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八哥

林八哥

林八哥(學名:Acridotheres grandis):外形、大小和八哥相似,體長24-27cm。通體黑色,額部有長而豎直的羽簇,翅上有顯著的白色翅斑,在飛翔時尤為明顯。尾亦具顯著的白色端斑,尾下覆羽白色。嘴和腳橙黃色。形態類似於爪哇八哥

常與白領八哥和其他椋鳥科鳥類結小群活動,跟隨耕牛啄食耕牛翻出的蚯蚓螻蛄和地蜱蟲等,或啄食寄生蟲和虱子。主要棲息於林緣和有零星樹木的農田、牧場、草地、曠野等開闊地帶,也棲息於村寨、城鎮等人類居住環境附近高大的喬木上。分布於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林八哥整個頭部亮黑色,前額有窄而長的豎直向上的羽簇,狀如羽冠,頭頂羽亦延長、呈矛狀,形成倒伏的羽冠披於後枕。其餘上體黑褐色而沾灰,兩翅黑色,大覆羽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在翅上形成大塊白斑。尾黑色具寬闊的白色端斑,且越往外側尾羽白色端斑越大。下體較上體更灰黑,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淡栗色、紅色或橙褐色,嘴黃色,基部橙色,腳亮黃色到暗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72-1338,♀96-1058;體長♂236-263mm,♀237-250mm;嘴峰♂23-26mm,♀22-24mm;翅♂135-145mm,♀131-139mm;尾♂80-95mm,♀77-86mm;跗蹠♂37-43mm,♀37-41mm。

近種區別

林八哥林八哥

林八哥(學名:Acridotheres grandis
外形、大小和八哥相似,通體黑色,額部有長而豎直的羽簇,翅上有顯著的白色翅斑,在飛翔時尤為明顯。尾亦具顯著的白色端斑,尾下覆羽白色。嘴和腳橙黃色。眼睛呈棕色或黑色。
爪哇八哥爪哇八哥

爪哇八哥(學名:Acridotheres javanicus):
外形具有林八哥的特徵但眼睛為黃色。
八哥八哥

八哥(學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與林八哥極為相似,但八哥額部羽簇較短,尾羽白色端斑較小,尾下覆羽不為白色而僅具白色端斑,嘴乳黃色或淡黃色。區別較明顯,野外不難辨認。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林緣和有零星樹木的農田、牧場、草地、曠野等開闊地帶,也棲息於村寨、城鎮等人類居住環境附近高大的喬木上。

生活習性

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有時也伴隨家畜活動和覓食。夜棲地點較為固定,常在附近地上活動和覓食,待至黃昏才陸續飛至夜棲地。善鳴叫,尤其在傍晚時甚為喧鬧。
林八哥同八哥一樣,往往追隨農民和耕牛後邊啄食犁翻出土面的蚯蚓、昆蟲、蠕蟲等,又喜啄食牛背上的虻、蠅和壁虱,也捕食像蝗蟲、金龜、螻蛄等。八哥的植物性食物多數是各種植物及雜草種子,以及榕果、蔬菜莖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高棉、中國、印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泰國和越南。
引進:馬來西亞。
中國分布於雲南東南部、西部騰衝、盈江、潞西、耿馬、南部西雙版納和廣西西部百色等地。
林八哥分布圖林八哥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營巢於樹洞中,內墊有草莖、草葉和羽毛等材料。每窩產卵4-6枚。卵藍色,大小為26.8-31.0mm×19.8-21.9mm。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