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菌

桑黃菌

桑黃菌是一類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十分珍貴的大型真菌,在中國,桑黃菌的使用從漢朝起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最早的本草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就已經有了“桑寄生”的藥用功效記載;《本草綱目》記載桑黃菌能“利五臟、宣腸胃氣,排毒氣”;現代研究證實桑黃菌多糖能夠緩解疼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及疲勞倦怠等癌症特有的症狀,提高生活品質。桑黃菌由於通常生長於桑屬植物上,子實體為黃褐色而得名,主要生於柳、楊、桑、花椒、山楂等闊葉樹的樹樁及樹幹上或倒木上,多年生。在國外,桑黃菌主要分布在韓國、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菲律賓、澳大利亞、北美和中南美等地。在國內桑黃菌集中分布在黑龍江省東部烏蘇里江與興凱湖之間、西北地區陝西與甘肅交界處的“子午嶺”自然保護區。另外,西南各省區亦有出產少量的桑樹生桑黃菌。桑黃菌產量極為有限,有“森林黃金”之美稱。桑黃菌,這味古老的中藥,功效作用比較全面。其子實體入藥,味微苦,能利五臟、軟堅、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瀉,民間用以治療淋病、崩漏帶下、瘡窟積聚、癖軟、脾虛泄瀉。日本《原色日本菌類圖鑑》則記載桑黃菌可治偏癱一類中風病及腹痛、淋病;《神農本草經》將桑黃菌描述為“久服輕身不老延年”;桑黃菌還有解毒、提高消化系統機能的作用;民間則認為桑黃菌可以提高肝臟機能,對治療肝硬化有效。桑黃菌也因其良好的療效而被譽為“菌種極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桑黃菌
  • 別稱:桑臣、桑耳、桑黃、胡孫眼
  • :真菌界
  • 分布區域:國內、亞洲、澳洲、非洲、美洲、歐洲
桑黃菌的種質資源:關於桑黃菌種質,目前已經作為產品提供的鑑定標本中被當作桑黃菌使用的物種就有很多,但所述桑黃菌均屬於木層孔菌(Phellinus Quél)。該屬很多子實體都具有褐色蹄形的共同點,因此巨觀上很多種具有相似之處。
(一)桑黃菌的命名:對於桑黃菌的命名,目前還比較混亂,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在我國醫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為代表的古代醫藥學典籍中已經有“桑耳”、“桑黃”、“桑臣”、“胡孫眼”等記述,但對桑黃菌的定義是相當模糊的。在日本,具有抗癌功效的桑黃菌(Phellinus Linteus)被稱作“Mesimakobu”,譯成漢語就是“女島瘤”,這是因為在日本的長崎縣男女群島的女島上曾發現過桑黃菌。由於日本對桑黃菌的研究開始較早,比較深入,所以桑黃菌的日文名稱也在國際上被廣泛採用,像韓國和美國的桑黃菌製品就有直接以“Mesima”或“Mesimakohu”來命名的。
桑黃菌往往寄生於桑樹的枯木之上,子實體為多年生,木質。桑黃菌的菌傘呈圓錐形或傘裝,也有馬蹄形的。由於桑黃菌的生長周期相當長,要長成適合藥用的大小,需要3~4年的時間。加上近年來掠奪性的開發,天然桑黃菌已瀕於滅絕。而人工栽培桑黃菌的生物技術一直到了近幾年才獲得突破。另外,從桑黃菌的名稱和定義的複雜性中也可以看出,要想獲得真正的桑黃菌是相當不易的。從外形上看,火木層孔菌、鮑氏木層孔菌、裂蹄木層孔菌3種真菌的區別並不大,費盡千辛萬苦採集而來的子實體,只有通過遺傳學的嚴密分析,才能確定是否是具有抗腫瘤效果的真正桑黃菌。
(二)桑黃菌的分類:桑黃菌是自然界中多年生的珍稀藥用真菌之一,為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層菌綱(Hymenomycetes),無隔擔子菌亞綱(Homobasidiomy--cetidae),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木層孔菌屬(Phellinus Quél)。
木層孔菌屬在中國境內有60餘種,廣泛分布於東北、西北以及四川、雲南、安徽金寨等地。對於該屬真菌中研究最多的是Phellinus igniariusPhellinus linteus,上述兩物種在不同地區都被稱為桑黃菌。Phellinus igniarius 為火木層孔菌,Phellinus linteus為裂蹄木層孔菌。下面簡單介紹火木層孔菌、裂蹄木層孔菌和鮑氏木層孔菌3個品種。
1、火木層孔菌:P.igniarius 喜生於楊、柳、桑、白樺、櫟、櫸樹、杜鵑等闊葉樹的樹幹上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東北各原始森林較常見。子實體為多年生,中等至較大,馬蹄形至扁半球型,木質,硬。菌蓋寬3~12cm,初期有微細絨毛,淺褐色,以後光滑,變暗灰色或黑色,老時龜裂,無皮殼,有同心環棱,邊緣鈍圓,淺咖啡色,下側無子實層。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質。管孔多層且與菌肉同色,老的管孔中充滿白色菌絲。剛毛基部膨大,頂端漸尖。孢子無色,光滑,近球形(4.5~6)μm×(4~5)μm。
2、鮑氏木層孔菌:在我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P.baumii 主要寄生於丁香屬植物,偶爾也生長在白蠟樹屬、李屬等植物上。在我國中南地區及韓國主要生於桑屬植物上,在日本其寄主為丁香屬、桑屬。子實體為多年生,無柄,單生,新鮮時硬木栓質,乾燥後變為木質,可達到10cm長、7cm寬及5cm厚。菌蓋通常為蹄形或半圓形,上表面初期有微細絨毛,後期光滑並有不規則龜裂,初期為黃褐色,後變為黑褐色至栗褐色,有同心環溝。菌肉褐色,硬木栓質,可達1cm厚。菌絲無鎖狀聯合。生殖菌絲無色,薄壁至稍厚壁,淺黃色,通常簡單分隔,偶爾分支,直徑為1.8~4.5μm;骨架菌絲黃褐色,厚壁且有一窄或寬的空腔,有時分隔,很少分支,在菌肉中規則排列,在菌管中平行於菌管排列,直徑為2.1~6μm;生殖菌絲和骨架菌絲在菌肉中均比在菌管中粗。子實層中通常有大量的錐形剛毛存在,黑褐色,厚壁。孢子廣橢圓形((3.3~4.5)μm×(2.4~3.5)μm),黃色,厚壁,光滑。
3、裂蹄木層孔菌:P.linteus 生於闊葉木腐木幹上,寄生於楊、櫟、桑丁香、女貞、樺槭等樹木的枯木及立木和樹幹上。子實體為多年生,中等至較大。菌蓋(2~10)cm×(4~17)cm,厚1.5~7cm,半圓形或馬蹄形,深煙色至黑色,有同心紋和環棱,初期有細絨毛,後變光滑和龜裂,硬而木質化,下側無子實層。菌肉淡黃色或淺咖啡色,厚2~7mm。菌管同菌肉色相似,多層,但層次不明顯,老年的菌管層充滿白色菌絲體,每層厚2~5mm,管口同色,圓形。孢子(3.5~4.5)μm×3μm,黃褐色,光滑,近球形。
桑黃菌的有效成分:桑黃菌所含化學成分複雜,且因所用菌種培養方法、提取方法等不同而異。研究桑黃菌的化學成分的目的,在於了解和比較木層孔菌屬不同品種及同一品種的不同發育階段(如菌絲體、子實體、孢子體)所含的化學成分,通過藥理及臨床研究確定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分,為進一步研究桑黃菌藥理作用機制、提高臨床療效、改進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標準提供理論依據。目前研究較多的桑黃菌化學成分有:多糖類、黃酮類、三萜類化合物、核苷類、甾醇類、生物鹼類、呋喃衍生物、胺基酸多肽類、脂肪酸、無機元素等。
一、桑黃菌多糖:近20年來,國內外從高等擔子菌中提取到200餘種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物質,我國發現有重要經濟和藥用價值的真菌多糖有近30種,其中化學結構較清楚的有15種。真菌多糖是真菌藥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真菌多糖是一種能夠增強人體免疫機能的生物活性物質,其除具有抗腫瘤作用,免疫調節作用,降血壓、血脂,抗血栓作用,健胃保肝作用以外,還具有抗氧化、抗輻射、抗潰瘍、抗衰老、抗病毒、降血糖等功能。國內外對真菌多糖主要是研究其藥用價值,其研究已成為當今新藥開發的方向之一。桑黃菌多糖是桑黃菌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
據報導,以桑黃菌4.6302菌株為出發菌株,在以米糠、玉米粉等組成的固體培養基中,26°C培養30d,可得桑黃菌菌質多糖,其藥理活性與野生桑黃菌子實體多糖相當。
二、桑黃菌黃酮:黃酮類化合物,是一類天然存在於植物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植物的葉片、木質、樹皮和果實中,使植物葉、花、果實呈現藍、紫、橙等顏色,屬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物,因多呈黃色而稱類黃酮(Flavonoid)。目前人們對桑黃菌的研究發現,從桑黃菌中提取並確認的黃酮類化合物有20餘種。據報導,類黃酮可以改善心腦血管循環,清除體內自由基,可抗衰老、抑制脂質過氧化、抗血小板凝集、防止毛細管滲透、保護皮膚、抗癌、抗菌、抗病毒、抗肝臟毒、抗過敏和提高自身免疫力。
三、桑黃菌萜類:桑黃菌屬擔子菌門,研究發現,在桑黃菌中含有大量的三萜類化合物,只是由於人們對桑黃菌的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對桑黃菌三萜類化合物藥用活性的相關研究報導較少。從桑黃菌中分離得到的萜類包括倍半萜、二萜和三萜。三萜(Thiterpenoids)是由30個碳原子組成的萜類化合物,有的以游離形式存在,有的則與糖結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三萜糖苷)。三萜及三萜糖苷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通過科學研究發現,三萜類化合物具有溶血、降血脂、降血壓、抗腫瘤、抗癌、保肝護肝、抗HIV—1及HIV—1蛋白酶活性、抗炎、抗菌、抗愛滋病毒、避孕等多種藥理作用。
四、桑黃菌蛋白質、多肽、胺基酸:桑黃菌含有木糖氧化酶、過氧化氫酶、脲酶、酯酶、蔗糖酶、麥芽糖酶、乳糖酶、纖維素酶等多種酶。桑黃菌菌絲體和子實體同樣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胺基酸種類齊全。菌絲體與子實體中胺基酸總量分別是25.63g/100g、7.55g/100g,必需胺基酸占胺基酸總量的質量百分比是35.89%、32.46%;菌絲體中胺基酸的總量高於子實體中胺基酸的總量;菌絲體中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和子實體中的半胱氨酸、絡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明顯高於其他胺基酸。菌絲體與子實體中必需胺基酸占胺基酸總量的比例基本一致。
五、桑黃菌中人體必需的常量、微量元素:桑黃菌菌絲體的化學成分與其他生物相同,主要是水、蛋白質、核算、碳水化合物、脂類及各種無機鹽類。桑黃菌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有鐵、鋅、鈣、鎂等。這些元素都是人體必需或對人體有益的物質。
六、其他:在桑黃菌中除了多糖、黃酮、三萜、蛋白質、多肽、胺基酸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活性成分需要我們了解。1、桑黃菌吡喃酮類和呋喃類;2、桑黃菌甾體類成分;3、桑黃菌酚及有機酸類化合物;4、桑黃菌香豆素類;5、桑黃菌氯代產物;6、桑黃菌的其他代謝產物。
桑黃菌的抗腫瘤作用:以桑黃菌水提物進行研究發現其對腫瘤細胞增殖抑制率高達96.7%,而對正常細胞沒有毒性。由此,人們對桑黃菌的研究逐漸興起,目前已被公認為生物抗癌領域中藥效最好的藥用真菌之一。
一、對前列腺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研究了桑黃菌乾粉水溶液對無胸腺裸鼠移植的前列腺癌細胞凋亡敏感性的影響。將人前列腺癌細胞皮下接種於裸鼠,同時將桑黃菌水溶液注射入小鼠體內,此後每兩天注射一次同等計量的桑黃菌水溶液。觀察小鼠腫瘤生長狀況,取腫瘤組織進行染色並觀察。結果表明,桑黃菌水溶液治療的小鼠的腫瘤比對照組要小,其腫瘤組織切片的HE染色結果也與對照組明顯不同。在接種1周后,各組小鼠均可明顯見到實體瘤形成,每天檢測1次實體瘤大小,持續12天。結果表明,細胞瘤在檢測的第3天,其桑黃菌水溶液即可抑制腫瘤大小1倍以上,而細胞瘤則在接種第12天時,對照組實體瘤的大小約為桑黃菌水溶液處理組小鼠的2倍。在以上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同時檢測了接種後4天的小鼠體重和攝水量,發現桑黃菌水溶液處理組和對照組無明顯差別;對小鼠肝臟組織的染色結果表明,各組小鼠的肝細胞在細胞結構、肝細胞纖維化、凋亡或壞死等方面無明顯差別,證明桑黃菌水溶液對小鼠無明顯毒副作用。從而證明桑黃菌水溶液能夠降低裸鼠接種的癌細胞的生長率。
二、對乳腺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研究了桑黃菌胞外多糖對乳腺癌的影響,結果表明桑黃菌胞外多糖對乳腺癌細胞具有明顯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藥物質量濃度範圍之內,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漸增大,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效果顯著,桑黃菌胞外多糖對的抑制率最高可達54.59%。進一步研究發現桑黃菌菌質多糖對乳腺癌細胞同樣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藥物質量濃度範圍之內,隨著藥物質量濃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漸增大。研究了桑黃菌水提物對兩種乳腺癌細胞的抑制作用,桑黃菌水提物可抑制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因此桑黃菌水提物主要是抑制細胞增殖而並非是通過細胞毒性來殺滅癌細胞。
三、對肝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實驗室對桑黃菌胞外、胞內、菌質等各部位提取的多糖對肝癌細胞的作用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果表明桑黃菌胞外多糖對肝癌細胞具有明顯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藥物質量濃度範圍之內,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漸增大,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效果顯著,桑黃菌胞外多糖對抑制率最高可達50.51%。桑黃菌提取物克顯著抑制腫瘤的生長,表現為其瘤重和瘤體比隨劑量增加而降低。提示桑黃菌提取物的抗腫瘤作用可能是通過增強機體細胞免疫系統的功能來實現,這不僅有助於殺滅腫瘤細胞,也有助於減輕腫瘤化療中的副作用。
四、對結腸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實驗室以結腸癌細胞為對象,檢測桑黃菌酸性多糖的抑制細胞增殖的效果。加入桑黃菌酸性多糖後,可顯著抑制癌細胞增殖,呈劑量依賴性。而且在250~1000μg/ml的桑黃菌酸性多糖濃度下,癌細胞增殖幾乎停滯。以上結果顯示桑黃菌酸性多糖可抑制細胞的增殖。研究了桑黃菌中提取的蛋白多糖的抗腫瘤活性,結果發現桑黃菌中提取的蛋白多糖的抗結腸癌細胞活性的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癌細胞中Reg IV/EGFR/AKT信號通路實現的。細胞抑制試驗顯示桑黃菌多糖可抑制肝癌、結腸癌、人肺癌和人乳腺癌多種癌細胞系。尤其是對結腸癌的抑制效果最好。
五、對白血病細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實驗室對桑黃菌胞內多糖作用於白血病細胞的增殖抑制效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試驗證明細胞經PLIP作用後,出現了典型的凋亡細胞形態,並且隨著濃度的增加和作用時間的延長,發生凋亡的細胞數量也相應增加;DNA凝膠電泳可見明顯的梯形條帶,並且隨著劑量的增加DNA梯形條帶也越來越明顯,這可能與不同劑量藥物對特異性核酸內切酶激活的程度有關。總之,桑黃菌胞內多糖能夠顯著抑制體外培養的人白血病細胞和小鼠淋巴白血病細胞增殖,並能誘導其凋亡,提示桑黃菌胞內多糖有可能成為天然的抗白血病藥物。
六、對黑色素細胞瘤的作用:實驗室研究了桑黃菌中提取的酸性多糖對黑色素瘤細胞的轉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發現桑黃菌多糖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細胞的生長、細胞間連線和侵襲能力,發現用高麗參培養的桑黃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細胞的增殖。桑黃菌提取物對細胞的抑制作用採用定量分析,流式細胞術檢測凋亡細胞,免疫印跡法檢測細胞凋亡和分化相關蛋白。結果表明桑黃菌提取物對黑色素細胞瘤具有強烈的抑制細胞增殖的作用。
七、對宮頸癌細胞的作用:研究了桑黃菌胞內多糖對人宮頸癌細胞的抑制作用。結果表明對宮頸癌細胞具有明顯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藥物質量濃度範圍之內,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漸增大,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效果顯著,抑制率最高可達70.64%。
八、對卵巢癌的作用:研究了桑黃菌子實體多糖對人卵巢癌細胞株的影響。用桑黃菌多糖作用細胞後,檢測細胞增殖抑制率,發現桑黃菌多糖能明顯抑制該腫瘤細胞的增殖,且具有劑量效應關係。桑黃菌子實體多糖對細胞的增殖抑制率最高達到了15.53%。
九、其他
1、抗癌抗突變作用
2、對化療藥物的增效作用
3、對癌細胞侵襲、轉移能力的影響
4、對腫瘤血管形成的影響
5、對免疫器官及免疫細胞的影響
6、促進免疫細胞因子的產生
7、抗衰老、抗凋亡作用
8、抗氧化應激作用
9、抗過敏及抗炎作用
10、對炎症因子分泌的影響
11、保護肝臟免受損傷
12、抗肝臟纖維化
13、調節血糖
14、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作用
15、對腦梗死的作用
16、抗老年痴呆
17、抗菌作用
18、抗病毒作用
19、對胃潰瘍的作用
20、提高機體運動能力
21、抗前列腺增生
22、對造血機能的保護作用
23、對痛風的作用
24、抗高脂血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