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黃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衛生寶鑑》卷十六。為劑,具有(1)《玉機微義》:去濕熱,和中活血。(2)《痘科類編釋義》:調和脾胃之功效。主治(1)《衛生保鑒》:服芍藥湯痢疾除後,更宜此方調和。(2)《痘科類編釋義》:疹後痢疾。
基本介紹
-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六
- 組成:白朮一兩,黃芩七錢,甘草三錢
- 功用:去濕熱,和中活血;調和脾胃
白朮黃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衛生寶鑑》卷十六。為劑,具有(1)《玉機微義》:去濕熱,和中活血。(2)《痘科類編釋義》:調和脾胃之功效。主治(1)《衛生保鑒》:服芍藥湯痢疾除後,更宜此方調和。(2)《痘科類編釋義》:疹後痢疾。
白朮黃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衛生寶鑑》卷十六。為劑,具有(1)《玉機微義》:去濕熱,和中活血。(2)《痘科類編釋義》:調和脾胃之功效。主治(1)《衛生保鑒》:...
白朮黃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宣明論方》卷九。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補血活血,除煩止咳,溫中散寒,益氣補中,健脾養胃之功效。主治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
黃芩白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萬氏女科》卷二。主治妊娠中濕,或因早行感霧露之氣,或冒雨,或久居下濕之地,或汗出取冷水浴之,其證發熱,骨節煩痛,身體重著...
黃芩湯藥方七 編輯 【藥物組成】黃芩(去黑心)半兩,白朮(銼,炒)半兩,白芍藥(銼,炒)半兩,黃耆(銼)1兩,人參1兩,山芋1兩。【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一...
黃芪白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中。主治婦人四肢沉重,自汗,上至頭,際頭而還,惡風,頭痛躁熱。...
加味黃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幼科》卷六。具有調腸胃,化水濕之功效。主治疹子自利,甚則里急後重而為滯下。...
組成:白朮、黃芪(銼)各30g,山茱萸、五味子、人參、茯神(去木)各22.5g,半夏(湯洗,炒),前胡(去蘆頭)、山藥、桔梗(炒)各15g。...
補虛黃芪湯方義 編輯 方中人參、白朮、黃芪、甘草補中益氣;當歸、白芍藥養陰生血,氣血互生,可助參、芪之益氣。肉桂溫元陽,散寒溫,通經脈,與白芍藥相伍,緩急...
黃芪湯採用黃芪意在扶正祛邪,托膿解毒,且現代藥理證實黃芪也有較強的抗菌作用,...若氣虛較甚,可加人參、白朮。【出處】《金匱翼》主題詞或關鍵字: 中醫方劑 ...
黃苓湯,黃芩可以清熱,此方是由於太陽、少陽二經脈病邪導致,故用其瀉火;甘草、大棗,甘柔用以和太陰經。白芍酸澀,可以收斂。...
補氣黃芪湯組成 黃芪(銼)、人參、茯神(去木)、麥門冬(去心,焙)、白朮、五味子、桂(去粗皮)、熟乾地黃(焙)、陳橘皮(去白,焙)、阿膠(炙燥)各一兩,當歸(...
大補內黃芪湯組成 編輯 黃芪、半夏各三兩(洗),大棗三十枚,當歸、乾地黃、桂心、人參、茯苓、遠志(去心)、芍藥、澤瀉、五味子、麥門冬(去心)、白朮、甘草各二...
名稱:芍藥黃芪湯 組成:黃芪60克,白芍藥45克,白朮45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藥共為粗末,每服15克,加煨姜3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主治:房事勞傷,自汗不止...
防己黃芪湯歌訣 《金匱》防己黃芪湯,白朮甘草棗生薑,益氣祛風又行水,表虛風水風濕康。[1] 防己黃芪湯組成 防己、黃芪、甘草、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