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革命烈士)

林達(革命烈士)

林達(1914—1947)原名林有璋,南匯縣(現上海市南匯區)二灶泓人。上海新陸師範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達
  • 別名:林有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4
  • 逝世日期:1947
  • 畢業院校:上海新陸師範
  • 信仰:共產主義
生平經歷,成就,

生平經歷

1937年11月,日軍侵占上海後.有璋回到家鄉。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勵。在中共浦東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隨連拍生一起創建了“南匯縣保衛團第四中隊”,後擴編為抗日自衛第二大隊(簡稱“抗衛二大”)。林達先後任特務長、軍需,同時兼長溝鄉鄉長,負責籌集部隊的給養。
1940年5月,林達奉命赴江南抗日救國軍東路指揮部教導隊受訓。不久,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
9月,林達回浦東,任“抗衛二大”的中隊副。不久,根據上級黨指示的“隱蔽精幹,積蓄力量,長期埋伏,以待時機”的方針,通過關係取得了“國民黨第三戰區淞滬游擊隊第五支隊”的番號,林達任五支隊第四大隊(簡稱“五支四大”)的大隊副。
1941年6月,林達率部隊南渡浙東,在餘姚登入的第3天,率部在相公殿西的相公庵伏擊日軍,打得敵人狼狽潰逃。
10月,國民黨第三戰區淞滬游擊指揮薛天白命令“五支四大”派員去“接受任務”,新四軍浙東軍分區研究決定派林達以“五支四大”的大隊副名義前往,相機行事。林達與薛天白周旋了4天,對薛的一系列旨在分化我軍的詭計,一一識破,並正面地向薛曉以抗日救國大義,要薛以國家民族為重,團結抗日。後來,薛天白忽然提出要將“五支四大”擴編為淞滬游擊隊第三支隊,由林達任支隊長。林達考慮到這也是擴大抗日武裝的好機會,便表示同意,薛天白擔心“林有璋”這名字太紅,於是當即改名“林達”,自此,“林達”成了他正式的名字,一直沿用到犧牲。
1942年7月,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
8月,成立“三北”游擊司令部,林達被任命為第三支隊長。
1944年1月,浙東游擊隊正式宣布為新四軍浙東縱隊,林達改任三支隊的政委,在第二次反頑自衛戰爭中,林達在郭姆渡、鎮海城郊洪橋鎮、慈東馬家橋戰鬥中,戰績卓著,先後兩次受到縱隊司令部的傳令嘉獎。
1945年8月,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林達奉命隨軍北撤。
11月,第四支隊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一縱隊第三旅第九團,林達任團政委。
1947年初軍隊整編時,林達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三師第九團團長。在魯南吳寺、郭家莊的防禦戰中,林達率九團擔負狙擊任務,以少勝多,牢牢地守住陣地,榮獲魯南前線指揮部的傳令嘉獎。
5月中旬,在震驚中外的孟良崮戰役中,林達率九團堅守界牌、天馬山陣地,狙擊敵整編二十五師的增援,敵向我陣地猛攻,全團傷亡很大,林達的團指揮所設在二營陣地,敵人已距團前沿指揮所數十米,當時有人建議將指揮所轉移,林達憤怒地說:“決不後退一步!”終於堅守住陣地,保障了主力部隊全殲敵七十四師的勝利。戰鬥結束,在孟良崮戰役總結大會上,林達匯報了九團防禦界牌、天馬山的戰鬥情況,受到葉飛司令員的好評。
7月,為了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魯西南出擊,18日,當九團強度沙河時,敵機輪番俯衝掃射,狂轟濫炸。林達為指揮部隊疏散隱蔽,不幸中彈負傷,流血不止,當天下午光榮殉職。年僅33歲。

成就

榮獲魯南前線指揮部的傳令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