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木虱

柑橘木虱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 Kuwayama) 是柑橘類新梢期主要害蟲, 也是柑橘黃龍病的傳播媒介。成蟲多在寄主嫩梢產卵,孵化出若蟲後吸取嫩梢汁液,直至成蟲羽化。受害的寄主嫩梢可出現凋萎、新梢畸變等。木虱還會分泌的白色蜜露並粘附於枝葉上,能引起煤煙病的發生。更為糟糕的是,木虱在柑橘黃龍病病株上取食、產卵繁殖,可產生大量的帶菌成蟲,成蟲可通過轉移為害新植株而傳播黃龍病。

柑橘木虱的主要危害作物為芸香科植物,以柑橘屬受害最重,黃皮九里香和枸椽次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柑橘木虱
  • 拉丁學名: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亞門有顎亞門Mandibulata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Pterygota
  • :同翅目(學名:Hemiptera)
  • :木虱科(Chermidae)
  • :柑橘木虱
  • 分布區域: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簡介,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為害特點,防治方法,地理分布,發生規律,

簡介

柑橘木虱屬同翅目,木虱科。又名柑橘東方木虱。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省區,在浙江、江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的部分柑橘產區有發生。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等國有分布。主要危害芸香科植物,柑橘屬受害最重,黃皮、九里香和枸櫞次之 。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3毫米,體灰青色且有灰褐色斑紋,被有白粉。頭頂突出如剪刀狀,複眼暗紅色,單眼3個,橘紅色。觸角l0節,末端2節黑色。前翅半透明,邊緣有不規則黑褐色斑紋或斑點散布,後翅無色透明。足腿節粗壯,跗節2節,具2爪。腹部背面灰黑色,腹面淺綠色。雌蟲孕卵期腹部橘紅色,腹末端尖,產卵鞘堅韌,產卵時將柑橘芽或嫩葉刺破,將卵柄插入。卵似芒果形,橘黃色,上尖下鈍圓有卵柄,長0.3毫米。若蟲剛孵化時體扁平,黃白色,2齡後背部逐漸隆起,體黃色,有翅芽露出。3齡帶有褐色斑紋。5齡若蟲土黃色或帶灰綠色,翅芽粗,向前突出,中後胸背面、腹部前有黑色斑狀塊,頭頂平,觸角2節。複眼淺紅色,體長1.59毫米。
柑橘木虱
成蟲體青灰色,具褐色斑紋,被有白粉。頭部灰褐色,前端尖,前方的兩個頰錐突出。複眼暗紅色,單眼橘紅色,觸節絲狀,末端有兩條不等長的硬毛。前翅狹長,半透明,散布褐色斑紋,翅緣色較深,近外緣邊上有5個半圓形透明斑,後翅無色透明。雌蟎產卵期呈橘紅色,腹部紡錘形。卵近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後為橙黃色,孵化前為橘紅色。若蟲扁橢圓形,背面稍隆起,體黃色,共5齡。3齡起各齡後期體色黃褐相間,2齡開始顯露翅芽,腹部周緣分泌有短蠟絲。

生物學特性

一年中的代數與柑橘抽發新梢次數有關,每代歷期長短與氣溫相關。在周年有嫩梢的情況下,一年可發生11~14代。田間世代重疊。成蟲產卵在露芽後的芽葉縫隙處,沒有嫩芽不產卵。初孵的若蟲吸取嫩芽汁液並在其上發育成長,直至5齡。成蟲停息時尾部翹起,與停息面成45度角。在沒有嫩芽時,停息在老葉的正面或背面。在8℃以下時,成蟲靜止不動,14℃時可飛能跳,18℃時開始產卵繁殖。木虱多分布在衰弱樹上,這些樹一般先發新芽,提供了食料和產卵場所。在一年中,秋梢受害最重,其次是夏梢,尤其是5月的早夏梢,被害後不可避免會爆發黃龍病。而春梢主要遭受越冬代的為害。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常有一次遲秋梢,木虱會發生一次高峰。42℃下存活倆小時。

為害特點

柑橘木虱又稱木虱,在福建、廣東、廣西等省(自治區)南部和台灣、海南兩省較多,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江西和浙江南部的少數地區也有發生。木虱也為害芸香科植物。柑橘木虱為害臍橙的嫩枝、嫩葉,成蟲常在嫩芽和葉背上取食,若蟲則群集於嫩芽和嫩葉上吸食。受害後的嫩梢、嫩芽乾枯萎縮,新葉變得扭曲畸形。此外,若蟲常排出白色絮狀分泌物,覆蓋在蟲體活動處。木虱還可誘發煤煙病,導致樹勢衰弱和產量、果實品質下降。木虱又是黃龍病的重要傳媒昆蟲,對柑橘生產的為害極大。

防治方法

(1)做好冬季清園。冬季氣溫低,越冬的木虱成蟲活動能力差,可通過噴藥殺滅,能有效減少春季的蟲口。
(2)在一個果園內種植的品種要求一致,便於落實統一的管理措施。
(3)加強肥水管理,使柑樹長勢壯旺,每次新梢發梢整齊,利於統一時間噴藥防治木虱。
(4)柑橘果園土壤多為酸性,基肥施用鹼性肥料葉必綠,從根本上改良土壤,提供全面營養元素,發梢整齊。
(5)第一次噴藥時間應在露芽期進行。
(6)選用農藥防治。以前常規使用各類有機磷農藥如:40%水胺硫磷乳油800倍液、50%樂果乳油800倍液、20%速滅殺丁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但由於這些高劇毒農藥已被國家禁用,而且實際使用中因木虱的蠟質表層及木虱本身快速提高的抗藥性而幾乎沒有任何效果,因此當今都採用物理窒息原理的納米礦物油200-350倍噴殺。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區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台灣等省、自治區,浙江、江西、湖南、雲南、貴州和四川的部分柑橘產區也有分布。

發生規律

浙江南部一年發生6~7代,以成蟲在葉背越冬;台灣福建、廣東、四川一年發生8~14代,世代重疊,全年可見各蟲態翌年3~4月開始活動危害,並在新梢嫩芽上產卵繁殖,以後各次抽梢均可受害。在福州地區,每年可出現3次高峰;第一次在3月中旬至4月,第二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三次在7月底至9月,以秋梢期危害最重,秋芽常枯死。在廣西地區,6~8月份數量最多,危害最嚴重。在浙江,於3月下旬開始在春梢上產卵危害,4月上、中旬為產卵高峰期;5月下旬、6月下旬及7月下旬為產卵高峰期於夏梢上;7月下旬至9月,為成蟲全年發生的最高峰;10月中旬為成蟲發生的第二高峰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