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塘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布吉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格塘村,位於布吉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乾米。相鄰自然村有布吉一村、李屋村、何屋村。始建於清代,曾姓先祖率領族人南遷至此定居而形成。因村落“隔壁”是水塘而取名格(隔)塘村。關於村名由來,村中長者還有另一種說法,據說早在曾姓先祖遷此以前,有一夥土匪被官兵追殺,逃到這個叢林密布、山坑起伏的地方,頭目看見林外有一口水塘,便稱此地為隔塘。該村地處雞公山下丘陵地帶,主要山嶺有企嶺寨山,海拔368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塘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
村情概況,經濟建設,發展狀況,代表人物,

村情概況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布吉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曾姓,清代由江西遷移至廣東海、陸豐一帶,後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99人,其中男性41人,女性58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89歲(女);實際在村人口69人;海外留學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5.37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4人,分布在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經濟建設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為主。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建有廠房1棟。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經營和物業出租為主,個人以房屋出租及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鹹肉棕、蘿蔔板。格塘路、蓮花路經過該村。1968年通電,1980年通自來水,1988年通電話,199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8年通網際網路。村中建有格塘綜合樓、布吉公園,村民小組辦公室內有格塘圖書室,藏書800冊。

發展狀況

村內現存保存較好的傳統客家民居2座。代表性民居為隔塘三巷1號,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占地面積35平方米,青磚瓦房,現已翻新成現代水泥房,租給外來務工人員居住。
村中布吉會堂始建於1958年,與格塘村、布吉一村只有一牆之隔,當年叫“布吉禮堂”,是布吉公社用於開大會或演出的場所,有觀眾座位1200個,占地面積1456平方米,曾多次轉作其他用途,還曾用作糧食倉庫。2003年以後已很少使用。
1979年前後,格塘村和布吉一村曾姓村民組織過一次上山祭祖活動,有16歲以上的男丁共100多人參與,少數移居香港的曾姓宗親也回鄉參加。每人分得一份豬肉,隨後在如今的新一佳超市附近的酒樓吃午飯。當時曾氏祖先之墓位於如今的蓮花山莊,1981年前後被遷移,祭祖活動隨之取消。

代表人物

代表性人物:
曾志強(?一1949),烈士。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三團三虎隊,為傳令兵,1949年3月在陸豐縣作戰時犧牲。
曾三聯(1929一2013),曾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連長。羅浮山會議後,隨部隊挺進粵北;1946年6月,隨東江縱隊北撤山東,參加過濟南戰役;1949年7月,隨兩廣縱隊南下與題贛湘邊縱隊協同作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