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吉一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布吉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布吉一村,位於布吉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格塘村、李屋村、何屋村。始建於清代,呂姓先祖從庵下(今布吉學校處)遷移至此開基立村,後逐漸搬離該村。原名布吉圍,因是布吉一帶第一大村莊,從1950年2月起稱為布吉一村。主要山嶺有雞公山,蕉坑河流經該村,附近有蕉坑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吉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布吉社區
  • 地理位置:布吉街道西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布吉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曾姓、刁姓、葉姓、鐘姓、黃姓。第一大姓為曾姓,清代由江西遷移至廣東海、陸豐一帶,後又從海、陸豐遷移至此地。刁姓於清代從今廣東興寧遷移至今布吉荔果墩,後遷移至此地。葉姓從陸豐遷移至香港新界蓮麻坑、布吉山頂等地後再遷移至此地。鐘姓先祖從石龍坑遷至此地。黃姓先祖經坪山坑梓遷入此地。村中原有凌姓村民,後遷移至李朗村和老圩村。2015年末,戶籍人口1100人,其中男性564人,女性536人;80歲以上23人,最長者95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00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30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6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30人,主要分布在蘇利南、馬來西亞、越南、美國、丹麥。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水果、蔬菜等,兼飼養“三鳥”。1996年,村集體利用自有資金自建3棟廠房、1棟宿舍,引進高帆家具廠。現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物業管理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商業經營、集體經濟分紅等。村裡有古榕樹1棵。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糍粑版、蘿蔔版。布吉路、格塘路、金龍路經過該村。1966年通電,1980年通自來水,20世紀80年代通電話,1990年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1999年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布吉中心國小,2015年有6個年級、30個班,在校學生1500人、教職工97人。村中有老人活動中心、籃球場、羽毛球場等。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保存較好的有10座。代表性民居有啟賢家塾,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位於聯興街8號,由曾氏“六興堂”先祖曾君祿興建;占地面積380平方米,高8米,磚瓦木石結構,總體布局為三開間三進兩天井。
村內有凌氏宗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清乾隆年間重修,清道光年間有大小兩次維修,1929年也有一次維修,2007年再次重修,2008年重新翻修;占地面積約110平方米;分內外布局,內為前堂、天井、後堂,外為門前道路;正門有匾額“凌氏宗祠”,書於1929年;其中很多灰塑、雕刻、神台基本保持了原狀,正堂“凌雲堂”也依照在世的老輩族人的回憶而恢復原貌。
村內有私塾刁屋書房舊址。刁屋書房也稱南熏學校,位於村前左側的荔果墩(今布吉公安派出所),始建於1931年,由村中刁氏族人(包括海外僑屬)集資興建,重修於2008年。書房占地面積約33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主體建築中間有一幢16米高的4層碉樓,碉樓兩邊緊連著兩間大廂房,高度為碉樓的一半,左右對稱,分上下兩層。
村內有升慶門、銜遠門,始建於清代,分別於1990年、2003年重修。升慶門是主門樓,內寬5.66米,長(深)7.53米,頂高5.52米;大門內寬1.6米,高2.53米,原本在門檻下有7級6厘米高的麻石梯,現僅剩2級;磚瓦木石結構,牆體用麻石塊做裙腳,上面用青磚砌,外牆用白灰描磚縫,內牆用灰沙批盪,白灰油麵;大門兩側的檐下各留有一個專為防衛用的瞭望眼。銜遠門建築風格與升慶門相似。
該村有下角井和西門井兩口古井,均始建於清代。下角井位於升慶門斜對面,初建村時已開挖,有近300年歷史。西門井位於現在的和興街。
該村保留有“落新屋”的傳統習俗。新屋落成入宅要選定吉日良辰,先請有福氣的老人人新宅,至午夜十二時,由屋主家中主婦挑擔,男主人或長子提燈,男主人在外敲門,與宅內老人對答,老人允許開門後,全家按尊卑長幼列隊,依次進人。次日,請村里人吃湯丸,中午宴請親朋好友。當年有紅、白事或正在建新宅者不宜參與慶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