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川,男,1975年生,博士,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育川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政治哲學、馬克思主義解釋史
- 任職院校:中山大學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承擔課程,學術成果,發表論著,承擔項目,學術交流,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97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獲得哲學學士學位
1999年開始在中山大學哲學系讀研究生,2005年獲得中山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暨哲學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
政治哲學、馬克思主義解釋史
承擔課程
本科生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必修課)、《西方馬克思主義導論》(專業選修課、合上)、《社會與政治哲學專題》(專業選修課)
研究生課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選修課)、《國外馬克思主義》(選修課、合上)
學術成果
發表論著
研究性論文:
1.<承認正義的貧困——對南希·弗雷澤正義理論的一個批評>,《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8年第5期,獨立。
2.<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規範正義——馬克思主義正義觀的一種解讀>,《哲學研究》,2018年第8期,獨立。
3.<平等主義正義何以可能?——兼論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的當代形態>,《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獨立。
4.<作為政治哲學的人類解放理想>,《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第5月22日第7版,獨立。
5.<從正義原則到共同體原則——兼論柯亨的社會主義方案的啟示>,《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7年第4期,獨立。(人大複印資料、《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鑑(2017)》全文轉載)。
6.<正義的解構與馬克思主義正義原則的建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獨立。(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
7.<重解延安民主新路——從塞爾登與紀保寧對延安民主之‘惑’談起>,《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5年第2期,獨立。(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8.<分析馬克思主義與社會正義——羅尼·佩弗訪談錄>,《嶺南學刊》,2015年第1期,獨立。
9.<強迫、剝削的不正義性與全球資本主義剝削體系的未來>,《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獨立。
10.<正義的譜系>,《哲學研究》,2013年第1期,獨立。(人大複印資料、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11.<普遍人權的解構與中國人權模式的價值>,《江蘇社會科學》,2013年第2期,獨立。
12.<G.A.柯亨論羅爾斯差別原則的困難>,《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年第1期,獨立。
13.<馬克思恩格斯視野中的社會民主>,《社會科學輯刊》,2013年第1期,獨立。
14.<拯救正義,意在平等>,《開放時代》,2012年第12期,獨立。
15.<析G.A.柯亨對自由主義平等主義的批評>,《學術研究》,2012年第7期,獨立。
16.<羅尼·佩弗“激進的羅爾斯主義”的社會正義論>,《哲學動態》,2011年第8期,獨立。
17.<毛澤東的中國現代化方案:馬克思主義的還是民粹主義的?——從毛澤東與梁漱溟的分歧看>,《現代哲學》,2007年第6期,獨立。(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8.<人民權利:人權的一種替代方案——從毛澤東的權利思維看>,《現代哲學》,2007年第1期,獨立。
19.Lin Yuchuan, “Deconstruction of Universal Human Rights and the Value of Chinese Human Rights Mode: An Analysis Based on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Human Rights Theory”, in Tadeusz Buksinski (eds.), Identities and Modernizations, Frankfurt: Peter Lang GmbH, 2013.(獨立)
20.Lin Yuchuan, “Confucianism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Democracy”, in Piotr W. Juchacz (eds.), Moral Norms, Legal Rules and Democratic Principles, Frankfurt: Peter Lang GmbH, 2013. (獨立)
譯著(文):
1.《馬克思主義與宗教》(麥克萊倫著),本人為第二譯者,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批判、規範性與語言>,《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cssci),2013年12月。
3.《柯亨評艾倫·伍德的<卡爾·馬克思》,《國外理論動態》,2013年第6期。
4.<在傳統與革命之間——范文瀾與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起源>,《現代哲學》,2012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5.<第三世界的“毛主義”>,《現代哲學》,2011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6.<從城市激進分子到農村革命家:20世紀20年代至1937年的毛澤東>,《現代哲學》,2011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承擔項目
主持課題:
1.“當代西方左翼正義理論及其對我國共享發展的啟示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7AKS016),2017年到2021年,在研。
2.“當代英美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譜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16YJA720003),2016年到2019年,在研。
3.“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建構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教師重點培育項目,2018年到2020年,在研。
4.“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的關係研究”,廣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青年項目)(09C-05),2009年12月,已結項(良好)。
5. “馬克思正義理論的重建與中國的社會正義”,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已結項。
參與課題:
1.“馬克思主義正義觀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16BZX001),課題主持人:林進平教授,2016年至2019年。本人為主要參加者(第二),在研。
2.“人民民主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研究”,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3JJD720019),課題主持人:徐俊忠教授,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本人為第2子課題負責人,已結項。
3.“改革開放視閾下我國社會意識變動趨向與規律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0zd&048),課題主持人:李萍教授,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人參加第五子課題(“社會意識整合與引導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已結項。
4.“正義在馬克思思想歷程中的遭遇”,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青年項目)(08YC-01),課題主持人:林進平研究員,本人為第一參與人,2008年12月至2013年7月,已結項。
學術交流
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在瑞典隆德大學法律社會學系訪問一年
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美國聖地亞哥大學哲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9年12月,參加在紐約舉行的美國哲學聯合會(APA)東部年會(Eastern Division),在分會上做題為“Social Jus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Mission of Chinese Marxism: with a Review to Rodney G. Peffer's Social Justice Theory”的報告。
2012年9月,參加波蘭亞當·密斯凱維奇大學哲學系在波茨南主辦的“認同與現代化”國際學術會議,做題為“Confucianism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Democracy”的報告。
2013年8月,赴希臘雅典參加第23屆世界哲學大會,在題為“Justice as Fairness, Political Liberalism and the Choice of Socio-economic Systems”的圓桌會議上作專題報告,題目為:“Coercion, Injustice of Exploitation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t Exploitation”。
2018年8月,在北京參加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應邀在兩場圓桌會議(題為"ASSESSMENTS OF LIBERAL-EGALITARIAN, SOCIAL-DEMOCRATIC, DEMOCRATIC SOCIALIST,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IES"和"RAWLS'S THEORY OF SOCIAL JUSTICE VERSUS OTHER LIBERAL & LIBERAL-SOCIALIST")上做兩個主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