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校園經濟論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頁數:253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作者:周秉澄 張健
- 出版日期:200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7130269, 978710713026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校園經濟論》:當代大教育論叢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校園經濟的提出
一、校園經濟概念的提出及含義
二、校園經濟的性質
三、校園經濟與校園經濟學
第二節 校園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等諸問題
一、校園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二、校園經濟學的研究範圍
三、校園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四、研究校園經濟的意義
第二章 校園經濟與市場經濟
第一節 校園經濟巨觀背景的變遷
一、市場經濟的產生與形成
二、對計畫經濟體制下校園經濟的反思
三、市場經濟發展對校園經濟的要求
四、校園經濟與價值規律
第二節 校園經濟與市場體系
一、校園經濟與資源市場
二、校園經濟與人才市場
三、校園經濟與金融市場
四、校園經濟與技術市場
五、校園經濟與管理市場
第三節 校園經濟的誤區
一、校園經濟的觀念誤區
二、校園經濟的範圍誤區
三、校園經濟的現象誤區
四、校園經濟的價值誤區
第三章 校園經濟的結構
第一節 校園經濟的人才需求結構
一、社會人才需求結構的預測與分析
二、社會人才需求結構對校園人才結構的制約
三、校園經濟的人才需求結構
第二節 校園經濟的人才培養結構
一、校園經濟人才培養結構的適應性
二、校園經濟的辦學方式結構
三、校園經濟的辦學規模結構
四、校園經濟的系科專業結構
五、校園經濟的學歷層次結構
第三節 校園經濟的人才市場結構
一、校園經濟人才市場的形成
二、學生就業體制的改革
三、校園經濟的人才市場與社會人才市場的溝通
第四章 校園經濟的投人與產出
第一節 校園經濟的投入
一、校園經濟投入多元化的客觀必然性
二、校園經濟投入的多種渠道
第二節 校園經濟的成本核算
一、校園經濟成本的構成
二、校園經濟成本核算的意義
三、校園經濟成本核算的原則
四、校園經濟成本核算的指標體系及計算方法
第三節 校園經濟的產出
一、校園經濟產出的形式和特點
二、校園經濟效益的概念
三、校園經濟效益的分析評價
四、提高校園經濟效益的途徑
第五章 校園經濟的資源配置
第一節 校園經濟資源配置的一般原則
一、校園經濟資源配置的教育性原則
二、校園經濟資源配置的服務性原則
三、校園經濟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原則
四、校園經濟資源配置的規模效益原則
第二節 校園經濟的師資隊伍建設
一、師資隊伍的總體建設水平
二、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
三、師資隊伍的充實與淘汰
四、師資隊伍的名人效應
五、校園經濟管理隊伍的建設
第三節 校園經濟的設施配置
一、校園經濟基礎建設的總體發展規劃
二、校園經濟教學設施的配置
三、校園經濟生活服務設施的配置
四、圖書資料建設
五、教材建設
第六章 校園經濟的校辦產業
第一節 校辦產業的地位與作用
一、校辦產業的性質與地位
二、校辦產業的類型
三、校辦產業的作用
……
第七章 校園經濟管理體制
第八章 校園經濟的管理信息系統
第九章 校園經濟的發展趨勢
總後記
第一節 校園經濟的提出
一、校園經濟概念的提出及含義
二、校園經濟的性質
三、校園經濟與校園經濟學
第二節 校園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等諸問題
一、校園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二、校園經濟學的研究範圍
三、校園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四、研究校園經濟的意義
第二章 校園經濟與市場經濟
第一節 校園經濟巨觀背景的變遷
一、市場經濟的產生與形成
二、對計畫經濟體制下校園經濟的反思
三、市場經濟發展對校園經濟的要求
四、校園經濟與價值規律
第二節 校園經濟與市場體系
一、校園經濟與資源市場
二、校園經濟與人才市場
三、校園經濟與金融市場
四、校園經濟與技術市場
五、校園經濟與管理市場
第三節 校園經濟的誤區
一、校園經濟的觀念誤區
二、校園經濟的範圍誤區
三、校園經濟的現象誤區
四、校園經濟的價值誤區
第三章 校園經濟的結構
第一節 校園經濟的人才需求結構
一、社會人才需求結構的預測與分析
二、社會人才需求結構對校園人才結構的制約
三、校園經濟的人才需求結構
第二節 校園經濟的人才培養結構
一、校園經濟人才培養結構的適應性
二、校園經濟的辦學方式結構
三、校園經濟的辦學規模結構
四、校園經濟的系科專業結構
五、校園經濟的學歷層次結構
第三節 校園經濟的人才市場結構
一、校園經濟人才市場的形成
二、學生就業體制的改革
三、校園經濟的人才市場與社會人才市場的溝通
第四章 校園經濟的投人與產出
第一節 校園經濟的投入
一、校園經濟投入多元化的客觀必然性
二、校園經濟投入的多種渠道
第二節 校園經濟的成本核算
一、校園經濟成本的構成
二、校園經濟成本核算的意義
三、校園經濟成本核算的原則
四、校園經濟成本核算的指標體系及計算方法
第三節 校園經濟的產出
一、校園經濟產出的形式和特點
二、校園經濟效益的概念
三、校園經濟效益的分析評價
四、提高校園經濟效益的途徑
第五章 校園經濟的資源配置
第一節 校園經濟資源配置的一般原則
一、校園經濟資源配置的教育性原則
二、校園經濟資源配置的服務性原則
三、校園經濟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原則
四、校園經濟資源配置的規模效益原則
第二節 校園經濟的師資隊伍建設
一、師資隊伍的總體建設水平
二、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
三、師資隊伍的充實與淘汰
四、師資隊伍的名人效應
五、校園經濟管理隊伍的建設
第三節 校園經濟的設施配置
一、校園經濟基礎建設的總體發展規劃
二、校園經濟教學設施的配置
三、校園經濟生活服務設施的配置
四、圖書資料建設
五、教材建設
第六章 校園經濟的校辦產業
第一節 校辦產業的地位與作用
一、校辦產業的性質與地位
二、校辦產業的類型
三、校辦產業的作用
……
第七章 校園經濟管理體制
第八章 校園經濟的管理信息系統
第九章 校園經濟的發展趨勢
總後記
後記
《當代大教育論》叢書的撰寫與組織工作,最初是由谷成久同志組織發起的,後來逐步得到各級組織、部門、單位的領導及同志的重視、支持與參與。安徽省教委將此列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及重要的科研課題;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申報,被批准列入教育部“九五”期間重點圖書選題計畫。
安徽省教委非常重視這項工作,幾乎所有的委領導如陳賢忠、金輝、金漢傑及原領導鹿世金、柏守遜等同志都給予熱情的關心和指導,並發文要求各有關學校給予積極配合和支持。安徽省人民政府分管文教的原副省長杜宜瑾同志和省人大原副主任江澤慧、陸子修同志都十分關心這項工作,指導,審課題,主動幫助做好有關方面的聯繫工作,並擔任叢書的總主編。原教育部黨組成員、中央教科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健同志及原國家教委專職委員、國家副總督學郭福昌同志,認真審定了這套叢書的理論體系的框架結構、內容觀點,把好政治關和學術關。郭福昌還對每一卷書稿都寫出了閱讀評語,認真負責地擔任了這套叢書的總主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培訓中心副主任韓其洲同志和中央教科所副所長周南照同志對這套叢書的組織、編輯以及聯繫有關事宜也做了大量工作。
特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有關領導和同志,為這套叢書的編審、出版與發行做了大量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
安徽省教委非常重視這項工作,幾乎所有的委領導如陳賢忠、金輝、金漢傑及原領導鹿世金、柏守遜等同志都給予熱情的關心和指導,並發文要求各有關學校給予積極配合和支持。安徽省人民政府分管文教的原副省長杜宜瑾同志和省人大原副主任江澤慧、陸子修同志都十分關心這項工作,指導,審課題,主動幫助做好有關方面的聯繫工作,並擔任叢書的總主編。原教育部黨組成員、中央教科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健同志及原國家教委專職委員、國家副總督學郭福昌同志,認真審定了這套叢書的理論體系的框架結構、內容觀點,把好政治關和學術關。郭福昌還對每一卷書稿都寫出了閱讀評語,認真負責地擔任了這套叢書的總主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培訓中心副主任韓其洲同志和中央教科所副所長周南照同志對這套叢書的組織、編輯以及聯繫有關事宜也做了大量工作。
特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有關領導和同志,為這套叢書的編審、出版與發行做了大量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
序言
《當代大教育論》叢書(10卷)是教育部“九五”期間重點圖書選題計畫284個選題中的第6個選題。這套叢書是由我和杜宜瑾、江澤慧、陸子修、郭福昌、陳賢忠、魏國棟等同志任總主編,具體由安徽省教委組織有關專家和學者共同研究撰寫的大型教育理論著作。這個選題的全面工作從1992年下半年起步,至1998年3月脫稿,其中經過多次修改,歷時五年多,最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定稿出版。
為了使讀者對《當代大教育論》叢書各卷內容有個基本的了解,現將有關問題作一簡要的介紹。
一、《當代大教育論》叢書的產生
關於大教育的思想,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上早已有之,並不是當代才產生的。遠的不說,就從近代社會來說,1632年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在一定的意義上也是一種大教育學性質的著作,因為全書的一個中心思想是強調教學要遵循自然的原則,教學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這不管從哪個角度上認識,也算是大教育思想的一種表現形式;但也要承認,《大教學論》畢竟主要是從教學論、從教學藝術的角度來論述的,而且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三百多年了,不可避免地會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
為了使讀者對《當代大教育論》叢書各卷內容有個基本的了解,現將有關問題作一簡要的介紹。
一、《當代大教育論》叢書的產生
關於大教育的思想,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上早已有之,並不是當代才產生的。遠的不說,就從近代社會來說,1632年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在一定的意義上也是一種大教育學性質的著作,因為全書的一個中心思想是強調教學要遵循自然的原則,教學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這不管從哪個角度上認識,也算是大教育思想的一種表現形式;但也要承認,《大教學論》畢竟主要是從教學論、從教學藝術的角度來論述的,而且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三百多年了,不可避免地會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