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桂林石屋
- 地理位置:南京紫金山南麓
- 建於:1932年
- 石屋的主人: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
簡介,石刻價值,歷史,修建歷史,現狀,
簡介
桂林石屋位於中山陵東與靈谷寺西的高阜上,是孫中山先生的紀念性建築物之一,但鮮為人知。牆垣均用青龍山石板石條砌成,四周遍植桂花,故名“桂林石屋”,石屋的主人是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這一帶山林秋景優美,林森喜之。
桂林石屋位於中山陵東與靈谷寺西的高阜上,石屋的主人是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準確地說,桂林石屋只是林森的避暑“行宮”。當年林森常住的公館在“石板橋”,但這一地名鮮為人知。有關資料記載“石板橋”這一地名在1935年前後已廢棄不用,位置大概在國民大會堂(今人民大會堂)後面,當時林森從這裡到長江路299號的總統府辦公是十分方便的。如今這塊地方早已被南京捲菸廠覆蓋,當年的公館已無跡可循,沒有留下絲毫可供人們品評的載體。
石刻價值
第一:桂林石屋的石欄,柱頭,角螭,碑額等都與明代皇家建築的風格一致。走過石階盡頭便到了桂林石屋的門亭,如今門亭只存有四座斷裂石欄。再往上有一個很小的平台,四周用的石欄都是明代皇家建築的風格,其石柱頭都為盤龍和雲紋,雕刻極為精美。而石屋正面的各個角端都用了古代建築常用的角螭作為裝飾,從遺址現場來看一共用了四隻角螭,只有一隻比較完好,其餘都殘缺不全。這些角螭與明故宮遺址的角螭雕刻風格一致。明故宮當年的宮殿眾多,根據遺址現場的角螭來看應該是一些偏殿(東宮、西宮)的石刻,而三大正殿(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的角螭體積應該更大。從南京民國仿古宮殿式建築的裝飾風格來看,並沒有製造出與明代風格一致的建築裝飾物。例如,國民體育場的競技場建築的角螭便簡化了古代角螭複雜的外型,顯得比較簡潔;而光化亭的角螭更簡化到了用雲紋組成。南京民國建築的石欄,柱頭一般都用花崗岩或水泥製成,多為雲紋裝飾。規格最高的是“美齡宮”的石欄與柱頭,是用漢白玉雕刻的鳳凰柱頭(據說是蔣介石為表達對宋美齡的愛意特意製造的),而從未出現過盤龍柱頭。因為當時是剛剛推翻帝制不久的年代,統治者怎么能再以龍自居呢?連丹陛上也沒有出現龍的影子。另外,在石屋的牆體上,鑲嵌著兩塊大型碑額,兩塊幾乎一模一樣,其中一塊背後還有“御……”字樣(另一塊背後已湮沒在土中)。可以斷定這兩塊碑刻至少是清代的皇家石碑,因為民國建築中不可能出現御製石碑。它們是否為明故宮的遺物還有待考證。
第二:這些石刻與修建桂林石屋牆體的石材有著顯著的差別,顯得年代久遠,表面非常陳舊。根據與明孝陵的建築遺址對比,發現二者十分接近。而牆體的石材無論從顏色和風化的程度來看都比較新,是民國時期開採和修築的。
第三:從林森的個人愛好來看,這批石刻也極有可能是林森從明故宮遺址調用的。林森本人非常愛好古代文化,對古代建築也是十分欣賞。他批准在明故宮遺址上修建了“東宮”、“西宮”兩座仿古建築,也是希望在明故宮遺址上建立中央行政區,逐漸恢復和保護明故宮建築。而當時明故宮遺址上有大量的石刻,因此從明故宮遺址調用一些石刻,用於自己別墅的裝飾,滿足自己的精神追求,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這些石刻與修建桂林石屋牆體的石材有著顯著的差別,顯得年代久遠,表面非常陳舊。根據與明孝陵的建築遺址對比,發現二者十分接近。而牆體的石材無論從顏色和風化的程度來看都比較新,是民國時期開採和修築的。
第三:從林森的個人愛好來看,這批石刻也極有可能是林森從明故宮遺址調用的。林森本人非常愛好古代文化,對古代建築也是十分欣賞。他批准在明故宮遺址上修建了“東宮”、“西宮”兩座仿古建築,也是希望在明故宮遺址上建立中央行政區,逐漸恢復和保護明故宮建築。而當時明故宮遺址上有大量的石刻,因此從明故宮遺址調用一些石刻,用於自己別墅的裝飾,滿足自己的精神追求,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歷史
修建歷史
石屋於1931年4月動工,由陵園工程師楊光煦設計,1933年6月竣工,當時耗資2萬元,由廣州市政府捐建。1937年秋,侵華日軍瘋狂向南京進攻,在飛機轟炸過程中,日軍飛行員在東郊上空看到這個與眾不同的青灰色建築,判定是國民政府高官住宅,即投彈轟炸,別墅頓時毀於火海。抗日戰爭時期石屋被日軍炸毀,只存半壁框架。解放後,由於桂林石屋成了一片廢墟,地處偏僻,一直少有人關注,一段桂林石屋的秘密也被掩埋了大半個世紀。如今桂林石屋被劃入靈谷寺公園景區,修築了通往石屋的道路,使得遊人能方便地遊覽石屋。為了讓後人能深刻解讀這段歷史,石屋暫不修復,以歷史原貌示人。如今的遺址四周蒼翠蔥鬱,布滿青石砂礫。從坍塌的輪廓中隱約可見石屋上層乃客廳、餐廳、臥室、衛生間、客舍,下層為半地下室,建有廚房和僕人居室,而屋基外側及廊欄上則攀龍附黿,雕刻得精美絕倫。整棟房屋全用青條石和紫金石板砌成,再加上周遭遍植桂樹,故名“桂林石屋”。
現狀
石屋建於1932年4月至1933年6月廣州市政府捐建,抗戰期間被毀,現僅存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