牙周炎、單純齲齒、冠周炎等有關
  • 常見症狀:頜下腺腫脹,支氣管炎和肺部感染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通過人與人直接接觸、飛沫及滋養體污染食物或食具傳播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治療,預防,

病因

口腔毛滴蟲[trichomonas tenax (muller, 1773)]為寄生口腔的梨形鞭毛蟲,僅有滋養體期,平均體長6~10μm,有4根前鞭毛和1根無游離端的後鞭毛,側緣具有節奏性的波動膜,與陰道毛滴蟲(Trichomonas vaginalis)相比略長。以縱二分裂法繁殖。本蟲定居於牙垢及齲齒的蛀穴,為口腔共棲原蟲。
據文獻資料認為與牙齦炎、牙周炎、單純齲齒、冠周炎等有關,曾有呼吸道感染及扁桃體陷窩內查見本蟲報告。實驗診斷可用牙齦刮拭物作生理鹽水塗片鏡檢或作培養。滋養體對外環境抵抗力較大,在室溫下可生存3~6天,借飛沫或污染的食物、餐具間接傳播。無需治療,平時注意口腔衛生,蟲體可被清除。本蟲分布廣,世界各地均有報導。
口腔毛滴蟲病
口腔毛滴蟲病

臨床表現

蟲體可釋放溶酶體酶,使黏膜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口腔毛滴蟲還可寄生於頜下腺,引起頜下腺腫脹,亦可下延引起支氣管炎和肺部感染。

檢查

病原學診斷可取齦間隙、齒間隙、牙垢及齲表面等附著物或滲出物作生理鹽水直接塗片,亦可採用Noguchi一Ohira腹水培養基、Loche液、Loche一egg一serum培養基、洛克氏液血清培養基和生理鹽水作培養觀察。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核酸診斷也已取得進展,採用PCR技術可擴大本蟲EF一la及EF一2胺基酸編碼區DNA三種不同克隆並行測序。

治療

甲硝唑治療口腔毛滴蟲病有較好療效。保持口腔衛生為預防感染的有效方法。

預防

預防本病的惟一有效措施是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積極治療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