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經濟

校園經濟

校園經濟是面向學生、依託校園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區域性經濟。其主體是大學生,發展領域也主要來自於校園,如校園C2C。“校園經濟”一詞,在我國教育界已經談了很多年,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校園經濟”被賦予了更多豐富的內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校園經濟
  • 相關網際網路
  • 領域:經濟
  • 時間:2006年底
校園經濟概述,優良的網路環境,穩定的消費群體,安全的支付體系,方便的物流配送,良好的信用機制,網上購物潛力巨大,微利下的校園經濟,眾商家瞄準校園,校園經濟日趨升溫,商家也“放假”,校園經濟成為新媒體網路的競相掘金焦點,挖掘潛力,找尋最佳增值點,品牌推廣,在校生是未來市場主體,網路行銷,廣告定位更精準,校園經濟作用,抓好校園經濟的幾項做法,校園經濟產業化,基本概念,要逐步擺脫對國家政策的依賴性,改變經營管理方式,擴大規模,提高綜合效益,校園經濟產業化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校園經濟產業化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幾個問題,增大科技投入,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正確對待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能,校園經濟的類型,

校園經濟概述

截至2006年底,網際網路用戶達1.34億人,其中25歲以下用戶比例超過51%;而在這超過51%的年輕用戶中,大學生的比例也日益提高,已達到30%。這充分表明了在日益活躍網際網路上的大學生群體,正逐漸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的核心使用者、主要提供者和消費者
作為當前新經濟的代表,校園經濟在紅火的同時,也出現過一些問題,校園,特別是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具備著一些不同於外面世界的狀況,因此不能單純的沒有甄別的接納繁多的商業活動,不但會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還會產生很多不利的後果和影響。因此,如何避免負面的影響,最大化的開發有利的一面,也是校園經濟發展所必須思考的。
良好的組織,良好的活動,良好的活動主辦方都是校園巡展這類活動成功的要點,都是校園經濟發展的良好催化劑,上面對於校園經濟現狀的介紹過於簡單,概括的也不一定規範和完整,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校園經濟作為一種系列產業經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不可否認,校園經濟存在著種種不足和弊端,但只要積極地加以管理和引導,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也可以完善學校的一些缺陷,真正的為學生提供實惠,取得學生、學校和主辦方三贏的良好結果。
校園c2c顧名思義就是專門針對校園學生的一種區別於全社會性的c2c一種新的網上交易模式,也就是一種針對於校園的電子商務交易模式。從商業運作模式來看類似於一般電子商務,都是通過網路進行商品、服務或信息的交換。但與一般電子商務相比較,校園c2c除了具有近時空、數位化、公開、透明等一般特徵外,還有其獨到的特色。

優良的網路環境

高校既是知識密集的地方,也是電腦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大部分學校為了便利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人都建有內部的區域網路,校園網站可以24小時全天候開放服務,而且網路使用費用很便宜、區域網路將高校內大部分部門、機構、宿舍等聯結起來,以達到信息資源傳輸與共享、提高效率、最佳化組合的目的。此外,高校擁有較多的先進實驗室,為學生開展電子商務模擬操作和實際操作提供了良好環境。

穩定的消費群體

大學校園裡穩定的學生、教師客戶群是別人無法複製的。大學生有許多共同的興趣和消費傾向,消費商品較單一。每年數千學生的流動又為校園電子商務注入了新鮮血液。大學校園裡的消費群體素質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別是學生年齡一般在18-25歲左右,正處在求知慾旺盛的階段,是開展電子商務的主力軍。

安全的支付體系

網路安全和支付風險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兩人障礙、校園網通常採用防火牆系統與網際網路和外聯網連結,從而保證了網路系統的安全。校園電子商務的支付系統通常採用支付寶進行小額支付或者同城同校的面對面進行交易,從而避免或降低了在網際網路上用銀行信用卡或借記卡支付出現卡號被盜的風險。

方便的物流配送

師生們居住非常集中,就在那幾平方公里的校園內,使物流的配送準確、及時,成本大大降低。大多數高校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通過貧困生勤工助學的方式解決了傳統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的“最後一英里”的問題,同時也推動了校園電子商務的發展。

良好的信用機制

信用不足,信用體系不完善是阻礙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障礙。電子商務信用主要取決於個人信用、商家信用和社會信用等。若缺乏良好的監督機制,就會存在各種信用危機。在校園電子商務環境下,由於交易雙方主要是在校師生員工和學校周邊的註冊商家,一旦出現違規現象,他們很快就會被暴光。故此,他們非常愛護自己的聲譽,自覺培育良好的個人信用商業信用

網上購物潛力巨大

大學生網上購物潛力巨大。通過調查顯示,有網上購物經歷的大學生占五成。而沒有網上購物經歷的大學生,其中只有11%的人沒有瀏覽過購物網站。不難看出大學生在網上購物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相信不久的將來校園創業,校園c2c,大學c2c,校園交易,校園淘寶這些辭彙將會越來越流行的!

微利下的校園經濟

學生開學,生意紅火,學生放假,門庭冷清。這是學校周邊經濟最明顯的“冷暖”規律。

眾商家瞄準校園

以學生為消費目標的“校園經濟”越來越紅火,瞄準“學生市場”的商販賺錢門道可謂是“五花八門”,“校園經濟”隨之應運而生。在商家眼中,校園絕對是個掙錢的好地方,形形色色的商家沿街為市。網咖、理髮店、鞋店、餅屋、眼鏡店、教輔書店、軟體店、鮮花禮品店、彩色沖印店、路邊小吃等一應俱全,密密麻麻地擠在街道兩旁,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消費圈。每當中午放學,這裡就會愈發繁華、喧鬧,與一牆之隔的寧靜校園形成鮮明對比。
眾多商家的熱捧,令沿線店面的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在某中學的附近一家餐館的老闆告訴記者:“我這個不足10平方米的店面,租金一年已經高達8000多元了。” 但他也非常滿意餐館的收益,因為到店裡用餐的大流量學生,至少每天帶給他300多元的營業額。
為什麼那么多商家熱衷於在校園附近安營紮寨呢?一家書店的老闆一語道破:“學生錢好掙唄!”學生開支不僅僅是吃飯穿衣,包括上網、逛街、通訊,還有娛樂消費等等,都列入了他們的日常開銷賬單。

校園經濟日趨升溫

隨著學校的開學,人氣最旺的店鋪當數日用百貨與文具飾品類了。這些商家所售商品豐富、價格低廉。據一日用百貨店老闆透露,開學的這一個月來店裡的營業收入比假期里高出不止10倍。
校園周邊的服裝飾品店也擠滿了愛美的女生,這裡的飾品最好銷售。手機鏈、鑰匙鏈、錢包價格雖然不貴,但每天的薄利多銷都給商家帶來不少收益。休閒、運動服裝店更是利潤可觀。 一家店鋪老闆直言:“一天做成兩筆生意就可以保本。”
由於新學齊剛開始,書店的生意最好。每天都能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買書學生。記者在最火的一家書店獲悉, 學生書籍以參考書、習題集最為熱銷,最高一天可賣出四五十本。

商家也“放假”

在某中學附近的一個小吃攤的老闆,“別看現在生意很火爆,但是每到學生放假後,就幾乎沒有生意了。我們和那些在學校邊上做流動小吃生意的,學生一放假,我們也放假。但是就算寒暑假3個月的時間不做生意,一年我們也不少掙。”
儘管每年近3個月假期的生意冷清侵襲了整個學校周邊市場,但是商家並不怎么擔憂,他們大多都準備著在學生開學後,再次上演爭奪“生源”的商戰。學校周邊一旦出現門面轉讓的店鋪,很快就能有新商家出現。
一些小商店老闆抱怨:“競爭太激烈,生意也不好做,只能利潤越來越薄。況且房租也在年年上漲。”
其實,學校高校周邊的經濟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學生的消費由基本的吃、穿等物質消費轉化為用、玩 、學習等精神消費,涉及方方面面。隨著學生的消費項目的增多,在學校周邊投資的商業店鋪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全,校園周邊經濟帶逐漸形成,其店面租金也日益增長,商家的利潤空間就越來越小。

校園經濟成為新媒體網路的競相掘金焦點

幾年來,蓬勃發展的教育事業帶來了巨大的校園經濟,龐大的大學生數量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依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截至2006年底,中國高校大學生總數高達2500萬,比上一年度增長8%;據預測,到2010年中國高校人數將達到3000萬。按照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2006年底的調查結果,大學生平均每人每年支出達15850元,其中非學費、非食宿消費支出占50%,達8000元。按照這個數字估計,全國2500萬大學生消費市場總額幾乎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可以說,大學生群體有著巨大的現實消費能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把目光鎖定這一市場,從服裝到飲料,從電腦到手機,還有MP3等各種數碼產品……大學校園已成為了眾商家的必爭之地。如此龐大的市場,無論是對於傳統行業,還是網際網路新興產業都是一個商機,那么企業應該如何找尋商業價值、如何能夠撬動2000億市場、掀起新媒體網路時代下的“校園經濟”等一系列問題,的確值得人們思考。

挖掘潛力,找尋最佳增值點

在新媒體網路時代下,用戶對內容互動性的需求越來越高,以社區為代表的人際互動需求將成為用戶對網際網路服務更核心的需求。人際互動,不僅能夠深化原創內容的挖掘、開拓網際網路的信息來源,並且更加密切了用戶之間的聯繫,由此形成的線上網際網路服務社區化以及新的線下服務模式,將成為各種服務創造新商業模式的關鍵要素。同時,以寬頻為基礎的網際網路服務將獲得高速發展,網際網路服務不僅承載了網際網路本身孵化出的數字產品,以及傳統產品在數位化後的銷售和服務的功能,而且正在成為行銷終端主要的實現方式,從而提供成本更低、方式更靈活的渠道,以及和商家、消費者、廠家之間溝通的解決方案。
網際網路網民的職業分布來看,使用網際網路的人群中27%是學生。2500萬大學生是其中的主體。大學生由於上網普及率最高、規模龐大,且最活躍,成為了最有價值的客戶群體,也是推廣網際網路業務套用的最佳群體。
專家指出,基於網際網路的增值業務是必然的產業方向。以通信、媒體、網際網路產業融合成為了數字新媒體(TMT)產業。網際網路技術和業務發展模式在向寬頻、IPv6、Web2.0/3.0及多媒體方向發展。因此,結合當前的校園經濟發展潛力,以網際網路新媒體為基礎,建立起全國性、具備新一代校園門戶和校園渠道的增值服務平台,是完全符合產業趨勢和服務需求的。

品牌推廣,在校生是未來市場主體

校園經濟日益活躍,校園學生群體成為社會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已經成為知名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同時,校園師生的購買力日益增強。以IT產品為例,電腦普及率是70%,手機普及率為90%。這正是我們觸手可及的價值客戶群體,也是社會上ASP(服務提供商)及電子商務覬覦的市場。
據賽爾新概念公司CEO匡鵬分析,當前高校師生群體的消費習慣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高校師生人數眾多,相對集中。大學生的上網普及率最高,他們對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需求特彆強烈。這使得起到溝通作用和具有社區化效應的網際網路服務尤其受大學生群體的喜歡。第二,高校師生擁有一定的即期購買力。由於大學生已步入獨生子女時代,加上居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大為上升。據中國高等教育網大學生消費調查表明,2007年,大學生的月平均消費更是上升到了1071元,是消費者行列里的“新貴”。第三,高校學生群體容易建立品牌的長期效應。正是因為高校學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幾年後,他們都將成為社會的主流人群。如果能夠擁有這一人群市場,也就擁有了未來競爭優勢。第四,大學生受購買能力限制。大學生群體受到現有購買能力的限制,因此價格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行銷工具;大學生群體對新事物的接受度高,購買行為易受廣告影響;注重追求潮流時尚以及重視購買的便利性。
可以說,如果一個企業的品牌能讓學生普遍接受,那么不僅會占領現實的校園市場,對企業未來發展也同樣具有深遠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誰掌握了校園市場,誰就掌握了中國未來的中高端消費市場。

網路行銷,廣告定位更精準

據艾瑞市場調查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底,全國網路廣告經營額達46.6億元,比上年增長15億元,增長率達48.9%。DCCI預計,2007年中國網路廣告市場整體規模(不包含搜尋引擎)達76.23億元,較2006年增長53.07%。到2008年,網路廣告市場的營收規模將達到125億元左右,2009年達到170億元。
當前,高校師生市場越來越多受到廠商的關注,廠商們十分願意在高校市場投放廣告、進行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由於高校市場的客群集中、網路信息到達率高,廣告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在拓展這一細分市場廠商的期望值保持了高度一致。例如作為中國最大的校園門戶和校園渠道——校園夢網,其業務就是通過向2500萬高校師生提供網際網路增值服務。特別是其四大核心業務之一的夢網觀察,就是服務於校園夢網的市場行銷和廣告客戶,通過主動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並以此為依據提高流量的針對性,逐漸實現行銷的個性化,提高行銷服務的效率。夢網觀察向客戶提供實時的觀察,幫助客戶發現、定義和跟蹤學生群體的行為,從而有效地將學生群體需要的產品和信息傳達到需要這些信息和產品的客戶手中,有效提高了廣告和市場宣傳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其實,新媒體網路校園平台的目標廣告主可以是IT、數碼產品、通信服務、快速消費品、時尚、食品飲料、培訓、體育健身類、汽車房產企業以及金融業等等。專家舉例表明,以IT及數碼行業市場為例,高校大學生對IT及數碼產品的消費能力很高。在高校的2500萬大學生中,有50%的學生新購置了電腦,如果按照每台電腦4000元的平均每人消費標準,那么就產生了大約500億元的大學生消費市場。而像Mp3、MP4、數位相機等,在高校2500萬大學生中,除了少數貧困學生人均一台來計算,按綜合600元標準,這也會產生45億元的消費市場。再以通訊行業高校市場為例,高校2500萬學生的90%擁有手機,以1000元/人為標準,高校大學生市場就有225億元的消費市場,而通話費按每人每月50元為標準,每年將有135億的消費市場。
大學生,在社會上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他們有形或者無形中影響著周邊的消費者,是新時尚和新品牌的傳播者。畢業後,他們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是未來市場的主力消費群。在校期間,大學生形成的消費觀、品牌觀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以後的人生。今天的大學生是中國明天的希望。“校園經濟”的背後不僅承載了中國的未來,更是中國經濟騰飛的翅膀和助推器。
校園經濟如何辦成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勞動實踐基地
“如何將校園經濟辦成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勞動實踐基地,”這是擺在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的科研課題。校園經濟作為學校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陣地,已經被教育工作者所認識。無數實踐證明,只有抓好校園經濟這個既能創收,又能育人的陣地,我們的素質教育才能腳踏實地地走下去。

校園經濟作用

校園經濟作為勞動實踐基地對於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作用
1、能完全地體現我黨的教育方針。我黨的教育方針要求做到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鄧小平同志在《辦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一文中指出:“一般學校要給學生參加勞動的酒會。勞動也是教學,是政治思想課。學生參加勞動,一是必須,二要適當,三看可能。……學校要把勞動定到課程中,每周規定半天,主要是使娃娃們養成勞動習慣,加強集體觀念。”筆者認為,這種勞動所賦予的意義是較為深遠的。然而,它要通過什麼來體現,來完成對學生各種素質的教育?我想,發展校園經濟是一條可通的道路。
2、校園經濟的實用性可使學生充分地做到勞逸結合。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觀,假使學校空地就是一座花園、一座菜園的話,學生就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賞花、種菜,通過勞動課進行田間管理,既活躍了課餘生活,又使孩子們從繁重的腦力勞動中解脫出來,達到勞逸結合的目的。
3、能使勞動與教育的關係更加密不可分。學生通過校園經濟這個勞動實踐基地,適當參加一些物質生產勞動,更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作為一門必修課,各級各類學校都應該提高重視程度。在勞動中使學生受到有效的教育,在教育的同時賦予勞動以真實的內涵,這二者是不能截然分開的。鄧小平的教勞結合思想也正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這種鮮明的時代特徵在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教育史上會永遠放射希望的光芒。
4、校園經濟這個勞動實踐基地的開設對中國小學校管理向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和精細化發展提供了不盡的源泉。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管理中的一個硬性指標。它能起到陶冶情操、樹立理想的作用。它的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教育教學環境的創設以及帶來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5.校園經濟同時也是市場經濟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的消費和市場需求,從學校場景,到校外場景,到網際網路,都是不可被忽視的

抓好校園經濟的幾項做法

要使領導幹部的認識到位。領導幹部,首先是一把手的作用,必須把校園經濟這個勞動實踐基地的建設提到正式議事日程上來。對於校園經濟的忽略,絕對是一個決策上的失誤。要使校園每塊空地都綠起來,這是學校環境管理的宗旨,同時也為素質教育的培養提供可行性場所。為此,領導幹部的決策意識不容忽視。要做到學期有計畫,年終有獎懲,責任到人,責任分明,真正把校園經濟當作一件大事來抓。
要使每位師生成為校園經濟的主人。校園經濟,顧名思義就是說基地必須在校內,這對於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很有裨益。一是近在咫尺,二是隨時隨地都可進行教育。從直觀、高效的角度看,每位師生都應成為校園經濟的倡導者和參與者,比如學校可舉辦“學生每人帶一份種子,在學校種一株友誼樹”、“每班窗台上可設定3-4盆花草”等活動。
環境的設定要儘量突出學校管理的特點,不要只追求經濟效益的多少。學校可作出規劃,對於每個區,甚至每個角都要規劃先行,種什麼,怎樣種,種的過程也是審美觀的體現過程。要把學校建成花圃式,呈現立體美,學校領導幹部和師生都要開動腦筋。要使每塊地都綠起來,使每塊地均具教育意義,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校園經濟的主導作用。

校園經濟產業化

基本概念

所謂校園經濟產業化,是指一個過程,即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逐步削弱校園經濟對國家政策的依賴性,在行業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改變經營管理方式,擴大規模,有計畫、有步驟地提高綜合效益,以達到為教育事業服務、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目的。它包括下面幾方面內容:

要逐步擺脫對國家政策的依賴性

校園經濟享受的優惠政策,是國家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校園經濟這個途徑對教育的一種補償形式。在國家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還一味依賴國家優惠政策,就會失去它存在的價值。從校園經濟自身來講,絕不可把享受優惠政策作為一種榮耀。要樹立獨立發展的觀念,逐漸提高獨立抵禦各種風浪的能力,最終達到獨立經營、適應市場。

改變經營管理方式

當前校園經濟經營方式,以種植業為例,規模小的,由學校自己經營,採用分班、分年級責任制管理;規模大的,出租給農民或由學校教師承包,以換取一定經濟利益,這兩種經營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種方式,可接納學生參加勞動,對土地的保護和墒情肥力改造等方面較好,第二種方式,經濟效益方面較好,但在其他方面卻不如第一種方式。校園經濟產業化過程中,要探索出一種經營方式,具備上述兩種方式的優點。

擴大規模

規模生產是校園經濟產業化的主要外在表現之一。一個經濟門類只有達到規模生產之後,才能談得上產業化、產量和這種產量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達到一定的規模;二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農(林、牧、副、漁等)業生產資料產品經營機構達到一定的數量和經濟實力;三是接納學生參加勞動的基地達到一定規模和參加勞動的學生達到一定數量。這三項指標分別代表著校園經濟產品、攜產品介入流通領域的實力和為教育服務的程度。

提高綜合效益

校園經濟是教育部門從事的經濟行業,因此具有雙重身份,綜合效益的提高是校園經濟產業化的重要內在因素。綜合效益指經濟效益、育人功能和社會影響,社會效益包括科技的傳播、對土地利用的減少等。
產業化是校園經濟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唯一途徑
市場經濟不同於計畫經濟,很重要的一點,是經營方式的放開。換言之,就是減少行政因素對企業或產業的影響,市場不再以政策或其他人為的因素為導向,轉而以市場中潛在的經濟規律為槓桿。這樣一來,用於保護校園經濟發展的政策依據將會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而大大減弱。如校園經濟土地使用優惠制度將不復存在。校園經濟的主要門類是農業,因此土地是校園經濟的命脈。但是,市場經濟逐步完善後,因國家對土地管理將更加嚴格,尤其是耕地逐年減少和城鎮化加劇的情況下,耕地使用單位將會變得越來越單一。根據國家“合理利用、保護開發”的土地使用原則,雖然不限制校園經濟用地,但也會把校園經濟和其它產業門類放在同一標準線上。離開了這種國家保護,校園經濟將以與其它產業門類平等的地位參與市場競爭,這種發展極具挑戰意味,要在這種競爭中不被“淘汰出局”,唯一的出路就是產業化。也就是說,只有加快產業化進程,才會使校園經濟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校園經濟產業化要分三步走

校園經濟產業化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特別是社會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國家用於教育的投資只占 GNP (國民生產總值)極少比例,這種上限使得能用於校園經濟建設的資金為數更少。這就要求校園經濟產業化要有計畫、有步驟的實施,要充分利用有限力量腳踏實地的發展。校園經濟產業化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

在普及的基礎上擴大規模。我國有廣大的農村地區,普及校園經濟切實可行。要大力宣傳校園經濟在教育和經費建設方面的作用。創造一個良好的內、外部的環境,因地制宜的使農村學校絕大部分普及校園經濟。普及之後,在有條件的學校和地區擴大規模,不僅要增加產量,增大種、養面積,還要在農業流通領域增強實力。

第二步

在擴大規模之後抓提高。這裡講的提高,既是行業主管部門管理水平的提高,又是校園經濟經營者素質的提高,還是校園經濟產品質量、產品生產方式科技含量的提高等等。普及之後的提高,是一個優勝劣汰、增強整體素質的過程。

第三步

綜合區域優勢,在行業主管部門的協調下,生產、經營一體化,成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門,進而實現產業化。不但要抓好單元產品的生產,還要綜合某個區域、某個產品的優勢,介入農業流通領域,一、三產業相結合,真正實現為教育事業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產業化目的。

校園經濟產業化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幾個問題

產業化過程中,校園經濟活動要著重解決好下面一些問題:

增大科技投入

科技的發展和教育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在校園經濟中增大科技投入,是科學技術和教育的有機結合。校園經濟是以農業輔以林、牧、副等為主的特殊經濟類型,增大科技投入主要是農業科技在校園經濟中的套用。按現行科技產業門類的劃分,農業科技的推廣是“第六次產業革命”,在這次“革命”中,除了具體耕作、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外,農業科技一個整體的發展趨勢,是實現從“石油農業”向替代農業的轉換。“石油農業”又稱“能量集約式農業”,其實質是大量利用礦物能源換取農業的高產量。“石油農業”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產量,但卻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促使能源危機加劇,農業生產出現了令人擔憂的生態問題等。因此,農業的發展要逐步轉向替代農業,主要是以有機農業、自然農業、生物農業、生態農業、持續農業等代替“石油農業”。校園經濟在產業化過程中,要緊緊抓住這一趨勢,局部早日實現這種轉變,將會給校園經濟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充分發揮教育功能

校園經濟活動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創收,二是育人。在抓創收的同時,絕不能忽視育人作用的發揮。校園經濟產業化過程中,主要育人作用體現在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勞動技能和勞動觀念教育,這種作用通過利用基地開設勞技課、接納學生參加勞動實習,以學生為主對部分學農基地進行管理、適當讓學生介入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流通等形式來實現。除此之外,校園經濟的育人作用,還要面向社會,即通過對農業科技的傳播、對新型勞動觀念的傳播影響社會,使農村勞動者從中受到啟發,這種傳播是無償的。

正確對待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能

校園經濟管理部門一般是教育行政部門授權的校辦產業管理機構,也有的是兼有經營、管理兩種職能的公司,還有的是教育行政部門直接管理。不管採取何種形式,在校園經濟產業化過程中,它的作用只能是:規範校園經濟行為、協調校園經濟發展、代表這一產業處理其它問題。產業化過程中,校園管理部門切忌盲目制定政策、動用行政手段干預正常發展。
校園經濟產業化將成為校辦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也將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特色。從理論上對這個趨勢進行探索,是勤工儉學理論研究機構和校辦產業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由於這項工作缺少必要的理論化、系統化的典籍作指導,使之困難重重。我們將自己工作中的體會,結合當代教育和經濟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對校園經濟產業化作了膚淺的探討,以期能拋磚引玉,喚起勤工儉學理論界對這項事業進行深入研究,為教育事業發展、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貢獻。

校園經濟的類型

最主要的還是按經營方式進行劃分。因為,經營方式在相當程度上,體現了校園經濟的舉辦宗旨、服務對象、發展水平等。
1)校內獨立經營型這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形式。它一般由學校獨立出資舉辦,經營場所也在校內,消費群體主要是本校師生,經營目的主要是為教學服務和生活服務,規模較小,檔次較低,並且帶有一定的服務性和福利性。
2對外租賃承包型隨著學校後勤制度的改革,這種形式也逐漸多起來。它通常由學校提供場地和大型設備,由租賃承包方注入流動資金從事經營,並定期向學校繳納租金或承包費。
3)校外獨立經營型這是校園經濟的校外延伸。相對校內經營來講,其服務性和福利性大大減弱,除作為校辦企業可享受一定稅收優惠外,基本要於其他經濟組織一樣接受市場洗禮。
4)校外合作經營型這是校園經濟的高層次、高水平發展。其具體方式,既可以是股份制,也可以是合作制。對於優勢互補,共同開發市場,有著其他方式難以比擬的優越性。尚主要集中在高校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