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扶

林星扶

林星扶曾被《南方日報》評為“珠江之子”,曾創下開平文壇“三最”:1993年出版的《風雲之韻》打破開平文壇出版詩詞集的零紀錄;1998年出版的《楊大德》是開平人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被省圖書館、海內外華人僑胞索取收藏;2000年4月發表的260字對聯《長聯頌開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星扶
  • 出生地:開平市蜆岡南聯飛鵝里
  • 出生日期:1925年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長聯頌開平》
簡介,華章盡在苦中來,一枝一葉總關情,八秩高齡筆未停,

簡介

二五八日江門圩,既買鋤頭又買書。
林星扶
鋤可耕兮書可讀,半為農者半為儒。
這是明代江門理學家陳白沙自我描述的詩句,而時至今日,開平市也有一位“半為農者半為儒”的人,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又是一個飽讀詩書的作家,他就是現年80歲、身為江門市作家協會會員的林星扶。

華章盡在苦中來

林星扶1925年出生於開平市蜆岡南聯飛鵝里,祖上四代佃耕農,僅讀過5年國小,由於家境貧寒失學,他便積攢零錢買書看,低聲下氣借書看,甚至連見到的一張紙片都不放過。就這樣,放牛娃林星扶騎在牛背上讀完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今古奇觀》、《老殘遊記》等古典文學名著。白天,他幹完農活,將牛放養在山坡,然後掏出紙筆坐在草地上,膝蓋當桌,寫得有滋有味。有時坐在山坡上越寫越興奮,致使牛兒走開亂吃莊稼,他就乾脆將牛繩綁在手臂上。吃過晚飯,他又在昏暗的燈光下苦捱到深夜。他的第一部作品《龍峰山》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收集、整理素材和寫作都不苦,最苦的是構思。”在寫作長篇小說《楊大德》時,林星扶每天晚上想到眼皮睜不開才酣然入睡,有時在夢中見到了小說中的各種人物,醒來後又驚又喜,抓起筆來奮筆疾書。在寒冬時節,林星扶也會因為忽然冒出的一個靈感,推起棉被抵著寒冷徹夜寫作。“要抓緊寫啊!”林星扶這樣說。
酷愛文學的林星扶不僅愛讀書、愛寫作,還為此收藏了不少書籍。如今,在他簡樸的家中,記者看到書籍、報刊、雜誌堆了滿滿兩間屋子,這是他一生的積蓄。林星扶對此非常得意:“寫作不是閉門造車,我們需要關注時事、史實,了解現實,要不,寫出來的東西就與生活脫了節;寫作也不是吃老本,我們需要補充新鮮知識。這些書,是我一生的財富!”但他的老婆可不這樣認為:“你這一輩子,沒有置辦出什麼像樣的家產來,倒是愛買書。你積攢的這些書,就是等你死後當紙錢燒,恐怕也得燒上好幾天!”
林星扶曾作過一首《兩袋風》的詩:“一學詩詞兩袋風,比人財物比場空。世間誰是痴如我,滿屋書香滿屋窮。”這正是他的人生寫照。

一枝一葉總關情

林星扶一生命運多舛,飽嘗日寇侵略之苦,熬過災荒年的饑饉,60年代開闢自留地種瓜賣菜被批鬥,之後一直留在家裡務農,但是,林星扶還是滿腔熱情地愛著自己的家鄉,用手中的筆抑惡揚善。他寫過一首律詩《惡政歌》,針砭了當時的時弊:“種果付辛勞,枝繁葉正茂。嚴政情不留,今成鍋下木。惜如斷我腸,惜如剜我肉!十五捉了人,三十未結局。謂他走資頭,遊行盡凌辱。山前一蝸房,風雨常漏屋。家裡欠錢糧,何有後來福?!”
30多年的蹉跎歲月,對林星扶來說,雖然不勝唏噓,但也是一筆財富,生活的苦難鍛造了林星扶處辱不屈、安貧樂天的性格,也成為林星扶日後寫作的素材,如詩歌《夜雨打春寮》:“瀝青紙頂篾攏成,雨打田寮有鼓聲。水曲溪流琴撥響,天然奏樂到天明。”豁達的性格躍然紙上。
改革開放是我國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林星扶人生命運的一個轉折點。目睹僑鄉變遷和自身的改變,林星扶十分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也用文學表達著自己的逢時之感,謳歌著生活的點點滴滴。他這個時期創作的小說《楊大德》,生動地描述了僑鄉農村的巨大變化,塑造了楊大德富而思進、俠義好施的農民新形象,故事情節錯綜複雜、峰迴路轉,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小說出版後在僑鄉“洛陽紙貴”,許多人紛紛上門或寫信求索閱讀。
2000年4月,林星扶發表了一副長達260字的對聯《長聯頌開平》,他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八秩高齡筆未停

林星扶數十年筆耕不止,著作頗豐,著有小說《龍峰山》、《外婆橋》,詩詞集《春花鶯韻》、《白瑤傳》,戲曲《真愛圓》,報告文學《鏗鏘公僕》、《金光大道》等,其作品曾多次獲獎。如今,林星扶仍然筆耕不輟,他說:“就算再艱難也要將這些農村的生活史寫出來,作為教育後人的教材,使得後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他念念不忘自己的宏願:“我已構思4年,一次性買回200本方格稿紙,正在寫一部120萬字的長篇小說《鳳凰灣》,因照顧生病的妻子,進度放緩,但是,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要完成這部小說!”如今,他每天買菜做飯,照顧患病的妻子,一有空就苦苦思索《鳳凰灣》。他說,《鳳凰灣》是他祖輩幾代人的真實寫照。
“世上最聰明的是清官,他一世廉政愛民,清茶淡飯,兩袖清風;死後政德如山,人民歌頌,名炳春秋,代代流芳。”這是出自林星扶之手的格言,該格言最近被《求是》雜誌社和紅旗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優秀格言選集》收錄。
田野的豐收,令農民欣喜;創作上的豐收,則令這位“半為農者半為儒”的農民作家告慰老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