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木虱,拉丁學名:Anomoneura mori Schwarz,屬同翅目,木虱科,主要為害桑樹、柏樹等,中國國內主要分布於:浙江、江蘇、湖北、陝西、四川、重慶、貴州、遼寧、台灣等地。桑木虱成蟲、若蟲均能為害桑葉,主要以若蟲吸食桑芽、桑葉的汁液,嚴重時桑芽不能正常萌發,葉片由於失水而向背面捲縮,同時葉背布滿白色蠟絲而影響桑葉的利用率。此外,若蟲分泌甜汁易誘發煤病,影響葉質。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種群分布,危害情況,危害特點,為害分布,危害症狀,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3~3.5mm,體形似蟬。初羽化時淡綠色,一周后變為黃褐色。頭短闊,複眼半球形,紅褐色,位於頭之兩側;單眼2個,淡紅色,在複眼內側。觸角針狀共10節,黃色,末節黑褐色具剛毛2根成分叉狀。口器刺吸式,針狀,有3節組成。胸背隆起,中胸最大,有3對深黃色紋。足3對,黃褐或黑褐色,跗節2節,末節黃褐色,爪1對黑色。前翅長圓形,半透明,有黃褐紋及黑褐紋,後翅透明。腹部10節,第9、10節癒合,各節背板有黑紋,產卵時,雌蟲腹下呈紅黃色。
卵
大小0.36mm×0.14mm,近橢圓形如穀粒樣,末端尖,有一卵角,另一端圓,有一卵柄。初產時白色,後變黃色,孵化前2~3天尖端兩側現紅色眼點。
若蟲
長2.24mm,寬0.88mm,體扁平,初孵化時灰白色,後變為淡黃色。複眼球形紅色,觸角初3節,4齡後增至10節。翅芽初呈突起狀,4齡後特別肥大,並在基部現3條黑紋。腹末有蠟絲,3齡前3束,3齡後變為4束,最長可達25mm。
生活習性
桑木虱在各地1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桑樹或柏樹的樹縫裂隙中越冬。越冬成蟲於桑樹發芽初期出蟄為害,並在嫩芽上產卵繁殖後代。卵期經過20天左右,孵化後的若蟲在嫩芽上吸汁為害,影響春葉生長。若蟲經4次蛻皮約3~4周后羽化為成蟲。成蟲主要在桑樹上為害,也可在柏樹上取食,其壽命幾乎長達1年。成蟲具遷移性,飛翔能力強。
種群分布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浙江、江蘇、湖北、陝西、四川、重慶、貴州、遼寧、台灣等地。
危害情況
危害特點
桑木虱的發生與寄主關係密切,桑、柏混栽地區容易發生;喬木桑和不加修剪的籬笆桑以及通風透光差的桑樹容易受害;桑品種對桑木虱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荊桑、實生桑、紅頂桑發生多,湖桑、火桑、藤桑等品種受害輕。
為害分布
危害症狀
桑木虱以其以若蟲吸食桑芽、桑葉汁液,受害桑生長不良,葉片向葉背捲縮呈筒狀或耳朵狀,嚴重的組織壞死或出現枯黃斑塊,葉背白色蠟絲滿布無法餵蠶,桑芽不能萌發。若蟲分泌物還可誘發煤病,招引螞蟻,嚴重影響桑葉質量,阻礙蠶業發展。
發生規律
防治方法
(1)桑園四周或附近不要栽植柏樹,夏伐後該蟲如沒有柏樹作為中間寄主,經5~10天即死亡。(2)4月上旬及時摘除著卵葉。(3)4月中旬至5月上旬,剪除有若蟲的枝梢,集中燒毀。(4)在卵期、若蟲期噴灑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0%康福多濃可溶劑3500倍液、10%除盡乳油2000倍液、40%異稻瘟淨乳油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50%馬拉松乳油15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30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20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1000倍液,兼有殺卵效果。距蠶期較近或在蠶期噴灑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毒殺若蟲,一般噴藥後幾天即可采葉餵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