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繪畫形式中,把梅、竹合畫一幅之上稱為“梅竹雙清”。但這一稱謂起源於何時,是誰先提出的?翻檢很多書籍也不能最後確定。
早先,無論詩歌還是繪畫,都是將梅、竹分而吟詠圖繪的。詠物詩作為一種文學品類出現很早,《詩經》中已有大量以花喻人的詩句,屈原更是遍詠香萆,以比德君子。而詠梅詩最早應是南朝鮑照的《梅花落》、何遜的《詠早梅》,詠竹應是南朝沈約的《檐前竹》、謝眺的《詠竹》。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為題合吟於一首的詩作,有貢性之的《題翠竹紅梅》,有泰不華的《題梅竹雙清圖》,這是見到最早以雙清稱謂梅竹的文字記載。從題目看,這是題於畫作上的,這說明“梅竹雙清”在元代已開始有畫家在畫。從留下的畫跡看,其實從宋代已開始,只是不叫“梅竹雙清”,如馬麟有《梅花圖》,畫面上有梅花有竹子,另有宋元(佚名)《梅竹合卷》,這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將梅竹合畫在一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