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柞水縣因柞樹多而得名,柞樹又叫耳樹,屬殼斗科櫟屬,是生長黑木耳的最佳樹種。柞水黑木耳味道鮮美,個大肉厚,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公認的保健食品,有山珍之稱。
外在感官
柞水黑木耳耳面呈黑褐色,有光亮感,背面暗灰色,吸水率可達15倍,且片大、肉厚、鮮嫩。
內在品質
柞水黑木耳營養豐富,各項品質指標符合國家一級標準要求,粗蛋白質含量遠大於規範規定值(≥7.0%),粗脂肪含量也遠超出規範規定值(≥0.40)。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陝西省柞水縣黑木耳生產區域以秦嶺為脊,以乾佑、金井、社川、小金井四河為谷向東南延伸,構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撥541—2802.1米。境內岩基性複雜,土壤類型較多,自然土壤主要為棕壤土和黃棕壤。土壤有機質含量1.1%,全氮80毫克∕千克,速效磷45毫克∕千克,速效鉀120毫克∕千克,pH值6.6—8.0。
水文情況
柞水縣境內有大小溪流7320條,水域面積占2.8萬畝,河流總長5693.4千米。其中10千米以上50條,集水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9條。平水年計算,全縣地表水總流量6.54億立方米,人均占水量4100立方米,是陝西河網密度大,水資源豐灃縣之一。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GB3838一級標準和生活飲用水GB5749標準。
氣候情況
柞水縣地處中國西北東線內陸地區,屬亞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地帶。全年日照1860.2小時,最冷平均氣溫0.2℃,最熱平均氣溫23.6℃。極端最高氣溫37.1℃,最低-13.9℃,無霜期209天,年降水量742毫米,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適宜的土壤和降水,為木耳產業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環境。
歷史淵源
柞水黑木耳,兩千多年前就被當地勞動人民所認識和利用。
據清《
陝西通志》記載,明清時期,柞水“萬山叢樹多,土人伐生木耳。近耳收買成包,水陸運至襄漢,作鄖耳出售,價倍川耳。”
1978年,改革開放後,在政府的適度引導下,柞水人民依託當地自然條件,將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017年10月10日,首屆柞水木耳文化節在柞水縣西川現代農業園區開幕。
2018年,柞水縣制定了《柞水縣木耳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柞水木耳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推進地栽木耳示範栽植1萬畝1億袋、年產量5000噸、產值3億元的“1153”目標。
生產情況
2010年,柞水黑木耳區域保護面積2800公頃,年總生產規模8000架,總產量60噸。
2017年,柞水縣發展地栽木耳2800萬袋,產值達到9000萬元,通過土地租賃、務工就業、資金入股等模式,帶動近50%的貧困戶參與到木耳產業鏈中。當年有8個貧困村退出,2461戶9311人實現脫貧。
產品榮譽
2007年,柞水黑木耳獲得綠色食品A級認證。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柞水黑木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23年8月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批准對柞水黑木耳等產品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柞水黑木耳產地位於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08°49′25″—l09°36′20″,北緯33°25′3l″—33°55′28″。東臨
商州、
山陽,南接鎮安,西臨
安康市的
寧陝縣,北與
西安市的長安、
藍田接壤。其分布區域包括全縣16個鄉鎮。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選在背北面南、避風的山坳。要求環境清潔,靠近水源,光照時間長,日夜溫差小,濕度大,通風良好,保溫保濕性能好,坡度以15—30度為宜,切忌選在石頭被、白堊土、鐵礬土之處。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NY5010—2002)的要求。
(2)品種選擇:選擇抗病性強的菌種。
(3)生產過程管理:按照無公害食品黑木耳(NY5098—2002)和《柞水黑木耳生產技術規範》執行。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
採收標準:耳色轉淺,耳片舒展變軟,耳根由粗變細,耳柄收縮,腹面略見白色孢子時,即可採收。
採收方法:壓住根部,用手輕輕將子實體擰下,少留耳基,避免殘根腐爛引起雜菌感染和害蟲為害。
採收後的鮮木耳含水分多,要及時制乾,以免造成腐爛變質。
(5)生產記錄:建立生產記錄檔案,詳細記錄柞水黑木耳生產操作過程和管理措施,妥善保管以備查閱。
專用標誌使用
剔除碎片、雜物等,按GB/T6192—2008黑木耳規定分為三級,包裝用編織袋或盒裝,並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柞水黑木耳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貯藏、運輸執行《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準則》(NY/T1056—2006)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