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戲》是2013年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鐵民[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琴戲
- 作者:張鐵民[等]
- 出版社:山東友誼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1日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51604369
《柳琴戲》是2013年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鐵民[等]。
柳琴戲是山東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柳琴戲因用柳葉琴伴奏,也稱“柳琴書””,清末產生於山東省臨沂、棗莊一帶,1953年正式定名為柳琴戲。柳琴戲形成於清代中葉以後,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接壤...
宿遷柳琴戲是起源於山東省棗莊的傳統戲曲劇種。主要分布在蘇、魯、豫、皖毗鄰的大部分地區,“拉魂腔”劇種的不同流派在自身發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格,上世紀初正式定名為柳琴戲。其在宿遷的發展,距今約250多年的歷史。宿遷柳琴戲以皂河為中心,經過歷代民間藝人的“口授心傳”,得以廣泛傳播,成為流行於宿遷...
1953年2月,徐州地區根據“拉魂腔”的主奏樂器是柳葉琴(柳琴俗稱“土琵琶”,而定名為“柳琴戲”),從此柳琴戲進入繁榮發展時期。劇團簡介 邳州柳琴戲(簡介)邳州柳琴戲的唱腔曲調優美動聽,表演質樸幽默,聲腔纏綿激昂,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女腔腔尾常有上行七度大跳的拉腔,獨具聽覺魅力,聞之牽魂繞夢...
江蘇柳琴戲是江蘇省主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分布於蘇、魯、豫、皖四省的廣大地區。已有二百餘年歷史。在整個衍變發展過程中,融匯了當地的民間音樂及毗鄰地區的劇種音樂,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備的唱腔體系,內容豐富、多姿,唱腔高亢、華麗。2007年3月,江蘇柳琴戲入選江蘇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戲劇簡介 因其唱腔有...
柳琴戲,古稱“拉魂腔”、“拉後腔”、“拉胡腔”、“拉河腔”、“拉呼腔”等,因其主要伴奏樂器為柳葉琴,而改稱柳琴戲。柳琴戲起源於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主要流行於邳州及其接壤的蘇北、魯南、皖北、豫東地區。柳琴戲是邳州人民的家鄉戲,男女老幼都能哼唱,故有“三天不聽拉魂腔,吃飯睡覺也...
銅山柳琴戲起源於清光緒年間。(柳琴戲早期民間稱為“時鼓子”‘周姑子’、後又稱“拉後腔”、“拉花腔”、“拉魂腔”。1953年,根據劇種主要伴奏樂器柳葉琴而正式定名為柳琴戲。)先後成立過利國的“義和班”、三堡鄉董山頭村的“董四班”等演出團體,多在集市、廟會廣場演出。1948年左右班社相繼解散,藝人各...
《柳琴戲》是2013年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鐵民[等]。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記憶檔案:柳琴戲》系統梳理和全面介紹了柳琴戲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發展歷史、文化內涵、文化特色,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展示了我國有代表性、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精華。書中資料豐富翔實,敘述細緻流暢,圖文並茂...
《山東柳琴戲》因其曲調優美,演唱時尾音翻高或有幫和,故也叫“拉魂腔”。拉魂腔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由魯南民間小調為基礎,受當地柳子戲(即弦子戲)的影響發展起來的。其唱腔中的[娃子] 、[羊子] 和魯南俗曲及柳子戲唱腔曲牌[耍孩兒] 、[山坡羊] 有淵源關係。一說源於江蘇海州,是由當地秧歌、號子中的...
沂州柳琴戲劇團原名安徽省宿州市愛心泗州戲劇團,2012年改名為山東省臨沂市沂州柳琴戲劇團,在臨沂市文化局、羅莊區老領導以及各商家的大力重視下、鼓勵下、政策下去發揚拉魂腔,振興柳琴戲而正式定名為沂州柳琴戲劇團。概況 建團以來,相繼上演了各流派代表劇目和傳統劇目300餘出。其中各名家創演的保留劇目在舞台上廣泛...
《山東地方戲叢書:柳琴戲》是2012年6月1日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鐵民 趙叢月。內容簡介 《柳琴戲(精)/山東地方戲叢書》編著者孫守剛。本書是山東省第一部全面總結山東地方戲的系列圖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介紹地方戲的地域性大型圖書。對保護我國幾近失傳的地方戲有著重大影響和深遠的意義。本書特點...
江蘇省柳琴劇團是1958 年江蘇省人民政府下屬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其前身是成立於1953 年的徐州市柳琴劇團一團、二團,於1956 年合併而成的徐州市柳琴實驗劇團。劇團陣容整齊,實力雄厚,是柳琴戲劇種中最具影響的大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發展歷史 江蘇省柳琴劇團成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現為百餘人編制的大型專業藝術...
臨沂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成立於2012年,是國有綜合性演出團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發展歷史 成立背景 柳琴戲清朝乾隆年間起源於臨沂的蘭山、郯城一帶,流布於魯、蘇、豫、皖接壤地區,距今約二百餘年的歷史,是山東省有較大影響的地方戲曲劇種,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沂市市...
柳琴戲陳列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花園鄉,總投資360萬元,建築面積300餘平方米 。建築布局 柳琴戲陳列館位於市著名柳琴戲表演藝術家張金蘭的家鄉——花園鄉駐地,白馬河西岸,總投資360萬元,建築面積300餘平方米 。展出內容 陳列館內部設有柳琴戲序廳、追根溯源、梨園瑰寶、國家非遺保護傳承、柳琴戲體驗廳等五大模組,...
由市計生委、市藝術劇院聯合舉辦的大型現代柳琴戲《基石》(暫定名)劇本研討會在市藝術劇院舉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春、市計生委副主任張成玉、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汪繼軍、市藝術劇院院長郝藝、市劇協主席孫晉強、市劇協副主席李穎芳、市藝術劇院副院長陳玲,以及山亭區計生局副局長侯一銘等有關領導、專家共十五人參加...
《回娘家》是由永城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呈獻的地方曲種柳琴戲《回娘家》,將2022年2月25日19點30分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CCTV-11)《一鳴驚人》欄目播出。節目背景 永城市柳琴戲作為豫東地區稀有劇種之一,堪稱“河南一枝花”,主要流行於豫魯蘇皖四省接合部,起源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特點是...
《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的保護與教育傳承》是2011年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愛真。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的保護與教育傳承》由李愛真所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的、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一個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了人類的情感,包含著...
沂州柳琴戲劇團原名安徽省宿州市愛心泗州戲劇團,2012年改名為山東省臨沂市沂州柳琴戲劇團,在臨沂市文化局、羅莊區老領導以及各商家的大力重視下、鼓勵下、政策下去發揚拉魂腔,振興柳琴戲而正式定名為沂州柳琴戲劇團。 建團以來,相繼上演了各流派代表劇目和傳統劇目300餘出。其中各名家創演的保留劇目在舞台上廣泛流傳...
《杜長勝》是由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中共睢寧縣委宣傳部主辦,睢寧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出品,睢寧縣柳琴劇團出演,以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範杜長勝的事跡為原型,國家一級演員孟浩和周小翠擔綱主演的大型現代柳琴戲。於2023年3月8日在睢寧縣文化藝術中心演藝館成功首演。演出背景 該劇講述的是杜長勝老人替...
臨沂地區柳琴劇團 臨沂地區柳琴劇團,柳琴戲演出團體。簡介 臨沂地區柳琴劇團,1953年建團,莊蘭田任團長。整理演出的傳統劇目有《打幹棒》、《小書房》、《張郎與丁香》等,創作演出的現代劇目有《青石峪》、《破鏡重圓》等。該團多次參加省級戲曲會演,獲得成績。主要演員有李春生、張金蘭等。
棗莊市柳琴戲保護傳承中心 棗莊市柳琴戲保護傳承中心為柳琴戲項目保護單位。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棗莊市柳琴戲保護傳承中心獲得柳琴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柳琴戲俗稱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後腔等名稱,1953年正式定名為柳琴戲。歷史淵源 政府應儘快出台相關政策,對表演藝術團體進行評估,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實施,參照國家保護京劇劇團的辦法和措施,確定重點,由財政進行專項扶持,推動柳琴戲藝術的發展繁榮。柳琴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應...
鞭打洪橋,又名《大金鐲》。柳琴戲傳統劇目。寫明代富豪姚大梗妻馬氏,貪婪狡詐,垂涎弟媳楊素貞之大金鐲,並欲併吞弟家財產。姚大梗去南海進香還願,馬氏趁機暗製藥酒,毒死大梗之弟姚密,將姚密之妻楊素貞賣與山西商人楊少鳳。素貞不從,楊少鳳鞭打素貞於洪橋。素貞痛訴苦情,少鳳憫其不幸,乃結拜為兄妹,代...
情滿桃花灣是現代柳琴戲,是我局貫徹十八大精神,宣傳我市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新創作的劇目。現代柳琴戲《情滿桃花灣》是我局貫徹十八大精神,宣傳我市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新創作的劇目,12月下旬將赴濱州參加全省“群星獎”比賽。該劇以輕喜劇的形式,通過高梧桐、高大剛父子,肖鳳凰、肖玉嬌母女兩代人,農村城市之間一波...
《喝面葉》是山東呂劇的經典節目,其中豫劇、泗州戲、柳琴戲均有此劇目。基本介紹 呂劇小戲《喝面葉》是山東呂劇的經典節目,其中豫劇、泗州戲、柳琴戲均有此劇目。兩位演員通過表演夫妻二人製作面葉的生活小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山東呂劇旋律悠揚、唱腔婉轉和唱詞樸實的藝術特點,多年來受到了廣大戲迷的普遍歡迎。《喝面葉...
八卦陰陽斗,又名《桃花女》、《周公遇桃花》。柳琴戲傳統劇目。已收入《山東地方戲曲傳統劇目彙編》柳琴戲第十三集。元雜劇有《破陰陽八卦桃花女》,一名《桃花女破法嫁周公》(公亦作恭)。小說有《桃花女演義》、《陰陽鬥異說傳奇》。柳琴戲演出本寫周公被貶在山東賣卜為生。石母因其子多年不歸,向周公問卜。
《運河滔滔》是由邳州市委宣傳部、邳州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出品,邳州市文化館與邳州市柳琴劇團創作演出的大型現代柳琴戲。該劇以運河兒女破家支前、奮勇殺敵的故事,反映了革命老區紅色邳州的共產黨人,帶領人民高舉旗幟,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崇高精神。通過舞台藝術形式,著力唱響時代主旋律,緬懷革命先烈...
張金蘭(1928年4月22日-2023年8月31日),女,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花園鄉三捷莊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柳琴戲代表性傳承人。原山東省臨沂柳琴劇團團長。人物經歷 張金蘭6 歲起隨父學藝,搭班唱戲,四處飄流。1953年應邀參加臨沂柳琴劇團,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表演特點和演唱風格。代表作有《王三姐剜菜》《...
鑼鼓銃子是一種戲曲劇種。清末流行於今山東滕州、臨沂一帶,也偶然到鄒城、徐州一帶演唱。化妝只用鬍子和包頭,不穿蟒靠。用大鑼、小鈸、鼓伴奏,不用弦樂。化妝只用鬍子和包頭,不穿蟒靠。用大鑼、小鈸、鼓伴奏,不用弦樂。拉魂腔傳到滕州以後,鑼鼓銃子藝人都改唱拉魂腔。解放以後山東、江蘇的拉魂腔稱為“柳琴...
一日,化緣路過王府花園,大罵王洪無義。美蓉聽到,遂上花牆盤問,二舍訴說前情,夫妻相認。美蓉折斷金釵贈二舍作為表記,二舍亦回贈素珠,相約三更在花園會面。至時,美蓉贈銀助二舍進京趕考,後二捨得中,夫妻團聚。呂劇、五音戲、茂腔、柳腔、柳琴戲、四平調、四根弦、哈哈腔等均有此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