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概述
帖中敘及得友人厚費所贈柏酒等物品六種,並申謝意。
基本信息
【名稱】柏酒帖
【摹搨】唐代
【字數】4行,27字
《柏酒帖》,亦稱《得柏酒帖》。
法帖內容
原文
得柏酒①等六種。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費②,深勞③念慰,王慈具④答⑤。范武騎⑥。
注釋
①柏酒:即柏葉酒。古代習俗,謂春節飲之,可以
辟邪。南朝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②厚費:耗費多;花費大。③勞:煩勞,麻煩。④具:寫,題。⑤答:報禮,報答。⑥范武騎:收信人,未詳。帖尾具“范武騎”三字,是收信人稱謂的封題。這種書儀習慣,亦見於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大意
已收到柏葉酒等六種。你離開此地也很長時間,突然致以這么花費大的禮物,深感煩勞你了,甚感欣慰。王慈寫此以答謝。范武騎啟。
其他
註:①臣:為武則天新造字之一。由“一忠”組成,代表做臣子的對君主要忠心如一。
書法賞析
側鋒用筆
側鋒的大量運用,增強了乾淨利落、勁爽通達的藝術效果。側鋒處,用筆大膽、痛快,甚至出現出一種“刮”、“擦”的效果。同樣的,王慈作品中、側鋒之對比亦相當顯著明顯,若《
汝比帖》第三行之側鋒與第四行之
中鋒、《柏酒帖》第二行首字純用中鋒而後數字則以側鋒為主,由此營造出一種點畫跳躍、筆勢張揚的氛圍。
結構章法
結構與
章法方面,王慈諸帖則表現為大開大合、疏密有致的情形。不僅單字內部空間如是,整篇構圖亦如此。同時因其線條的粗細對比,造成了一種黑白空間的交錯:粗線條的筆畫,甚至也成為一種空間,一種“面”而非“線”——黑色的空間。字形的處理多取縱勢,大小參差,如《柏酒帖》中“此”、“久”二字竟比“足”、“下”、“已”諸字所占空間大約五六倍之多,然經營位置得當,和諧有致,毫無生硬、唐突之感。
字勢行氣
細觀《柏酒帖》,其字大小不等,大小之間可差四、五倍。字距與行間相差無幾,但於密集中天然分行,筆畫粗細也較懸殊。字型行草交錯,字勢開闊雄強,“柏”字橫向拉開,“等”字長橫向左探出,勢壯神足,極見體魄之豪。第二行突然放大,“出”字筆觸尚輕;而“此”字,粗筆濃重,體勢
偉岸,與“出”字形成反差協調,“已”、“久”二字又成大小的互映。“致”字左右拉開,兩相離心,但又遙相對峙,形離而神契。“厚”字行筆清爽明潔,絕無拖沓,饒有秀挺之
氣概。“費”字借勢連綿四起,而牽絲與筆畫迥然懸殊,最後一筆重點,以其
方筆見稜,不見擁贅而更增筆致之情,“深”字更加粗重,而“念”字竟筆畫單擺浮擱,正使其肆意之揮灑稍得收斂,而後連綿直下,一幅甫成,光生滿紙,確是神品逸墨。
書法評價
王慈草書運筆圓渾,含蘊凝重,然體態十分靈動,縱橫姿肆,使人聯想到
王獻之書作風格。
《柏酒帖》第一行“柏”、“等”二字,第五行“武騎”二字類似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楊守敬《激素飛清閣評帖記》中稱,《柏酒帖》的書法“是
顏魯公所從出”。
沈樂平在其著《新編草書入門五十講》第十四講認為,王慈的草書既有強烈的個人面目、誇張的形式感和開張的個性,又不失法度。在臨習中要把握好這種“平衡性”,不可因表面形式而太“放”;在以後的創作中,王慈的模式則大可參考、研究,能給書法的創作帶來許多“新的感受、新的啟示、新的思路。”(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第39頁)
作者簡介
王慈(451-491),字伯寶,南朝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王僧虔之子。官至
侍中、
冠軍將軍、司徒左長史。善隸、行書。慈少與從弟儉共研書學。唐
張懷瓘《
書斷》卷中謂慈“亦善隸書”。宋
陳思《書小史》謂其“善行書”。書法筆勢雄強豪縱,體勢奇偉,縱橫姿肆。其字與王羲之書法不同,卻與王獻之的行草書相近似。梁
陶弘景曾云:“比世皆高尚子敬,不復有元常,逸少亦然。”書作有《柏酒帖》、《
汝比帖》等存世。
相關閱讀
萬歲通天帖來歷
《萬歲通天帖》又稱《王羲之一門書翰》、《王氏寶章集》。紙本墨跡卷,縱26.3厘米,橫253.8厘米。697年(唐
萬歲通天二年),
武則天向
王方慶徵集王羲之墨跡,方慶將家藏自十一代祖
王導至曾祖
王褒等二十八人書共十卷獻出,武則天命人全部雙鉤廓填。《萬歲通天帖》目錄如下:第一帖:王羲之《
姨母帖》,行書;第二帖:王羲之《
初月帖》,草書;第三帖:王薈《
癤腫帖》,行草書;第四帖:王薈《翁尊體帖》(《
郭桂陽帖》),行草書;第五帖:王徽之《
新月帖》,行書;第六帖:王獻之《
廿九日帖》,行楷;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王琰帖》、《在職帖》),行楷;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書;第九帖:王慈《
汝比帖》,草書;第十帖:王志《
喉痛帖》(《一日無申帖》)行書。共七人十帖。卷尾有“萬歲通天二年王方慶進呈原跡”的銜名。
萬歲通天帖現狀
《萬歲通天帖》即王方慶所獻十卷之一。其中尤以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王徽之《新月帖》、為王獻之《廿九日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等為最精。十卷本在宋代已殘缺不全,並歷經二次火災:明代無錫華中甫真賞齋火災;乾隆內府乾清宮大火。卷幅上尚有火焚痕跡。卷後有南宋
岳珂、元代
張雨、明代
文徵明、
董其昌等人題跋,俱稱其鉤摹精到。《萬歲通天帖》“筆花滿目,奕奕生動;用墨之意,亦一一備具,王氏家風,漏世殆盡”(董其昌語)。廓填墨跡本收藏於
遼寧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