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民國人物評傳

梅州民國人物評傳

由中國近現代歷史研究學者黃羨章著的《梅州民國人物評傳》一書,日前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是對31位梅州民國人物進行客觀評價,共79.5萬字,配發400多幅珍貴圖片,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梅州民國人物評傳
  • 作者:黃羨章
  • ISBN:9787218100920
  • 類別:歷史·人物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內容簡介,序,凡例(節錄),“梅州”範圍,“評傳”體裁,人物選評,篇目,興寧篇,大埔篇,五華篇,平遠篇,蕉嶺篇,豐順篇,主要特點,糾錯、質疑書,學術爭鳴,潮梅交匯,資料綜合,後記,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民國時期,廣東梅州地區名人輩出。他們在時代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描繪出波瀾壯闊、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本書選取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外交以及文學藝術等領域的31位人物,力求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其生平業績以客觀、平實的評介。綜合運用大量史料,拾遺補闕,窮源推本,匯分成帙。照映出梅州人文鼎盛的縮影,呈現了近代中國風雲變幻、奔騰向前的歷史軌跡。
梅州民國人物評傳

陳予歡
回顧與黃羨章先生交往,我們是在閱讀彼此同行作品過程,逐漸由相聞相逢步向相熟。2008年羨章先生推出《潮汕民國人物評傳》,閱讀掩卷後,感覺多年未看到廣東此類好書了。
當年羨章先生勤于思考,將眾多粵籍名人收集在案,先從本土潮汕始發,一些歷史故人如鄒魯鄭正秋翁俊明蕭吉珊徐光英楊遵儀等,經他史料鉤沉,活靈活現躍然紙上,讓人感覺耳目一新,別開生面。當年筆者就致信羨章先生,對他進行的課題研究,認為首先是一件極具現實與歷史意義的工作,值得深入進行;其次是選擇了一些歷史上較少涉論的人物,敘事、評述於史論當中,有史有據觀點鮮明,這個嘗試是很好的;再次真誠希望羨章兄能陸續推出第二集、第三集人物評傳,為廣東民國人物研究再樹新功。
綜觀近代以來廣東,開全國風氣之先,是國民革命的策源地,是中華文明面向世界的南大門,又是中西文明交匯融合之地。廣東率先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和技術,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最早在這裡孕育。因此廣東極具人文文化資源,有著極其豐厚的先進文化與歷史人文底蘊。說起廣東的民國人物,更是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羨章先生經過這些年的積累磨礪再推力作,案頭展卷的新作《梅州民國人物評傳》,如同凡例所述,著力“擷取人物生平主要事跡、特點予以徵驗述評”。重墨鋪陳的若干人物,如羅翼群、李安定李新俊兄弟、鄒敏初、劉志陸、繆培基、塗思宗等近現代粵籍客屬名人躍然而出。羨章先生運用掌握史料梳理鉤沉,將一些“獨步當時,冠乎終古”但被後人所淡忘的著名人物,擇其重點特色予以介紹,顯示他平日善於思考與積累的史學功底,作為同行老朋友為他祝賀。
因長期形成的專業方向使然,對於本土粵籍名人史料歷來關注與收集,二十年前出版的《民國廣東將領志》,至今仍為專業研究案頭工具書。我在此方面的研究方向與羨章先生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羨章先生的特點是以史料為依據將人物經歷細化展開,形成自己的述史風格。縱觀近百多年來廣東名人輩出,可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尤其是民國名人浩如煙海、林林總總。當年,筆者在長期收集人物史料過程中,試圖將眾多粵籍民國人物規劃形成一部更為巨型宏大之萬名人物工具書,於是催生了《廣東民國名人錄》之編纂,數年前徵得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老前輩首肯支持,欣然為該書題寫書名,成為一種無形鞭策激勵我為此目標而努力奮進。由是觀之,羨章先生的新作,亦是同行對我的一種支持與策勵。
梅州人尊崇文化、重視教育源遠流長。學風之鼎盛,居廣東乃至全國前列。民國時期,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與現代理念的交匯,將梅州的人文推上一個新的高峰。身處全國各地的梅州人在民國時代歷史舞台上描繪出波瀾壯闊、色彩斑斕的畫卷。列寧指出:“全部歷史本來由個人活動構成,而社會科學的任務在於解釋這些活動。”(《列寧全集》第一卷第375頁)本書評述的人物籍貫雖然僅是梅州,而所涉及的人和事,卻是全國性的。對這些人物的評說,既有客觀的論述,又有個案的探索;評傳的是人物,詮釋的是歷史。通過“解釋”民國人物“這些活動”,向讀者呈現的不僅是梅州人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社會進步而自強不息的精神,還有我國近現代風雲變幻、奔騰向前的歷史軌跡。
以人為鏡,鑑古知今。恩格斯指出:“歷史事件似乎總的說來同樣是偶然性支配著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這些偶然性始終受內部隱蔽著的規律支配的,而問題只是在於發現這些規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243頁)歲月流光,歷史人物的波瀾壯闊人生,蘊含著成功與挫折、正確與失誤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誠然,我們不僅要學習前輩們為國家為民族的奉獻精神,吸取他們的成功經驗、挫折教訓,而且要從這些人物生平中豐富多彩的“偶然性”,去發現事物變化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並從中得到感悟和啟示。
2015年3月2日
(序文作者為黃埔軍校暨近現代中國著名軍校研究專家,軍事人物傳記作家)

凡例(節錄)

“梅州”範圍

本書評傳的人物籍貫(祖籍)為現在行政區劃廣東省梅州市所管轄的各縣(市、區)。該區劃從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開始,範圍固定凡50年。所屬為:興寧大埔梅縣(現梅江梅縣區)、五華平遠蕉嶺豐順。民國時期,豐順縣與潮汕區域同轄區,而大埔縣或隸潮汕或屬梅州,時有變動,故本書在涉及這兩個縣的人物時,以“潮梅籍(人)”表述。

“評傳”體裁

本書不以傳統意義上的評“傳”、即為“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司馬遷《報任安書》)的體裁,而是擷取人物生平主要事跡、特點,以史實為依據,崇尚嚴謹,以筆者研究結果為方向,對傳主生平主要特點予以徵驗、述評。不作在史實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虛構與想像、大篇幅地演述人物的全部經歷或故事的詳細情節。

人物選評

篇幅所限,本書僅選評梅州民國人物的一部分。對一些著名人物沒有列入,是因為現有史籍對這些人物的評介甚詳,而筆者又未有新的史料和觀點予以評介。此外,在寫作過程中亦有其他方面原因而改變原來計畫的,例如,葉劍英是梅籍乃至廣東民國人物中共“第一號”,其經歷、業績,四海同欽,高山仰止,原已定題為“葉劍英—元帥之外,毛周統一戰線的首席助手”,動筆時發現已有1995年丘沐平《葉劍英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傑出貢獻》的同類文章(《梅州文史》第九輯),故擱筆。又如,原計畫評述若干位梅籍院士,又恰逢梅州市政協文史委編的《梅州院士錄》一書出版,書中從多個角度描述、評介甚詳。故本書僅選取張如心和李國平兩位院士,因為,前者被無端詆毀,不一吐而快心底難平;後者是筆者在《潮汕民國人物評傳·凡例》中提出待“評”的人物。

篇目

興寧篇

羅翼群——“獨步當時”、“冠乎終古”的國民黨元老
光復汕頭功敗垂成
追求正義不遺餘力
“叫苦”“喊冤”先知先覺
李安定——從蔣介石的鷹犬到死於蔣刀下的少壯軍人
派爭縮影短暫一生
右派“鷹犬”鄉人策士
秘密被殺陣陣疑雲
廖鳴歐——從潮汕反蔣到粵東起義的一個悲劇角色
“潮汕反蔣”無補時艱
生性曠達注重情義
“粵東起義”功敗垂成
被害原因撲朔迷離
李新俊——反蔣鬥士、桂系“寵臣”和真誠的愛國者
身兼特務的歲暨大教授
報兄仇避橫禍的勇敢鬥士
桂系“外江派”的權謀家
民主人士和文化人的親密朋友
身在海外心繫祖國的愛國人士
羅清楨——在新興版畫運動火與血的冼禮中永生
魯迅——藝術征程上的引領人
汕頭——藝術生命的生長地
抗戰——藝術成果的火與血
張如心——第一個提出“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的大理論家
梅籍唯一的哲學院士
表述馬列主義中國化第一人
遭肆意抵毀無損業績光輝(兼評《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有關論點)
馮憲章——17歲寫的“詩歌里流動的情緒比火還要熱烈”
東山中學的文學少年
“太陽社”的革命詩人
東京“左聯”的活躍分子
“左傾”盲動的受害者
著作等身的青年作家

大埔篇

鄒敏初——廣東財政金融界的風雲人物
“黃江”“河口”長袖善舞
“軍界”“政壇”夤緣攀附
“大洋”“毫洋”縲紲橫禍
“國華”“恆濟”池魚之殃
吳奇偉——追剿紅軍先鋒、抗擊日寇猛將的悲壯人生
參加北伐並非主將
追剿紅軍常遭敗績
抗擊日寇屢立軍功
夫人巾幗輔翊有加
張善銘——大革命時期潮梅籍中共人物職位最高者
最早加入中共的潮梅人
第一個往蘇俄學習的潮梅青年
早期在東江黨內職務在彭湃之上
“農軍北上武漢”的錯誤決策
用歷史的觀點評價東江武裝鬥爭
羅明——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個顯著標記
讀金中成績優異入中共事業輝煌
拋棄教條犯博古堅持實際仰澤東
黨內鬥爭非敵我“相逢一笑泯恩仇”
長征路上遭厄運離開組織轉南洋
南大“貪污”受批判歷史教訓須記取
楊應彬——民國激盪風雲歲月里的一曲青春讚歌
環境與導師造就出來的天才少年
抗日統一戰線的“小同志”
五次受訓鍛造的職業革命家
東縱安全北撤的功臣
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優秀幹部
黃慕松——為國民政府鞏固邊疆作出巨大貢獻的軍事家
第一位被南京國府授銜的梅籍將領
中國軍事測量之父
宣慰新疆不遺餘力惟“魔高一丈”
致祭達賴功德圓滿但損傷身體
期在家鄉施展抱負惜天不假年
劉志陸——為汕頭建市開先聲的潮梅鎮守使
出使非“孫”命進潮不是“黃”
桂系御粵軍南將效北洋
滬潮同抗日人生鑄輝煌
汕頭設市政梅縣有高論
黃琪翔——與葉挺並稱“北伐雙傑”的傳奇將領
加入一師後來居上
北伐勇猛汀橋建功
榮升軍長“棋子”一顆
“三黨”中堅抗戰先鋒
慶齡厚誼陳誠重情
黃伯韜——內戰中第一個戰死的兵團司令的“是”與“非”
聰明機警與善於投機
官場滾打與內戰先鋒
“自殺”與“被擊斃”
“李墓”與“黃墓”
“反面”與“正面”
薛尚實——華南中共建設史一個不應該遺忘的名字
地方組織重要人物
工運先驅黨建功臣
“南”“市”糾紛時代漣漪
東南轉戰同濟蒙冤
任鈞——我國現代詩壇一個陌生而又顯赫的名字
詩齡最長的現代詩人
中國詩歌會的倡建者
中國諷刺詩的奠基人
長時間的沉寂與老人院的晚年

五華篇

繆培南——粵系國軍中的“不倒翁”
風雲際會榮升四軍軍長
派系超然登參謀長高位
見重余漢謀成就抗日功名
李大超——國民黨右派干將和地方事務的默默耕耘者
熱衷政治的北大學生
蔣介石福建“清黨”的先鋒
“清黨”使國共兩敗俱傷
吳鐵城的得力助手
毀譽參半的旅外遊子
夫人王孝英是知名教育家
鐘天心——在民國政治派系漩渦中翻滾的政治家和文化人
反蔣干將功虧一簣
文化抗戰人生閃光
立法委員隨波逐流
水利部長任不逢時
繆培基——梅籍最知名的政治學者和外交家
留英研政治受教有名師
駐德拓外交設館利僑民
使“黎”固邦誼維“聯”棄前功

平遠篇

姚雨平——梅籍民國軍界元老位居第一
汕頭新學薰陶鬆口軍事崢嶸
北伐援漢固京粵籍上將第一
回粵計克潮汕勸陳苦口惠州
革命抒懷凝筆豪氣寄情詩聯
辛亥之役詬病監督時政直言
吳康——“文化”化人的實踐家和“道德”救國的空想者
五長文院兼收並蓄
創建大學篳路藍縷
“文化”化人“終身職志”
“道德”救國歸於空想
曾養甫——民國時期平遠縣對國家建設貢獻最大的人物
建造錢塘江大橋的第一功臣
推進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先行者
中國土木工程交通建設之父

蕉嶺篇

塗思宗——繼張、楊之後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有力推手
兩次東征悍將掃清殘敵建功
朱毛席上貴賓國共合作功臣
“十字掃蕩”無果“三桿主義”有成
黃濤——畢業於講武堂的梅籍國軍將領軍職最高者
緣入武堂粵軍時會
主動抗日南澳揚名
深諳韜略湘粵留聲
早年反共漳浦背信
脫身內戰汕頭閒居
謝晉元——從黃埔軍校到淞滬抗戰前的軍旅追蹤
現有文獻對此記述不全
“八·一三”前經歷兩段辨析
淞滬抗戰前在軍中行跡

豐順篇

吳逸志——民國時期豐順縣唯一獲“中將”銜的國軍將領
獲正式軍銜而不是臨時軍銜
粵軍宿將但知名度不高
戰功在於萬家嶺而非長沙抗戰
抗日戰爭應將“會戰”改為“抗戰”
被“撤職查辦”仍備極榮光
李國平——數學奇才和靈魂樂師、生命哲人
潮梅籍第一位數學院士
日法數學學會會員的榮光
中國函式論的奠基人之一
我國計算機技術的開拓者
“靈魂的樂師和生命的哲人”
高麗生——潮梅籍最著名的中共報人
從家鄉奔延安的熱血青年
親聆毛主席教誨的戰地記者
《劉志丹》事件的蒙冤報人
因癌症去世而非受“酷刑”

主要特點

糾錯、質疑書

中對史料中明顯的錯漏提出糾正,對一些傳統提法提出質疑,包括人物籍貫,圖片以及事件、情節等。

學術爭鳴

對史界的一些觀點甚至傳統的學術觀點,提出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對《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一書的有關論點提出批評,對中共黨內鬥爭的表述提出異議,對抗日戰後用“會戰”表述提出不同看法。

潮梅交匯

書中多處涉及到潮汕的人文、風物,記述梅州人在潮汕地區的行跡和重大貢獻,展現潮梅兩地的歷史交匯。

資料綜合

書中整理綜合了大量的歷史人文資料,其中有:民國時期國民黨中央中執委、監委梅籍名錄,獲南京國民政府授予中將銜梅籍將領名錄,獲“青天白日”勳章梅籍軍人名錄等。書中還有400多幅圖片

後記

我與梅州有著不解之緣。
早在上世紀60年代,還是少年的我,剛剛上國小,就聽大人們繪聲繪色地講村人陳希伋的故事,這位有“廣南夫子”之譽的鄉賢,於宋元祐九年(1094年)知梅州事,為減輕百姓疾苦,他奏請朝廷免除梅人朝貢牛皮役賦。一種對先賢的敬仰、對梅事的嚮往,不禁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朦朦朧朧中產生。
70年代,上中師,學校所在地屬揭西客家地區。當年學校生活,讀書和勞動交織,與眾多客籍農民、工人朝夕相處。從此,一條與客家人連結的紐帶與我相伴經年。至今,我還能用不標準的客家話與客籍人士溝通。
80年代初,負笈省垣,校園裡聚集著全省學子。“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梅籍同學勤奮努力的身影,印照在我腦際深處。
90年代,在汕頭公幹之餘,觸摸歷史,我驚奇地發現,開埠一百多年的汕頭乃至號稱“富庶之區”的潮汕,遍布梅州人的足跡,丘逢甲、溫丹銘、張榕軒、張耀軒、鄒魯……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領域留下了高大的身影;近代汕頭的崛起,依託著客家人的臂力;潮汕的繁榮,灑遍客家人的汗水。
若干年前,拙作《潮汕民國人物評傳》出版後,頗受關注,鼓勵之餘,慫恿我續筆,而更多是要我續寫潮汕人物,“為潮汕近代史豐富史料”(謝惠鵬《聯珠綴玉妙筆生花》)。
但我還是決定評寫梅州人。惟寫作計畫作出時,一陣忐忑還是在心中繚繞:梅州是廣東乃至全國人文底蘊最深厚的地區之一。晚清風雲,民國以降,鍛造出來的人中龍虎、時代精英,如群星閃爍,不計其數,寫幾十位亦好,幾百人亦罷,皆有遺珠。況且自己身為潮汕人,情感雖深而風物人文尚屬陌生。
於是,我靠努力、勤奮平息憂慮。從2010年底開始,歷經5年寒暑,下班之餘,假日偷暇,遍訪各地,博覽群書,拾遺補闕,蒐集人物素材,把握傳主全貌,以“評論得失,規諷疑闕”(《隋書·楊異傳》)為主題,對選評的31位人物,窮源推本,刪蕪就簡,正謬訂偽,匯分成帙;商榷原有結論,挑戰傳統觀點,努力尋求在歷史唯物主義史學觀上有所突破。以求見微知著,更客觀、更豐滿地將梅州民國人物的生平業績、是非功過和歷史地位更清晰地呈現出來,以彰顯梅州人文,弘揚客家人精神,為豐富梅州文化寶庫貢獻綿薄之力。但由於本人學識的限制,蒐集史料的缺漏,論列是非的偏宕,尤在人物的定位上,更是一家之言,有待方家指正。

作者簡介

黃羨章,1953年生於廣東省揭陽縣漁湖(現屬揭陽市榕城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在揭陽縣學校和招生辦公室供職。1984年研究生畢業後在汕頭市機關和基層工作,曾任鎮黨委書記,縣(區)組織部長、黨校校長、副書記,市委政法委員會副書記,市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主任等職。現任汕頭市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主席,汕頭市法學會顧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