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2010年3月,桃花峪黃河大橋開工建設。
2011年9月4日,桃花峪黃河大橋主橋施工方案通過安全風險評估。
2012年10月30日,桃花峪黃河大橋主橋合龍。
2013年9月27日,桃花峪黃河大橋正式通車。
橋樑位置
桃花峪黃河大橋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
焦作市境內;桃花峪黃河大橋南起滎陽市鄭州市西南繞城高速公路
(國家高速G3001)軍揚樞紐,與連雲港—霍爾果斯高速公路
(國家高速G30)相交,設互通立交一座;於滎陽市廣武鎮桃花峪村跨越黃河,北至武陟縣晉城—新鄉高速公路
(豫高速S86)牛莊樞紐,設互通立交一座。途經大橋公路為武陟—西峽高速公路
(豫高速S87)。
橋樑設計
橋樑結構
桃花峪黃河大橋由主橋、南汊大橋、北汊大橋、桃花峪隧道、南北引線和兩座“門”式橋塔組成,主橋路段呈南至北方向布置。
桃花峪黃河大橋主橋為雙塔三跨自錨式懸索橋。橋塔為門式混凝土結構,包括上、下塔柱和上、下橫樑。塔柱為單箱單室截面;上橫樑為倒梯形截面;橋塔墩承台採用分離式,承台間採用系梁連線;採用鑽孔樁基礎,加勁梁為流線型鋼箱梁截面;主纜採用高強鍍鋅鋼絲預製平行索股。每根主纜有37根索股。吊索為鋼絲吊索,上端為銷接式連線,下端為承壓式連線。
設計參數
桃花峪黃河大橋線路全長28.6千米,大橋全長7703米,主橋採用(160+406+160)米跨徑布置,其中主跨長406米,橋樑寬度39米。塔柱上橫樑上緣寬8.2米,下緣寬7.6米,高8米,長31米;下橫樑高7米,寬6米,長33.6米。橋塔墩承台單個承台尺寸為21.3米*21.3米*5米,承台間系梁寬6米,高5米,南塔系梁長26.831米,北塔系梁長26.575米。單個承台下設16根直徑2.2米的鑽孔樁,樁長97米;系梁下設3根直徑2.2米的鑽孔樁,樁長52米。加勁梁梁高3.5米,梁寬39米,全長685.75米(不包括主纜錨固區),分為53個節段,標準節段長13.5米。每根主纜有37根索股。吊索為鋼絲吊索,共49組。
運營情況
截至2013年10月,桃花峪黃河大橋沿途設兩個高速收費站,收費標準為10座以下(不含10座)每車次10元;10至30座(不含30座)客車和23座以下(不含23座)臥鋪客車每車次20元;30座以上客車及23座以上臥鋪客車,每車次40元。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桃花峪黃河大橋建設過程中克服以下技術難題:
1、主橋範圍內樁基鑽孔深度100至110米,由於該橋位於黃河中、下游分界線處,橋位處地質情況複雜,軟弱砂層和半成岩、岩層等地層交錯分布,且分布標高不同,同一墩位不同樁位地質情況差異大,對鑽機鑽進過程控制要求高。
2、由於環境限制,只能從焦作側單側進場頂推。單側頂推重量大;頂推距離長,單節鋼箱梁最大塊重339t;鋼箱梁在頂推過程中要承受較大的彎曲應力和局部壓應力。
3、黃河不具備通航條件,鋼箱梁節段無法從水路運至橋位,只能在鋼樑加工廠製作成板單元,運至現場拼焊成標準節段,再利用大型起升設備起吊至頂推平台頂面進行頂推。
4、頂推全過程為高位頂推,鋼箱梁頂面距河床53至65米,河床局部沖刷最深處達29米,橋位處冬、春季盛行東、西風,兩季多數天數風力不小於6級,與橋樑順橋向垂直。臨時墩受橫向風力及縱向頂推不平衡力共同作用,因此對臨時墩要求高,對頂推過程中的施工控制要求高。鋼箱梁頂面處於圓曲線上,頂推過程中的線形控制要求高。
榮譽表彰
2014年9月,桃花峪黃河大橋成為中國國家首批“平安工程”建設項目。
文化特色
桃花峪黃河大橋途經
三皇山桃花峪景區,該景區內溝壑縱橫,峪頂相間,地形地貌獨特,史跡名勝繁多,為古今文人騷客必游之地,相傳上古時期燧人、伏羲、神農氏在此種糧、採藥,施化於民,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和動人的故事。
價值意義
桃花峪黃河大橋通車後,將與鄭州黃河公路大橋、
鄭新黃河大橋以及
劉江黃河大橋共同承擔起黃河兩岸的運輸重任,大大提高黃河兩岸運輸能力;進一步打開鄭州的西北門戶,使焦作與鄭州之間高速公路的行車距離縮短30公里以上;與北京—港澳高速公路
(國家高速G4)、連雲港—霍爾果斯高速公路
(國家高速G30)、晉城—新鄉高速公路
(豫高速S86)和鄭州市繞城高速公路
(國家高速G3001)連為一體,構成鄭州大都市圈的“日”字形高速公路大環線;將南太行山風景區、
雲台山風景區、
鄭州黃河風景區、桃花峪風景區、
嵩山、
堯山及伏牛山風景區連線成生態旅遊網,成為中原腹地至豫西北地區的一條快速旅遊通道、豫晉能源交流紐帶。
(大河網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