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爾廟位於巴林右旗北25公里處沙布台蘇木境內,是蒙古《格斯爾學》里在蒙古地區遺留下來的唯一的一座廟。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76),由巴林右翼旗第八世札薩克多羅郡王巴圖創建。整體建築由格斯爾大殿、格斯爾神像、格斯爾文化中心以及環境綠化等四個部分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格斯爾廟
- 地理位置:巴林右旗北25公里處沙布台蘇木境內
建設,意義,地圖信息,
建設
格斯爾廟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76),由巴林右翼旗第八世札薩克多羅郡王巴圖創建。整體建築由格斯爾大殿、格斯爾神像、格斯爾文化中心以及環境綠化等四個部分組成。草原人民為感激格斯爾大汗降妖造福於草原,每年農曆五月十三到格斯爾廟祭祀。屆時,附近牧民們帶上羊烏叉、黃油、奶豆腐等前去祭祀員虹充,以祈求大汗保佑草原興旺、風調雨順。1993年,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沙巴爾台蘇木(鄉)政府在自治區格斯爾工作辦公室和各界專家、學者和廣大牧民的熱心關注幫助下,在原格斯爾廟遺址的東側巴罕寶力格處重建了格斯爾文化中心--格斯爾廟。從此,格斯爾廟在巴林草原重現,重建的格斯爾廟占地面積為九百平方米,由主殿、門殿、圍牆翻膠勸辨組成。主殿中供奉格斯爾寶格德騎馬戎裝、腰榆套戲佩弓箭、手握神槍,危端膠乘坐四蹄蹬雲、騰空而榜榜行的赤兔馬塑像。當年,格斯爾文化中心--格斯爾廟建成後,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沙巴爾台蘇木政府隆重舉辦了格斯爾文化中心落成典禮,北京、呼和浩特、錫林浩特、阿拉善、赤峰以及全旗各蘇木鄉鎮萬餘人參加典禮、祭祀活動。從此每年都舉辦一次隆重祭祀活動,與當淚兵組地的那達慕同時進行。
2004年,巴林右旗沙巴爾台蘇木黨委、政府斥巨資在清代格斯爾廟遺址上重建。新建格斯爾廟,占地面積為二百三十八平方米,主殿為三十平方米。殿中供奉格斯爾寶格德塑像一尊。
2004年,巴林右旗沙巴爾台蘇木黨委、政府斥巨資在清代格斯爾廟遺址上重建。新建格斯爾廟,占地面積為二百三十八平方米,主殿為三十平方米。殿中供奉格斯爾寶格德塑像一尊。
意義
格斯爾文化是巴林草原蒙古族習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棵項想,是巴林草原書香文化起點,流傳至今,是巴林草原文化的重要支脈。《巴林格斯爾傳》是巴林文化的產物,起源於巴林文化繁榮時期。國際格斯爾文化研討會,曾兩次在巴林右旗召開。2008年巴林右旗為國家文化部命名為“格薩爾文化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