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去磁

核去磁(nucleardemagnetization) 核磁子比玻爾磁子小1836倍,因此核磁矩之間的相互作用要比電子磁矩之間的相互作用微弱得多,所以直到mK溫度範圍,核磁矩仍然是混亂取向的,因此可以用和順磁鹽絕熱去磁的類似方法使核系統達到更低的溫度,從而達到製冷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去磁
  • 外文名:nucleardemagnetization
  • 提出者:Gorter、Simon
  • 特點:核磁子比玻爾磁子小1836倍
核去磁(nucleardemagnetization) 核磁子比玻爾磁子小1836倍,因此核磁矩之間的相互作用要比電子磁矩之間的相互作用微弱得多,所以直到mK溫度範圍,核磁矩仍然是混亂取向的,因此可以用和順磁鹽絕熱去磁的類似方法使核系統達到更低的溫度,從而達到製冷的目的。
以上方法是Gorter在1934年,Simon於1935年分別提出的,但由於核磁矩太小了,為了使核自旋系統的熵減少與電子自旋系統熵減少達到相同的百分數,則Bi/Ti的值要求大1836倍。例如當Bi/Ti=300T/K,我們才可得到銅中熵減少僅為1.25,亦即如果初始溫度Ti=10mK,起始磁場Bi=3T,這也是核去磁所要求的起始條件。1956年英國牛津大學第一次完成了核去磁實驗,他們第一級用鉻鉀礬順磁鹽絕熱去磁,第二級採用1500根直徑為0.1mm的銅絲,其一端摺疊起來,另一端壓進鉻鉀礬中與第一級有良好熱接觸,最終得到銅核自旋溫度為16μK。在稀釋制冷機問世以後,都把它的混合室作為第一級預冷級。目前已用兩級核去磁方法使核系統達到5×10-8K的低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