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湖南安化縣—新化縣山脈帶及地域的習稱)

梅山(湖南安化縣—新化縣山脈帶及地域的習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狹義梅山:為湖南中部新化縣安化縣一帶的當地名稱,這種習稱由來已久。所謂梅山水師,大體指這一帶。梅城主要指安化縣,1951年之前安化縣縣城在梅城鎮

廣義梅山:是湖南雪峰山在古代的官方稱呼(而雪峰山是指這個大山的主峰地帶,用雪峰山概稱之開始於民國時期,還只有百年歷史)。《宋史·梅山蠻傳》記載:“上下梅山峒蠻,其地千里,東接潭(潭州,今湖南長沙),南接邵(邵州,今湖南邵陽),其西則辰(辰州,今湖南沅陵),其北則鼎(鼎州,今湖南常德)。”這個梅山其地千里(如萬里長城一樣是大概估算),就是後來所稱的雪峰山區,主幹從綏寧縣城到益陽縣(今益陽市區南部)是350公里,土地面積近5萬平方公里;支脈南到八十公里大南山,余脈東到長沙嶽麓山,一起算則近千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梅山
  • 所屬山系雪峰山的主幹段之一
  • 地理位置:湖南新化—安化
歷史來源,梅山文化,梅山龍宮,安化青龍洞,

歷史來源

那么,這片地區歷史上為什麼被稱為“梅山”呢?目前,為大多數人肯定的一種說法是:春秋戰國時期,湘中地區是楚王部眾居住地,楚為羋(音Mi)姓,楚人居住地為羋山。而到秦漢時,梅鋗因助漢高祖滅秦有功,故被封為“台侯”,“食台以南諸邑”。台以南即台嶺(大庾嶺)以南。其實,當時台嶺以南已為南越王趙佗所據。故唐代羅隱有詩言:“十萬梅鋗空寸土,三分孫策竟荒丘。”因沒有地盤,故梅鋗率眾西遷到長沙王吳芮長沙郡之西益陽縣境內,人們把他所據之地稱為梅山。
梅山
宋代之前,梅山地區因山高林密,民風強悍,“語言侏離”,“不與中國通”【說明誤解:這裡的中國指中原,區別於北國南國,可是研究梅山文化的人誤以為是國家之國】。這裡的人民過著原始農耕、漁獵生活,形成了帶有濃厚的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封閉的土著文化。當時這裡的居民以瑤族人和其他土著居民為主。
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蔡煜、章敦開梅山置新化、安化兩縣之後,歷代封建統治者均有意往這裡移民,梅山地區逐漸成為漢、苗、瑤、土家等多民族雜居之地。由於生存空間的相對封閉和族群的相對獨立,900多年來,深厚悠遠的土著文化和歷代移民帶進來的外地文化不斷整和、交融、同化,形成了豐富多彩而獨具特色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以遠古漁獵文化為基石,在古老巫術外衣的包裹下,有著自己獨特的民間文化與民俗特色,打上了鮮明的地域性烙印。它對於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宗教學等領域的研究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
千年傳承的太乙金光門二十五代真傳弟子云珠子出生地即新化梅山

梅山文化

梅山文化雖發源、形成於古梅山地區,但作為一個文化體系,它的流傳地卻遠遠不止古梅山的範圍。在我省,它的覆蓋面積達四分之三的地域,同時還幾乎涉及到中國南方的許多省份和諸多民族。目前在北美、西歐、南澳、印支半島等地,也相繼發現了梅山文化傳播的蹤跡。

梅山龍宮

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梅山龍宮位於資水河畔,是一個集溶洞、峽谷、峰林、絕壁、溪河、漏斗、暗河等多種喀斯特地質地貌景觀於一體的大型溶洞群,有九層洞穴,探明長度2870餘米,已開發遊覽路線1896米,其中包括長466米世界罕見的神秘地下河。整個洞府分為龍宮迎賓、碧水蓮宮、玉皇天宮、龍宮仙苑、龍宮風情、龍鳳呈祥六大景區。

安化青龍洞

安化青龍洞:溶洞長達35公里、被稱為我國溶洞長度之最,位於距安化縣東坪鎮28公里的馬路鎮。 馬路鎮高山林立,山體多為石灰石,經過上億年的分化溶解,形成了一個個溶洞。1998年9月,該鎮7位農民自帶乾糧,手電等物品,從高約百餘米,寬約80餘米的洞口進入,實施洞中探險,他們走了兩天兩晚,終於探完全程。他們發現,這裡的鐘乳石奇形怪狀粉嫩雪白,十分漂亮,溶洞最寬處的廣場可容納數千人。位於古樓圾村的一個支洞口,圍徑1米多粗的古藤倒懸,掩住洞口,堪稱一絕。
據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考察後認定,這裡是一個罕見的溶洞群,其中“青龍洞”是我國已發現的最長的溶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