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岔寺

岔岔寺

岔岔寺位於四川甘孜州德格縣阿須草原後山上的阿須鄉阿須村,離縣城205公里,離格薩爾王廟一公里。依山勢而建,靠山面水,氣勢恢宏,雄偉壯觀。於公元1732年珠甘大師創建,是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白教),主寺是八邦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岔岔寺
  • 所屬地區:四川甘孜州德格縣
  • 創建時間:1732年
  • 創建人:珠甘大師
寺廟情況,巴迦活佛,

寺廟情況

珠甘大師創建的岔岔寺,是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該寺屬於以持金剛佛、大成就師帝洛巴、那諾巴、瑪爾巴和米拉日巴,及歷輩紅帽和黑帽噶瑪法王傳承的正宗法門噶舉派。一直修行四教戒密法。該寺具有授、修、行之功德:授方面,是以講授藏族文化為主,同時講授兄弟民族的語言和科學技術等知識的、現代意義上的學校,和主修顯密佛教的經學院。
其次,苦修上師、本尊、護法神以及尼古六法和相氏諸法門的為為期首先,從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開始,以加行次弟,金剛薩陲、不動金剛佛、普明大日如來及真言等為主的苦修三年三月的密修院;三年三月密修院;最後,接受勝樂金剛灌頂、漸次修行起次第至明空為止,接著修行光明、幻身中陰和奪舍等,正在出現和將會出現許多修煉那若六法,得到菩提正果和瑜珈正功的眾多大師;在行方面,該寺還有噶舉派獨有的十五種法會,其中四個法會期間還出演獨具特色遊戲的藏戲。岔岔寺位於四川甘孜州德格縣阿須草原。該地還重建有格薩爾王紀念堂,紀念堂供有以格薩爾王為主的三十英豪、以查相丹瑪為主的鷂鷹狼三傑、以嘉查為首的七壯士、以王妃珠姆為主的嶺家八姐妹、以大梵天為首的嶺家八大神靈及八十成就士的塑像和唐卡等。
紀念堂附近不遠處有格薩爾王遺留的腳印和他的坐騎遺留的蹄印,還有嘉查家帳篷的遺址。紀念堂周圍,群山環繞,碧水清清,綠草如茵,林木青翠,芳香四溢,牛羊成群,人傑地靈,這是大自然賦予藏民族的恩賜。
但是,此地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教育和衛生條件簡陋,如有良結善緣者,廣積資糧者,慷慨解囊,支持當地教育和衛生建設者,施主的芳名可以鐫刻在修繕格薩爾紀念堂的石碑上,同格薩爾王的英明流芳百世,並祈請無敵戰神格薩爾王保佑您萬事如意,吉星高照。
岔岔寺歷史悠久,傳說建寺製作“擦擦”(一種泥制脫模佛像)時,和泥時滲出的水變成了金水,人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神奇吉祥的現象。於是便將建設中的寺院取名為“吉祥岔岔寺”。
岔岔寺經堂內供奉的三尊五米佛像有著三百年歷史,中間的釋迦牟尼佛,左旁燃燈佛,右邊彌勒佛造型精美細緻,各種名貴寶石裝飾全身,莊嚴瑰麗珍貴無比。並且大寶法王,大司徒仁波切都曾到岔岔寺朝拜,親自加持開光,寺內還有同樣久遠歷史的壁畫《佛陀的一生》,畫法生動色彩鮮明是我國壁畫類中的上品,在文革中被毀壞了一部分
德格岔岔寺德格岔岔寺
岔岔寺現有500多名僧人,一個佛學院,一個覺姆(女眾)修行院,三個閉關中心;分別主修那洛六法、香巴嘎舉和金剛薩垛,具有授、修、行之功德,岔岔寺的修行院在噶舉派當中是一個很有靈氣的道場,建寺以來經過苦修而得到菩提正果和瑜珈正功的大師眾多。

巴迦活佛

岔岔寺第七世古傑噶舉丹增活佛,即巴加活佛,誕生於1952年。出生時瑞相奇異,寒冬竟鮮花怒放。兩歲時,被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認定為岔岔寺第六世活佛的轉世靈童。三歲到岔岔寺坐床,並跟朗日大師學習,隨後,曾先後拜終身靜修的次白大師、珠甘大師、格查尼瑪加洛、噶瑪扎西、朝日次朗等大師聞思顯密經典,勤修佛門要訣及持眾多傳承匯集於身。
巴迦活佛在海內外影響很大 ,他一生勤於弘法護法,修善了岔岔寺和禪印寺的三處修行院、兩處講經院和各種傳統法會的恢復,培養了眾多僧侶,並重建了格薩爾王紀念堂,受到了文化部、國家民委、中國文聯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聯合嘉獎,並頒發了榮譽證書。
岔岔寺活佛噶瑪申格,他是巴伽活佛的老師。他生下來就有三隻眼,而且在念經時能一目七行,過目不忘,比六個大喇嘛同時看經還快,念經同時能發出七種不同的聲音,在每次的灌頂法會上,他也是最具莊嚴法相的,據說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