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詞目:柯亭
拼音:kē tíng
注音:ㄎㄜ ㄊㄧㄥˊ
詳細解釋
古地名
晉 伏滔 《序》:“初, 邕 ( 蔡邕 )避難 江 南,宿於 柯亭 。 柯亭 之觀,以竹為椽。 邕 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為笛,奇聲獨絕。歷代傳之,以至於今。”
唐 牟融 《
題竹》詩:“ 柯亭 丁相遇,驚聽奏鈞天。”
明 劉基 《橫碧樓記》:“予又聞 柯亭 有美竹,可為笛,風清月明,登樓一吹,可以來鳳凰,驚蟄龍,真奇事也。” 清 趙翼 《新春宴集草堂》詩之二:“百年人物出 柯亭 ,故事猶傳舊典型。”
指柯亭笛
典源
《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下〉~2003~
邕前在東觀,與盧植、韓說等撰補後漢記,會遭事流離,不及得成,因上書自陳,奏其所著十意,分別首目,連置章左。帝嘉其才高,會明年大赦,及宥邕還本郡。邕自徙及歸,凡九月焉。將就還路,五原太守王智餞之。酒酣,智起舞屬邕,邕不為報。智者,中常侍王甫弟也,素貴驕,慚於賓客,詬邕曰:「徒敢輕我!」邕拂衣而去。智銜之,密告邕怨於囚放,謗訕朝廷。內寵惡之。邕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吳會。往來依太山羊氏,積十二年,在吳。唐·李賢注引張騭《文士傳》曰:「邕告吳人曰:『吾昔嘗經會稽高遷亭,見屋椽竹東閒第十六可以為笛。』取用,果有異聲。」伏滔〈長笛賦序〉雲「柯亭之觀,以竹為椽,邕取為笛,奇聲獨絕」也。
《晉書·桓伊傳》:“﹝桓伊﹞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典源譯文
蔡邕前在東觀,與盧植、韓說等撰補《後漢記》,正遭流放,沒有來得及寫成。因此上書所著十意,分別首目,附在書尾。帝愛蔡邕才高,正好第二年國家大赦,於是寬免蔡邕罪,準許他返回原籍,蔡邕自放逐至回,共九個月。正準備啟程回郡的時候,五原太守王智送行。酒喝夠了,王智起舞勸蔡邕,蔡邕不理他。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本來很驕貴,失了面子,為賓客所笑,就破口罵蔡邕說“:罪犯敢輕侮我!”蔡邕振衣而去。王智恨了他,密告蔡邕因囚放懷怨,誹謗朝廷。皇上寵幸的人也都惡了他。蔡邕考慮終不免於害死,於是逃命江海,遠走吳會,往來依靠泰山羊氏,積十二年,在吳。
釋義
漢代音樂家
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製笛,其音色優美,後人贊好笛子謂:“柯亭笛”。亦省作“
柯笛”、“柯亭”。
運用示例
唐
李縠 《浙東罷府西歸酬別張廣文皮先輩陸秀才》詩:“
蘭亭舊趾雖曾見, 柯笛遺音更不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溫庭筠》:“﹝
溫庭筠﹞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彈,有孔即吹,何必
爨桐與柯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