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鎮驚安神之功效。主治傷寒脈浮,醫者以火追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

基本介紹

  • 出處:《傷寒論》
  • 功用:鎮驚安神
別名,歌訣,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註,化裁方之間的鑑別,重要文獻摘要,

別名

桂枝救逆湯(《金匱要略》卷中)、桂枝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醫學綱目》卷三十二)、救逆湯(《聖濟總錄》卷二十八)、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證治準繩·傷寒》卷五)、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救逆湯(《醫燈續焰》卷十八)、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古方選注》)。

歌訣

桂枝去芍已名湯,蜀漆還加龍牡藏。五牡四龍三兩漆,能療火劫病驚狂。

組成

桂枝(去皮)三兩(9g),甘草(炙)二兩(6g),生薑(切) 三兩(9g),大棗(擘)十二枚、牡蠣(熬)五兩(15g),蜀漆(去腥)(9g)、龍骨四兩(12g)。

用法

以水一斗二升(2400ml),先煮蜀漆減二升(2000ml),納諸藥,煮取三升(600ml),去滓,溫服一升(200ml)。

功用

鎮驚安神。

主治

傷寒脈浮,醫者以火追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

方義

本方由桂枝湯去芍藥加蜀漆和大劑量牡蠣、龍骨組成。方中桂枝湯去芍藥之酸柔,以求氣機流暢;桂枝甘草溫通心陽以復其虛;佐生薑、大棗振奮中焦營衛生化之源,並助桂枝甘草溫復陽氣;蜀漆滌痰散邪,通暢神明之路;龍骨、牡蠣重鎮潛斂心陽,安定心神。

配伍特點

方用桂枝扶助心陽。炙甘草補虛益氣,配以牡蠣、龍骨重鎮安神;全方復陽安神,培本固脫,為其配伍特點。

運用

本方原為治療太陽病誤用火法,時心陽受損,心神浮越之煩躁證,以心悸怔仲、沖氣上逆,煩躁、多汗、邁拓或結代為辨證要點
現代常用於失眠、眩暈、癔症、遺精、心律失常、遺尿、帶下病等病症。

加減化裁

臨床如見失眠,加石菖蒲、酸棗仁、遠志;氣虛,加黨參、黃芪;寒甚,加重桂枝量,也可酌加乾薑、熟附子:伴陰虛者,酌加生地、麥冬等。

使用注意

痰火擾心發狂證者禁用。
《方機》:“火逆煩躁,胸腹動劇者;及瘧疾而有上沖者”。

附註

附方桂枝甘草湯
組成:桂枝(去皮)四兩,甘草(炙)二兩。
功用:補益心陽。
主治: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出處: 《傷寒論》
附方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組成桂枝(去皮)一兩,甘草(炙)二兩,牡蠣(熬)二兩,龍骨二兩
功用補益心陽,鎮潛安神
主治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
出處 《傷寒論》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與桂枝甘草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心陽虛證,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所主證機,不僅有心陽虛,更有陽虛生痰蒙遏心神,故治療不僅補益心陽。更鎮驚安神,寓有化痰飲以使神藏之意。

重要文獻摘要

《註解傷寒論》:與桂枝湯,解未盡表邪;去芍藥,以芍藥益陰,非亡陽所宜也;火邪錯逆,加蜀漆之辛以散之;陽氣亡脫,加龍骨、牡蠣之澀以固之。本草云:澀可去脫,龍骨、牡蠣之屬是也。
《尚論篇》:桂枝湯,陽藥也。然必去芍藥之陰重,始得疾趨以達以陽位;既達陽位矣,其神之驚狂者,漫難安定,更加蜀漆為之主統,則神可賴之以攸寧矣。緣蜀漆之性最急,丹溪謂其能飛補是也,更加龍骨、牡蠣有形之骨屬,為之舟楫,以載神而反其宅,亦於重以鎮祛、澀以固脫之外,行其妙用。
《傷寒貫珠集》:被火者,動其神則驚狂,起臥不安,故當用龍、牡;其去芍藥者,蓋欲以甘草急復心陽,而不須酸味更益營氣也,與發汗後,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湯同義。蜀漆,即常山苗,味辛,能去胸中邪結氣。此證火氣內迫心包,故須之以逐邪而安正耳。
《醫學摘粹》:用桂枝、甘草疏木而培中,生薑、大棗補脾而降逆,蜀漆吐腐瘀而療狂,龍骨、牡蠣斂神魂而止驚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