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兩優173(秈型兩系雜交水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株兩優173株兩優173是中國水稻研究所和湖南金健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利用株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低溫敏兩系不育系株IS和中國水稻研究所選育的恢復系R173配組而成的秈型兩系雜交早稻新組合。

株兩優173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08.0天。株型較散,株高86.8厘米,穗長19.4厘米,每穗總粒數104.9粒,結實率84.5%,千粒重27.9克。該水稻熟期適中,產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感白背飛虱,米質一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株兩優173
  • 親本來源:株1S×R173
  • 編號:國審稻2010004
  • 作物名稱水稻
  • 育種者:湖南金健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株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培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栽培要點,高產栽培,

培育過程

株兩優173是中國水稻研究所和湖南金健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利用株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選育的低溫敏兩系不育系株IS和中國水稻研究所選育的恢復系R173配組而成的秈型兩系雜交早稻新組合。株1S於1999年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具有育性穩定、親和性廣、配合力好、繁殖制種產量高、米質優、抗性強等特性;R173是2003年春中國水稻研究所利用早稻優質材料G99-59與優質材料中佳早3號雜交,經過杭州春秋兩季和海南加代,多年多代篩選於2005年秋定型的恢復系。2005~2006年利用株1S對恢復系親本所配組合的多個株系進行測配觀察和品比試驗,結合抗性鑑定與米質分析結果,2006年發現海南田間編號H1733父本所配組合表現優異,父本整齊一致,將此父本定名為R173,所配組合定名為株兩優173,隨後在海南進行小面積制種。2007年株兩優173參加中國水稻研究所早秈稻品比試驗,2008~2009年推薦參加國家南方早稻區域試驗及早稻生產試驗,2010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國審稻2010004)。

特徵特性

生育期:2008年國家區試,全生育期108.1天,比對照浙733短1.4天;2009年續試,全生育期107.9天,比對照浙733短2.6天;兩年平均108.0天,比對照浙733短2.0天。2009年生產試驗,全生育期106.8天,比對照浙733短2.5天。
農藝性狀:株兩優173屬感溫中熟早和雜交梢,分檗力較強,穗型中等,粒長形,著粒密度中等,落粒性中等,後期落色好。兩年國家區試表現:葉色濃綠,熟期轉色好,有效穗數334.5萬穗,株高86.8厘米,穗長19.4厘米,每穗總粒數104.9粒,結實率84.5%,千粒重27.9克。
抗性:2008~2009兩年國家區試抗性綜合評價,稻瘟病綜合指數3.3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稻白葉枯病平均級5級,最高級5級;褐飛虱平均級8級,最高級9級;白背飛虱平均級6級,最高級7級。
品質:據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株兩優173糙米率80.9%,精米率73.3%,整精米率59.2%,長寬比3.1,堊白粒率81.0%,堊白度16.1%,透明度2級,鹼消值6.1級,膠稠度54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2.1%。

產量表現

2008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秈早中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96.1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6.0%(極顯著);2009年續試,平均畝產524.2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12.1%(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0.1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9.1%,增產點比率85.3%。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7.0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8.9%。

適種區域

株兩優173適宜在中國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

栽培技術

栽培要點

  1. 育秧:適時播種,旱育秧宜適當早播,大田每畝用種量2千克左右,稀播勻播,培育多櫱壯秧。
  2. 移栽:一般旱育小苗3.1~4.0葉拋栽,拋栽密度每平方米28穴;水育秧秧齡25~30天、4.5~5.0葉移栽,栽插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3苗。
  3. 肥水管理:中等肥力土壤每畝施純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5千克、氧化鉀6千克,施肥方法宜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分櫱期乾濕相間促分櫱,當每畝總苗數達到25萬苗時及時落水曬田,孕穗期以濕潤為主,抽穗期保持田面淺水,灌漿期乾乾濕濕,切忌落水過早。
  4. 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高產栽培

  • 適時播種育壯秧
株兩優173穗型大小中等,保證足夠的苗穗數是獲得高產的基礎。株兩優173分櫱力雖強,但為保證基本苗數,仍應採取多種措施培育壯秧。在育秧方式上,與其他早稻雜交稻一樣不宜採用直播栽培,應儘量採取工廠化育苗、軟碟拋栽或塑膠膜覆蓋濕潤育秧,增強對“倒春寒”等不利天氣的抵抗能力。在播種時間上,可提前至3月下旬,既延長秧齡增加分櫱,又可提早成熟,有利於晚稻搭配熟期較遲的品種,增加全年稻穀產量。大田用種量,保證在37~40千克/公頃左右。工廠化育苗每盤播種50克,每孔3~4粒;軟碟拋秧400孔秧盤,1200個/公頃,濕潤育秧的秧田播種量225千克/公頃。工廠化育苗在1葉一心期噴施“斷奶肥”,用濃度1%尿素和0.2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結合施用多效唑。軟碟育秧和塑膠膜覆蓋濕潤育秧,在2葉一心期追施“斷奶肥”、在插秧前5~6天施“送嫁肥”,分別用尿素75千克/公頃。
  • 適時移栽插足苗
為發揮株兩優173分櫱力強的生長優勢,宜適時早栽,爭取低位分櫱,提高成穗率。工廠化育秧3.5葉機插或拋栽;軟碟育秧3.1~4.1葉拋栽,水育秧4.5~5.0葉(秧齡25~30天)移栽,插植密度17厘米×20厘米或拋栽密度40蔸/平方米,保證基本苗120~150萬/公頃。
  • 促控結合調肥水
在施肥水平上,需施純氮150千克/公頃,氮∶磷∶鉀之比為1∶0.6∶0.7。按照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的施肥原則,耙田時施碳酸氫銨600千克/公頃、過磷酸鈣500千克/公頃、硫酸鉀300千克/公頃;栽後5~7天結合施用除草劑再追施尿素120~150千克/公頃、氯化鉀60~80千克/公頃;孕穗期施氯化鉀75~90千克/公頃做穗肥,對葉色明顯偏淡的可加尿素45千克/公頃。
一般在6月25日前後播種,採用育苗移栽方式制種,兩期父本間播種差期為5天,第1期父本比母本遲播2天。抓好稀播培育壯秧,多本插植,株1S用種量30~38千克/公頃,R173用種量11~15千克/公頃。
  • 防治病蟲保豐收
在病蟲防治上,宜採取農業綜合防治的方法,減少化學藥劑的施用。重點搞好稻瘟病的預防。堅持強氯精浸種,防止稻瘟病等種子帶菌病害的發生;採用性誘劑、頻振式殺蟲燈等方式捕殺二化螟、稻縱卷葉螟飛蛾,輔以阿維菌素等高效低毒藥劑在幼蟲三齡期前後噴施。具體用藥時間和劑量以當地植保部門發布的病蟲情報和防治意見為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