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芩丸

子芩丸,中藥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具有清熱涼血,肝斂陰之功效。主治風熱入犯肝經,崩漏下血,色稠紫者。

基本介紹

  • 名稱:子芩丸
  •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 組成:條黃芩
  • 功用:清熱涼血,肝斂陰
  • 主治:風熱入犯肝經,崩漏下血,色稠紫者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

組成

條黃芩(酒炒)。

用法用量

上為末,酒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腹烏梅湯送下。

功用

清熱涼血,肝斂陰。

主治

風熱入犯肝經,崩漏下血,色稠紫者。

方義

方中黃芩苫寒,善於清熱瀉火,燥濕、止血,安胎,為治血熱崩漏之常用藥物。得酒炒則性上行而載血向上,與烏梅同用則入肝經,清瀉肝經血分之風熱。烏梅味酸性平,入肝經,收斂陰津,養血肝,止血固崩,兩藥相合,一散一收,肝經之風熱得清,肝中之陰血得斂,血海寧靜,崩漏自止。

附方

名稱:止崩湯
組成:當歸、川白、芍生地、荊芥、條芩、防風、升麻、白朮、浦黃、阿膠、地榆、黃柏
用法:調發灰服
主治:崩下
出處:《崖尊生書)卷十四
功用:疏風清熱,養血柔肝,昇陽舉陷
名稱:荊芥四物湯
組成:生地、荊芥、白芍、當歸、條芩、川芎、香附、地榆
用法:水煎,去滓溫服
主治:風熱傷於沖任經氣,沖任氣虛,不能攝血,而血不歸經,故經漏不止,脈浮數者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功用:疏風清熱,涼血固崩
名稱:荊芥散
組成:生地、荊芥、白芍、白朮、當歸、木香、茯苓、血餘灰、敗棕灰、荷葉
用法:水煎,去滓溫服
主治:勞傷風邪而沖任不調,經血失守,崩漏腹痛,脈弦浮數者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功用:疏風清熱,涼血止血
名稱:舉經湯
組成:炒防風、荊芥炭、白芷、藁本、柴胡、炒白芍、炙甘草、當歸、白朮、茯苓、木香、鮮藕
用法:先用煎劑,一般5帖左右見效,連服收功,如見效而血不全止者,服至經淨為期。下一次經潮5日後,不問經血如何,再服5-10帖,第三個月一般即可恢復正常周期。在第二個月,經行調正以後,將上藥10劑,研成粗末,分成20包,分別在第三、四個月經前半月連續煎服1日。或用煎劑亦可,5帖分成10日服,以資鞏固
主治:月經不調,或先或後,經血多,經期延長,有逾十日或半月漏下不止者。甚至經信錯亂,前期剛淨,後期又至漏無寧日。一般無腹痛,無顯著病灶,但有腰下墜感。婦檢或有病變,如重度宮頸糜爛、子宮息肉、肌瘤等,均可相機套用
出處:《當代名醫臨證精華》
功用:扶脾調肝,舉經止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