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耆

林兆耆

林兆耆,內科學家,消化病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消化病科學的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內科學醫療、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在醫療上重視第一手材料和基本功的作用:在教學上,要求高水平的教與學,並身體力行:在科研上強調要結合中國實際。首創用骨髓培養方法診斷傷寒副傷寒、葡萄球菌敗血症及其他全身性細菌感染。主編了國內第一本大型內科學參考書《實用內科學》和第一本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內科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兆耆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07
  • 逝世日期:1992
  • 職業:醫學教育家
  • 畢業院校上海聖約翰大學理學院
  • 主要成就:中國消化病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 代表作品:《內科學》
人物簡介,主編著作,學術經歷,

人物簡介

林兆耆(1907--1992),內科學家。上海市人。1927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理學院。1931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1934年留學英國。1936年回國。曾任上海醫學院副教授。建國後,歷任上海第一醫學院教授、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40年和1947年,先後在國內用骨髓培養法診斷傷寒、副傷寒及其他全身性細菌感染,為這些疾病的診斷提供了有效方法。1962年提出了原髮型肝癌的臨床分型,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論據。

主編著作

《實用內科學》
《內科學》

學術經歷

中國內科學家、中國消化病專業奠基人之一,1907年3月22日生於上海市。1931年6月畢業於中央大學醫學院(上海醫學院前身)畢業後相繼任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上海華山醫院前身)和私立北平協和醫院內科助理住院醫師。1933年8月考取中英庚款獎學金赴英國留學,先在利物浦大學熱帶病及衛生學院學習,繼而在倫敦各教學醫院實習和進修。1936年11月回國,任上海醫學院內科學講師,1945年升教授。此後歷任上海紅十字會第一醫院(後更名內科學院、華山醫院)和上海中山醫院副院長、院長、上海醫學院(後更名上海第一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內科系主任和醫療系主任。早年從事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研究,1940年首創用骨髓培養法診斷傷寒、副傷寒、葡萄球菌敗血症及其他全身性細菌感染,並對傷寒、副傷寒的膽汁、骨髓、血液、糞、尿等培養與維達爾氏反應(即肥達氏反應)進行比較研究。此後曾發表6篇有指導意義的論文,當時《柳葉刀》雜誌曾轉載論文摘要,評價甚高。50年代,他研究血吸蟲病、胃癌、肝癌等病。1959年他組織本校各醫院和中國科學院在滬的有關研究所,最先對原發性肝癌進行基礎和臨床的系統研究,為中山醫院肝癌研究的發展奠定基礎。他注重培養人才,教學工作中他要求嚴格,重視教材建設,40年代編寫的內科學講稿,在當時廣為流傳。他組織和主編的大型參考書《實用內科學》1952年初版,已發行第10版,是國內暢銷的醫學書籍,在亞洲各國也有影響。他主編的《內科學》(1964)是國內第一本由十多位著名教授共同編寫和評閱的高等醫學院校教科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