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柏林危機(柏林封鎖)

第一次柏林危機

柏林封鎖一般指本詞條

第一次柏林危機,又稱柏林封鎖(德語:Berlin-Blockade,1948年6月24日——1949年5月12日)是冷戰時期的第一次重大國際危機,並首次造成了人員傷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次柏林危機
  • 外文名:Berlin-Blockade
  • 別名:柏林封鎖
  • 開始時間:1948年6月24日
  • 結束時間:1949年5月12日
  • 相關國家:美、英、法、蘇等
  • 結果:蘇聯失敗,做出妥協
  • 後續:西德、東德相繼成立
事件簡介,事件背景,事件過程,事件結果,

事件簡介

一架負責柏林空運的C-54運輸機降落柏林一架負責柏林空運的C-54運輸機降落柏林
柏林封鎖”,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蘇聯封鎖西方占領區通向西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國際危機。
根據二戰期間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四國的協定,四國分區占領德國及柏林。柏林位於蘇占區,東柏林為蘇占領,西柏林為美英法占領。美英為了扶植雙占區,穩定戰後混亂的德國經濟市場以對抗蘇聯。 於1948年6月18日在西占區實行貨幣改革,發行“B”記馬克。蘇聯針鋒相對,6月22日在東柏林發行“D”記馬克,並作為整個柏林的流通貨幣。西方於23日下令將“B”記馬克引入柏林西區。
國際局勢頓時緊張,爆發了“柏林危機”。6月24日,蘇聯切斷西占區和柏林之間的水陸交通,西方國家對西柏林實行空中運輸供應,封鎖失去實際意義。雙方經過長期鬥爭後,於1949年5月達成妥協,蘇聯做出主要讓步。5月12日封鎖結束,“柏林危機” 漸趨緩和。柏林局勢雖然緊張,但雙方都沒有下決心走向衝突,而是通過談判解決危機。

事件背景

隨著美蘇冷戰的開始及加深,美英與蘇聯在德國的問題上矛盾加深,美國欲將德國一分為二。為了使法國與英美方向一致,美國利用戰後馬歇爾計畫使法國在外交上合作,另一方面在1947年通過薩爾憲法,從法律上給予法國優惠,保證薩爾併入法國,促使法國同意法占德區與美英占德區合併為西德占領區。
柏林空運時運輸機所載的牛奶柏林空運時運輸機所載的牛奶

事件過程

1948年2月至6月,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六國召開倫敦外長會議,提出所謂的“倫敦建議”,內容為法占德區與英美占德區協調經濟政策,共同管制對外貿易,並共同制憲,成立西德國家,以西德為中心復興歐洲。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公布了“關於改革植國貨幣制度的法令”;6月21日,正式在西占區實行貨幣改革,發行了“B”記德國馬克。這一行動成為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的導火線。
蘇聯得知後,於1948年6月19日提出抗議,軍事長官索洛科夫斯基發表“告德國民眾書”,認為英美法三國欲分解德國。6月22日,蘇聯占區也實行貨幣改革,發行新的“D”記號馬克,並於6月24日,全面切斷西占區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及貨運,只保留從西德往柏林三條空中走廊通道,史稱第一次柏林危機,形成第一次美蘇冷戰高潮。
柏林危機時德國人正在朝天看著盟國的運輸機柏林危機時德國人正在朝天看著盟國的運輸機
1948年6月29日,美國實行空運,派出大批飛機向柏林250萬居民大規模空運糧食及各種日用品,在一年間飛行次數277,728次,空運貨物211萬噸,同時對蘇占區所缺的鋼、焦煤及電力等實行反封鎖。

事件結果

1948年9月,西占區以阿登納為首的65名州代表開始擬定新憲。
柏林人為感謝美英法等國修建的空運紀念碑柏林人為感謝美英法等國修建的空運紀念碑
1949年5月8日,德國議委會通過新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國軍事長官在法蘭克福批准新法,同時公布占領法,西德政府結構基本確立。蘇聯於封鎖中亦蒙受損失,它深知封鎖不能阻止西德建立,遂於同日宣布撤銷封鎖,第一次柏林危機結束。
5月23日,英美法三國代表參加下,西德通過《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此日成為西德國慶日,西德建立,定都波恩,以阿登納總理組成了第一屆聯邦政府。9月21日,占領法生效,令西德享有自主權,英美法三國保留管制聯邦德國之外交、外貿、國防特權力。
5月23日,蘇聯亦在德國東部籌措成立東德意志國家,蘇占區在1949年5月30日通過憲法,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憲法生效,東德建立,皮克為總統,格羅提渥為總理,取代蘇聯管制委員會對民主德國的外交及外貿監督,德國正式分裂為東德與西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