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條芩
- 拼音:tiáo qín
- 解釋:黃芩的一種,子芩的異名
- 出處:《本草綱目·草二·黃芩》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黃芩》﹝釋名﹞:“內實者名子芩、條芩…… 時珍 曰:‘子芩乃新根,多內實,即今所謂條芩。’” ...
內部實在的叫子芩、條芩、鼠芩。經芩氣味 編輯 (根)苦、平、無毒(一稱大寒)。經芩主治 編輯 1、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女帶下、手足寒熱,宜服“三...
芩術湯 【藥物組成】條芩1-2兩。 【處方來源】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見《醫學入門》卷八。 【方劑主治】妊娠4-5月,常墮不安,為熱甚故。 【製備方法】...
組成:當歸、川白、芍生地、荊芥、條芩、防風、升麻、白朮、浦黃、阿膠、地榆、黃柏 用法:調發灰服 主治:崩下 出處:《崖尊生書)卷十四 功用:疏風清熱,養血柔...
子芩:新根中部堅實的,也稱條芩。長於清除中、下焦的實熱或濕熱。 酒蒸芩:微苦,微寒。歸肺、膽、胃、大腸經。入血分,引藥上行,可治上焦肺熱及四肢肌表之...
7.《綱目》:“潔古張氏言黃芩瀉肺火,治脾濕;東垣李氏言片芩治肺火,條芩治大腸火;丹溪朱氏言黃芩治上中二焦火;而張仲景治少陽證小柴胡湯,太陽、少陽合病下...
西南黃芩、小黃芩、條芩、子芩、枯芩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合瓣花亞綱 目 管狀花目 科 唇形科 亞科 黃芩亞科 屬 ...
中條芩(片芩):包括芩片、芩尖、斷條等。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黃芩煎劑100%濃度,平板法試驗,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
組成:條芩6兩,升麻1兩。製備方法:上為末,麵糊為丸。黃芩六一丸方劑資料庫 編輯 1.楮實丸[《聖濟總錄》卷一八五。]2.丁香湯[《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其症發熱,骨節煩疼,體重,頭痛鼻塞。條芩、白朮(各五錢)、蘇葉(二錢五分),生薑五片。煎水服,即治。” 詞條標籤: 中藥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
【處方】條芩(炒焦)防風各等分【製法】上藥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湯或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組成:白朮五錢,條芩四錢,蘇葉三錢,生薑為引。主治:妊娠中濕,其症發熱,骨節煩痛,身體重濁,頭痛,鼻塞。出處:《女科醫則玄要》[1-2] ...
方中生地滋陰涼血,當歸養血歸經,川芎入血海以昇陽,白芍斂營陰以止血,條芩清在里之風熱,荊芥散血中之風邪,香附調氣解郁,地榆涼血澀血。水煎溫服,使風熱外解,...
黃芩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唇形目唇形科。中藥上所稱的黃芩指它的乾燥根。黃芩又名黃金條根、黃芩茶、山茶根、土金條根、條芩、枯芩等,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來源】《證治準繩·女科》卷一。 【組成】生地黃 川當歸 白芍藥各6克 黃柏 知母各3克 條芩 黃連 川芎 阿膠(炒)各2.4克 艾葉 香附 炙甘草各2...
【來源】《醫林繩墨大全》卷八。 【組成】川芎 歸身 白朮 人參 黃耆 陳皮 甘草各3克 升麻 柴胡 條芩 黃連 白芷各15克 【用法】上藥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