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狸科

林狸科

林狸科(學名:Prionodontidae):是哺乳綱食肉目的一科動物。體長36.6-42.5厘米,尾長30-41厘米。尾巴幾乎與頭體長度一樣,大約是後足的五六倍。頭部細長,口吻狹窄,鼻孔均勻地向上凸出,鼻中隔較寬,下緣較淺,鼻中狹窄且有凹槽,凹槽僅延伸至鼻孔下緣的水平。精緻的頭骨長、低、窄,有清晰的枕骨和堅固的脊,但沒有完整的矢狀脊

棲息於常綠闊葉雨林、亞熱帶常綠林和季雨林。亦有報導其覓食於被人為干擾的森林和林緣生境。樹棲和半樹棲性,獨居和夜行性,在其整個分布區都很稀少。它們在樹洞中度過大部分時間,會下到地面覓食。主要捕食小型脊椎動物如蛙類、嚙齒類和蜥蜴,也吃鳥卵、昆蟲和漿果。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下級分類,保護現狀,

物種學史

兩種亞洲靈貓以前歸類為靈貓科 (Viverridae) ,後經過DNA的分析,分類學修訂將它們歸入一個的獨立的科——林狸科(Prionodontidae)。這二個物種是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和條紋林狸(Prionodon linsang),條紋林狸包括3個亞種指名亞種分布於緬甸南部、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半島和蘇門答臘;爪哇亞種分布於爪哇島和婆羅洲; 邦加亞種來自邦加島。

形態特徵

亞洲林狸的被毛圖案很明顯,由大斑點組成,有時在身體兩側合併成寬頻;尾巴是橫向帶狀的。體型小,頭部和身體長度36.6-42.5厘米不等,尾長30-41厘米。尾巴幾乎與頭體長度一樣,大約是後足的五六倍。頭部細長,口吻狹窄,鼻孔均勻地向上凸出,鼻中隔較寬,下緣較淺,鼻中狹窄且有凹槽,凹槽僅延伸至鼻孔下緣的水平。精緻的頭骨長、低、窄,有清晰的枕骨和堅固的脊,但沒有完整的矢狀脊。
牙齒也更高度特化,雖然更原始,但與貓科的牙齒相似。齒序是3.1.4.1,3.1.4.2。門牙形成一條橫線,而不是一條曲線;前三個上前磨牙和四個下前磨牙被壓縮且分明,在其前後有一個高而尖的正中牙尖和小的輔助牙尖。上顱骨有一個小內葉,位於前部,在主壓縮的高尖葉尖前面有一個小葉尖,和一個壓縮的刀片狀後葉尖;上臼齒呈三角形,橫向設定,比上齒骨小得多,長得多,因此上齒骨幾乎在貓科動物的上頰齒的後端。

生活習性

林狸科是夜間活動的半樹棲動物,獨居。它們是名出色的攀登者,可以先頭下降。它的身體細長,腿短,適合在樹叢中奔跑和在樹枝間跳躍。長尾巴有助於幫助它們保持平衡。狩獵時,它纖細的身體像蛇一樣沿著獵物的路徑移動,被毛的顏色起到了很好地偽裝作用。主要以松鼠、老鼠、鳥類、蛙類、蜥蜴和蛇為食,也吃鳥卵、昆蟲和漿果。

分布範圍

分布於汶萊、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不丹、高棉、中國、印度、寮國、尼泊爾和越南。
林狸科
林狸科分布圖

下級分類



斑林狸
斑林狸(學名:Prionodon pardicolor
體態明顯纖細,四肢短;茂密的皮毛細而短;頸很長。體側的顏色圖案由大斑點、從前額到肩部的兩條黑色縱紋組成。斑點不形成橫向帶。在背部中央兩側有兩排斑點,有時接近尾部融合成一條中背線。身體兩側各有3-4排斑點。尾長几乎等於頭體長,有8-10個尾環和白尾尖。有完全收縮的爪和多毛的爪鞘。
條紋林狸
條紋林狸(學名:Prionodon linsang
體長40厘米,尾長約34厘米。皮毛是鮮明的淡黃色,背部有五條大的橫向深色帶。它們的脖子上有寬大的條紋,側面有細長的小斑點和條紋。尾巴有七八條暗帶,尾尖末端更暗。該物種有可伸縮的爪子,非常鋒利,並有專門用於嘶咬食物的鋒利的牙齒。腳底和腳趾之間有毛髮。

保護現狀

二種均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 ver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