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是2020年5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編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
- 作者: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編委會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5月
- 頁數:396 頁
- 定價: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18139456
《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是2020年5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編委會。
《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是2020年5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編委會。內容簡介 《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真實地展現了老區人民為革命勝利作出的重大...
梅州綜合保稅區位於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內,面積2.53平方公里,一期封關圍網面積1.29平方公里,是廣東省首個內陸型綜保區,是梅州革命老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對接海峽西岸經濟區,參與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重要國家級新平台。2020年6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梅州綜合保稅區,這是廣東省第七個綜合保稅區...
九龍嶂革命鬥爭紀念館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梅南鎮九龍村,紀念館建築面積300平方米,陳列面積100平方米,保護面積2000平方米。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以九龍嶂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是歷次革命戰爭領導指揮粵東北地區的大本營,被史學界譽為“粵東的井岡山”。當年發生在九龍嶂及周邊的戰鬥達233場,犧牲烈士1276名,他們...
梅州市梅縣區華銀雁鳴湖旅遊度假村,座落在偉人葉劍英元帥的故鄉—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南福村,是廣東華銀集團公司投資開發的旅遊度假新勝地,是梅州地區又一顆璀璨的旅遊明珠。度假村以“觀光休閒度假、養生健身娛樂、生態環境保護”為主題,按“生產與生態並重、農業與旅遊齊飛”的發展模式,根據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梅州市梅縣區新南村位於松源鎮。梅縣重點革命老區松源鎮下屬的新南村,有著光榮的歷史。1931年陳仲平受黨組織委託來到松源,自此新南村便有一大批人先後投身革命。松源的黨組織一直堅持活動,並在1949年3月8日率先成立了興梅地區第一個人民民主政權,對此,新南村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新南村屬內的南華學校、雲松居...
梅州是廣東省唯一的全境屬於原中央蘇區範圍、納入《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的地級市,是嶺南重要的生態屏障,森林覆蓋率74.8%,擁有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市、中國十佳綠色環保標誌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長壽之鄉等稱號。汕尾 汕尾市,別稱紅城、海陸豐,廣東省省轄市、珠...
長沙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位於梅江區南部,東鄰梅縣區西陽鎮,南連梅縣區梅南鎮,西接梅縣區程江鎮,北與梅江區三角鎮交界,東南與豐順縣龍崗鎮接壤。總面積94.7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10月,長沙鎮轄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梅江區長沙鎮小密村窯下58號。清代,長沙鎮名為羅衣堡。民國二十年...
玉水村,位於在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鎮,是革命老區。2018年底,玉水村被廣東烹飪協會認定為全省第一個“廣東廚師之鄉”和“廣東省粵菜師傅名村”。玉水村有“城東鎮玉水村廚師協會”、“客家菜傳承創新工作室”、“客家菜師傅”鄉土人才培養基地 經濟 20世紀80年代,玉水還是“煤礦村”,到處有小煤礦,六成...
九龍村位於梅州市梅縣區梅南鎮,村年平均氣溫為22℃,年降雨量約為1600毫米,氣候特徵亞熱帶。主要經濟作物有梅州金柚、茶葉,村特色經濟收入有梅州金柚、茶葉,上一年我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94萬元。近年來,我村發展經濟的措施以及成果:改善山區交通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高山茶葉種植,全村種植茶葉400多畝,年...
2011年,梅州市雁南飛茶田景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成為梅州市第1家,廣東省第4個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名稱由來 “雁南飛”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對“北雁南飛”的根的認同;“茶”則是景區的主題文化,茶情閣茶香四溢,茶美食回味無窮。發展歷史 1995年1月,雁南飛茶...
梅縣區文藝創作基地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南鎮水美村國營林場,於2016年5月正式掛牌成立。歷史沿革 作為國務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區,梅南鎮有朱德、王維等曾駐紮此地開展革命工作的革命先輩,國學大師古直、雕塑鼻祖李金髮等文學藝術家,九龍嶂革命舊址、黃礤溝瀑布、紅軍大道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建設意義 梅縣區文藝創作...
青溪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地處大埔縣西北部,位於粵、閩兩省兩區一縣(梅縣區、永定區、大埔縣)交界,青溪北接福建省永定區峰市鎮,西鄰梅縣區松口鎮,東北與茶陽鎮接壤,南接三河鎮,轄區總面積160.6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青溪鎮有戶籍人口20896人。截至2020年6月,青溪鎮轄13個行政村。1949年...
紅南村是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地處梅縣區石扇鎮與梅江區城北鎮交界處,距梅州城區15公里。紅南村轄區面積5.6平方公里,山林面積6250畝,森林覆蓋率達90%;耕地面積800畝,其中水田350畝;下轄3個自然村(南水坑、大水坑、烏樹墩)、7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170戶620人。紅南村是梅縣區革命老蘇區...
近年來,北塘村按照“一村、一路、一山、一河”的定位,採取“藝術活化古村”形式,發展藝術眾創、作品展銷、休閒體驗,打造可賞、可居、可玩的新型鄉村藝術片區——“南宋古村·藝術北塘”。2016年12月,大埔縣西河北塘鄉村旅遊區順利通過各項考評,被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9年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2023年12月26日上午,93歲革命前輩、梅縣老公安曾洪同志重回“娘家”梅州市公安局梅縣區分局,追憶公安崢嶸歲月,並贈送自己的著作《偵察故事》,激勵青年民警不忘初心、奮發圖強,砥礪奮進新時代,新征程上譜新篇。情系老區人民 曾洪是梅州蘇區發展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1998年離休後,曾洪擔任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副...
通過陳紹常捐助的資金已經成功地為珠海西部地區、揭陽市惠來縣和梅州市豐順縣、五華縣、大埔縣、興寧市等貧困山區一千三百多名老年白內障患者做摘除手術。與此同時,陳紹常還在豐順縣設立了個人基金會,由德高望重的老幹部代理,長期資助生活有特殊困難的家庭和個人。為豐順特困戶每戶扶持500元的春耕啟動資金,為豐順、...
劍英公園位於江南新城中軸線起點和核心地帶,占地面積656,000㎡,是梅州城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座公園。1986年開工建設,現已基本完善。公園正門的門樓,由原香港嘉應商會副會長劉宇新先生捐資15萬元興建,門樓上的“劍英公園”四字是由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劉復之題寫。2015年,梅州...
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工藝編織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以畲江編織工藝為代表的梅州工藝品已發展成為全省裝飾品出口產值排名第三的產品。畲江工藝行業的發展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吸納了梅縣南部2萬多閒散勞動力在家從事編織業,並在畲江圩鎮建設、社會公益事業和新農村建設中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2002年在畲江組建了“...
棉二村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1993年5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定為解放戰爭游擊根據地。該村南面與梅州市梅縣區大坪相臨,西面與石正棉洋交界,離縣城約11公里。簡介 棉二村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1993年5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定為解放戰爭游擊根據地。該村南面與梅州市梅縣區大坪相臨,西面與石正棉洋交界,離...
九龍嶂風景區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梅南鎮,計畫投資5.5億元,建造蜂蜜園、茶藝館、賓館、農家樂及漂流設施等,打造生態觀光農業園。基本簡介 九龍嶂風景區建設項目,建設旅遊專線公路;景區門樓、茶藝館、蜂蜜館、遊客中心等;紅軍紀念館、舊址維修;農家樂及配套實施;漂流及配套設施;觀瀑亭及景區安全護欄;生態觀光...
五房是抗日戰爭革命老區村,潮揭豐邊抗日委員會舊址就座落在五房村,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人、1999年在潮揭豐邊老戰士的倡導和各級黨政的重視支持下,建成了烈士英雄紀念碑,08年被揭陽市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揭陽市紅色之旅的一大景觀,推動五房革命老區經濟發展。近年來,五房村黨總支、村委會在上級黨政的...
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趙氏念月公(紫金趙氏始遷祖)攜子天佑公(鳳安趙氏始遷祖)自梅州市梅縣區遷入紫金縣藍塘鎮南山村之後,趙氏懷月公(懷月、念月是親兄弟)之子、念月公之侄天瑞公,亦由梅州市梅縣區遷來紫金縣南山村,是為郊田趙氏始遷祖,其孫輩文先、耀先兩兄弟於清康熙11年(1672年)轉遷郊...
革命老蘇區”。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一年革命時期,東江特委鄧崇卯到該村礤尾兩地開展革命工作,組織發動民眾開展武裝鬥爭。先後成立“熱水鄉農會”、“赤衛隊”等組織。全中國解放後,礤尾村被國家評為“革命老蘇區”,是梅州市有名的革命紀念地之一。2008年,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慰問該村革命老區。
青溪鎮位於梅州市大埔縣西北部,毗鄰福建省永定縣和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轄區面積168.3平方公里,下轄13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9773人,其中農業人口1.7萬多人。鎮府所在地坪沙,距縣城43公里,周圍分布有上坪沙、下坪、祝豐、溪口等4個行政村,人口8000餘人。青溪鎮簡介 青溪鎮是革命老區,中央蘇區的門戶——中共...
石馬鎮,隸屬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是革命老區,位於興寧市東北部,與梅縣區西境相接,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5°83',北緯24°28'。東鄰徑南鎮及梅縣區南口鎮,西連龍田鎮、合水鎮,南毗永和鎮、寧中鎮,北接梅縣區石坑鎮。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千米(2017年)。截至2016年,石馬鎮轄26個行政村和1個...
大柘鎮杉坑村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1993年5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定為解放戰爭游擊根據地。該村南面與梅州市梅縣區梅西鎮交界,西面與石正棉洋相臨,離縣城約16公里。全村面積3.8平方公里,有129戶466人,中共黨員18名,現有耕地面積661畝,山林面積3804畝。全村人平收入2927元,村集體經濟沒有收入。村“兩委...
我村年平均氣溫為21.5℃,年降雨量約為1530ml,氣候特徵夏長冬短、冷熱懸殊。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梅州金柚、烤菸、果樹,村特色經濟收入有種植業,上一年我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萬元。 近年來,我村發展經濟的措施以及成果: 大力發展山、水、田、林、路,最佳化結構調整,發展壯大集體收入,增加農民收入。
其中葉日通從都康遷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開居,以鐵匠為業,被廣東梅州雁洋葉氏尊稱為由閩遷粵始祖。葉日通傳四代為葉俊華、葉俊賢兄弟,又轉遷到梅州市梅縣區的雁洋開居,葉俊賢傳十七代為葉宜偉(字劍英),為共和國元帥。葉劍英是都康村葉日通的二十世孫,上杭葉映玉的二十八世孫。自1997年以來,葉帥家鄉每年都...
鄧仲元(1886~1922)原籍嘉應(今梅州),7歲隨父居惠陽淡水。原粵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任粵軍參謀長時,多次緝獲鴉片,其中一次緝獲200多擔。孫中山明令追贈陸軍上將。《梅州市梅縣區志》有傳。風景名勝 一、古井 惠陽有一古井,在淡水鎮西南方的盧屋山腳下,相傳始建於宋代。井平面呈不規則形,沙底,...
是邊、老、遠行政村,是革命老區、貧困村。全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有戶籍的人口1241人,戶數255戶,村里留守老人、兒童居多。地形屬於丘陵地帶,山高路陡,村址距離梅州市梅縣區梅西鎮鎮政府約12公里。全村共有山林面積8350畝,跟地面積9689畝,村民主要以種植水稻、梅州金柚為主。石賴村有低保戶、五保戶27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