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桐

爨桐

爨桐,讀音cuàn tóng,漢語詞語,指遭毀棄的良材,亦指焦尾琴。《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下〉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僬尾琴”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爨桐
  • 拼音:cuàn tóng
  • 典源:後漢書卷六十下
  • 解釋:指遭毀棄的良材,亦指焦尾琴
解釋,典故,釋義,典源譯文,釋義,同源典故,運用示例,

解釋

謂焚燒桐木為炊,後指遭毀棄的良材。亦指焦尾琴

典故

初,邕在陳留也。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彈琴於屏,邕至門試潛聽之,曰:“憘!以樂召我而有殺心,可也?”遂反。將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來,至門而去。”邕素為邦鄉所宗,主人遽自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彈琴者曰:“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為殺心而形於聲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當之矣。”

釋義

典源譯文

吳地(今江浙一帶)有個人燒梧桐木做飯,蔡邕聽到火燒木材發出的巨大聲響,知道這是一塊好木材,因此討來做成一把琴,果然聲音很好聽,但是木頭的尾部依然被燒焦了,所以當時人們叫它焦尾琴”.起初,蔡邕住在陳留,他有個鄰居準備了酒菜請他來赴宴,他去的時候鄰居已經喝得興起了.坐上有個客人在屏風后面彈琴,蔡邕到了鄰居門口悄悄一聽,說:“啊!用音樂招我來卻藏有殺心,怎么回事?”於是回去了.請他的人告訴主人說:“蔡先生剛來,到門口又走了.”蔡邕向來被鄉里人尊崇,主人趕緊追趕並問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訴了他,大家都感到掃興.彈琴的客人說:“我剛才彈琴的時候,看見一隻螳螂正要撲向鳴蟬,蟬將飛走還沒有飛走,螳螂的動作一前一後.我心裡有些擔心,唯恐螳螂喪失了機會,這難道就是所謂的殺心流露到音樂中來嗎”蔡邕莞然而笑說:“這足以表明了.”

釋義

吳人有燒桐煮飯時,蔡邕聽了火燒的聲音,曉得桐是一種好木材,於是請製造成琴,果然聲音好極了。後遂以“爨桐”謂焚燒桐木為炊,後指遭毀棄的良材。亦指焦尾琴

同源典故

入爨 尾半焦 帶火焦桐 憐焦尾 暗辨桐聲 桐尾 桐薪鳴灶 桐遇知音 炊爨得琴材 焦尾 焦桐 焦梧桐 焦琴 爨下焦 爨下聲 爨下余 爨桐 爨琴 爨余材 琴得焦桐 翠桐入爨 蔡邕琴 薪余

運用示例

顧非熊《冬日寄蔡先輩校書京》詩:“惟君知我苦,何異爨桐鳴。”
前蜀韋莊《同舊韻》:“但埋 酆獄氣,未發爨桐音。”
魏源《默觚下·治篇八》:“世非無爨桐之患而患無蔡邕。”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二十:“有弦即彈,有孔即吹,不獨柯亭、爨桐也。”
蘇軾《次韻朱光庭喜雨》:“破屋常持傘,無薪欲爨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