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團介紹
位於
東京港區南青山的
松山芭蕾舞團(日:
松山バレエ団,英:matsuyama ballet)由
清水正夫和
松山樹子共同創建於1948年1月,是
日本最著名的
芭蕾舞團之一,自建團之日起,就以“上演古典芭蕾”和“創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這兩大宗旨為主導開展藝術活動,在舞台上創造了許許多多的芭蕾舞作品,藝術活動的領域不僅限於日本國內,還經常組織國際性的公演。
松山芭蕾舞團先後創作、演出過《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格蓓麗亞》、《唐吉歌德》、《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古典劇目及《新當麻曼荼羅》、《灰姑娘》等新劇。1986年
松山芭蕾舞團年在
義大利、
希臘、
英國公演獲得成功。1988年赴
英國愛丁堡參加國際藝術節,博得高度讚賞。1991年,作為
日本的
芭蕾舞團首次出訪
美國,在
紐約、
華盛頓公演獲得成功。松山
芭蕾舞團還把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為重大的目標之一,為實現它付出努力。
1989年,
松山芭蕾舞團經
日本政府認可,獲得財團法人資格。目前,
芭蕾舞團團員總數100人,學校及各分部學生總數
東京地區為2000人,地方為3000人。松山
芭蕾舞團和團員曾先後獲得過許多協會獎、文部大臣獎及藝術院獎、勞倫斯.奧列弗獎、
舞蹈批評家協會獎等多項榮譽。現在全團仍然本著建團時制定的上演古典
芭蕾和創作新劇並重的宗旨,尤其重視在上演古典芭蕾舞過程中刻意求新。特別是近年來,每一個團員都積極從事
舞蹈創作活動,把創新作為實現
芭蕾舞藝術不斷發展的重大課題加以探索。
舞團學校
清水正夫在創辦
松山芭蕾舞團的同時,還
東京創立了
松山芭蕾舞學校。如今學校在為
芭蕾舞團源源不斷提供優秀生源的同時,也在為喜愛
芭蕾的人們提供近距離接觸這個高雅藝術的場所。為孩子們舉辦
芭蕾培訓班,為想提高修養的普通人授課等,
松山芭蕾舞學校正在用最平易的方式,讓高雅藝術潛移默化進入人們的生活。
學校由現役團員作為講師,對前來學習的愛好者進行訓練指導。每周7天都能來學習,學生可以在白天或夜晚、空閒時間。成人可以在工作閒暇時或者周末。
藝術探索
1987年為
松山芭蕾建團40周年
大慶,公演了清水哲太郎創作的舞劇《新當麻曼荼旻》。作者受到
日本當麻寺的藏畫《觀經淨土變相圖》的啟發,構思出二幕五場
芭蕾舞劇,該劇描寫
江戶初期(1603年左右)一個畫師的故事。畫師北馬在當麻寺作畫時,搭救了被無賴追捕的美女萌姑娘,兩人一見鐘情,北馬想在畫的最後一部分畫上他心愛的萌姑娘,並已得到萌姑娘的應允。這時搜捕的武士追趕而至,殺死了善良的北馬和萌姑娘。二人的靈魂徐徐升到天界,他們未完成的空白,留給後人去填補,他們祝願人們終將實現自己的心愿。該劇演出獲得極大的成功,得到觀眾和評論界的高度評價,認為表達了二十世紀青年人追求自由和新生活的心愿,是一部富有哲理的舞劇。
松山芭蕾團獲文化廳藝術獎,清水哲太郎獲第三屆服部智惠子獎和
舞蹈劇
評論家協會獎,
森下洋子在1985年即獲得了國際芭蕾界最高獎勞林
奧林比耶獎,他表演的萌姑娘被譽為達到了完美的意境,博得評論界的高度讚賞。這是該團追求
芭蕾民族化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他們享譽世界的原因。
縱觀
松山芭蕾舞團的歷史可以看出,
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這兩位創始人,在前期確實為
芭蕾舞團奠定了非常雄厚的基礎,但使松山芭蕾舞團真正實現質的飛躍,成為
日本頂尖的芭蕾舞團,並擁有廣泛國際聲譽,長子哲太郎和兒媳
森下洋子功不可沒。現在
清水正夫任該團理事長,
松山樹子則任名譽藝術導演。
芭蕾外交
松山
芭蕾舞團是世界上第一個將
中國電影《白毛女》改編為
芭蕾舞劇的藝術團體,曾先後12次訪華演出,記載著一段“芭蕾外交”的歷史。而在
中國改革開放前,該團訪華演出次數高達8次,這在眾多來華演出的外國文藝團體中恐怕獨一無二。該團長期致力於促進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和友好關係的發展,早在1955年就與
中國開始了交流。就在1958年即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
松山芭蕾舞團就衝破阻力,來
中國上演
芭蕾舞劇《白毛女》。主演
松山樹子因此被稱為
芭蕾“白毛女”的“祖奶奶”。他們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難,將
中國電影《白毛女》改編成
芭蕾舞劇,並於1958年首次來華公演,獲得圓滿成功。60年來,他們一直致力於
芭蕾舞藝術的發展和提高,為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史留下了精彩的記錄。並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
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58年3月3日到5月1日,
松山芭蕾舞團一行46人,應
周總理的邀請進行為期2個月的第1次訪華演出。演出共28場,代表團先後在
北京的天橋劇場、
重慶的人民禮堂、
武漢的
中南劇場、
上海的人民文化廣場等地公演《白毛女》、《
胡桃夾子》等劇目。他們赴華演出之前,在
日本演出40多場《白毛女》,但經常遇到阻撓。1958年6月,
日本花柳德兵衛
舞蹈團赴華演出時,聽到
松山版《白毛女》轟動
北京城的訊息。之後,他們所從事的中日友好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理解和讚許。1964年,從9月22日到12月12日,
松山芭蕾舞團一行50人進行第2次訪華演出,共演出38場。他們在人民大會堂演出時,毛澤東、周恩來、
朱德等
中國國家領導人觀看演出並接見全體演員。
松山回憶道:“在和
毛主席交談過程中,他多次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是老前輩了!’毛主席稱我們為老前輩,我們很難為情,這是由於
中國從這一年開始,全面開展了京劇現代化和古典藝術的改革,而我們則已經把《白毛女》改編成了
芭蕾舞。所以稱我們為老前輩,以此來鼓勵我們。”
1971年
松山芭蕾舞團第四次訪華演出,周恩來總理親自觀看演出,上台與主要演員
森下洋子親切握手並接見全體演員;1972年7月10日,上海舞劇團訪問
日本,
史學家戲稱為中日建交歷史進程中的“芭蕾外交”。我們帶去了
芭蕾舞劇《白毛女》和《
紅色娘子軍》。
清水正夫團長全程陪同。他一反常態,臉上留著一把大鬍子。他說“不親眼見到
中日邦交正常化就不把鬍子刮掉。”
日本右翼勢力也十分猖獗。在劇團下榻的
東京新大谷飯店和演出地,不斷有反對日中友好的宣傳車開來開去,揮舞旗子,哇哇大叫,騷擾。
日本朋友組織了強大的隊伍,支持、保護舞劇團演出的正常進行。為防右翼分子扔燃燒彈,
清水正夫的兒子清水哲太郎等
芭蕾演員都穿著《白毛女》中的演出服,化好妝,戴著手套,提著浸過水的毛毯,隨時準備應付意外。
往事略集
《白毛女》情緣
松山芭蕾舞團是世界上第一個將
中國電影《白毛女》改編為芭蕾舞劇的藝術團體。1952年秋天,清水在
東京江東區的一個小會堂里看到了電影《白毛女》,深受感動,便竭力推薦
松山也去觀看。當時清水激動地說:“這部影片好極了,這將對
日本的
婦女解放運動產生極大的影響。”
松山說:“其故事情節具有明顯的序、破、急,主人公
喜兒的黑頭髮一下子變成白髮,很適合於改編為
芭蕾舞。”兩位多次去看電影《白毛女》,最後決定用自己的力量將其改編為
芭蕾舞,搬上
日本的舞台。雖然他們決定創作
芭蕾舞版《白毛女》,但是,只看過電影《白毛女》,手裡什麼資料都沒有,因此,他們給
中國戲劇家協會寫了一封信,請求他們提供有關《白毛女》的資料。
1953年底,他們收到當時任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的
田漢先生的回信,信中附了歌劇版《白毛女》的劇本和樂譜,以及舞台劇照。1954年
日本東京未來社出版了以歌劇版劇本和曲譜為內容的《白毛女》(譯者為坂井照子、島田政雄等),日本
作曲家林光參考歌劇版《白毛女》的樂譜,創作了
芭蕾舞版《白毛女》的音樂。為了顯示出
芭蕾舞演員苗條的身姿,更符合
芭蕾舞的特色,
松山專門為喜兒設計了銀白色的造型服裝。後來,
中國芭蕾舞劇《白毛女》也採用了這一造型服裝。
經過2年多的艱苦創作,1955年2月12日,
芭蕾舞劇《白毛女》終於在
東京日比谷公會堂上演。清水追憶,當時
東京的劇場奇缺,許多希望得到表演場地的團體或
藝術家均需採用先交款後抽籤的辦法來獲得劇場的檔期。為了演出,當時劇團實力並不強大的他們向銀行貸款,抵押了自己的房產和土地,發動了幾個團員帶著錢去排隊抽籤。幸運的是他們抽到了2月12日和18日兩個日期。
松山樹子扮演主角喜兒、
清水正夫擔任創作的《白毛女》上演後,博得了
日本人民的好評。清水回憶道:“那天天氣非常冷,但是觀眾人山人海,連補座都沒有。看上去,大部分的觀眾都是大學生和工人等年輕人。”
松山說:“我還很清楚地記得
芭蕾舞《白毛女》的首演,我親自感受到觀眾的熱情,我只是拚命地跳舞。謝幕的時候,觀眾的掌聲經久不停。我看到前排的觀眾都流著淚水,有的甚至大聲地哭了起來,台上的演員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都流著眼淚謝幕”。
芭蕾舞情緣
松山
芭蕾舞團的成立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幾十年前,
清水正夫是
東京大學建築系的高材生,因為常去劇院看戲,他愛上了
芭蕾舞演員
松山樹子。幾年後,他們喜結連理。為了夫人鐘情的
芭蕾舞事業,
清水正夫放棄了建築師的職業,以夫人的名義成立了
松山芭蕾舞團。
清水正夫的兒子承繼了父母的事業,成為
松山芭蕾舞團的總代表,清水正夫的兒媳
森下洋子從3歲開始學芭蕾,在國際大賽上多次獲獎。她在《
白毛女》中扮演“喜兒”,多次到
中國演出。
牽手情緣
1955年3月,
雷任民率領
中國貿易代表團訪日,此前,由
李德全、
廖承志率領的中國紅十字代表團已成功考察訪問了
日本,使中日兩國民間交流有了很好的開端,成功開啟了雙方互訪的大門。5月,建國後第一次中日民間貿易協定簽訂。雙方還約定7月間邀請
日本著名的
松山芭蕾舞團來華演出。關於邀請
松山芭蕾舞團訪華,其實是廖承志在中央對日政策方針指引下策劃並醞釀已久的。中國貿易代表團訪日期間,
松山芭蕾舞團就彩排過《白毛女》。那年夏天,當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首次來華訪問時,廖承志向周恩來總理做了詳細的報告,介紹該團團長松山樹子是日本芭蕾舞現代化的開創者,是她最早把
中國的《白毛女》以芭蕾舞劇的形式搬上日本舞台,並親自扮演了白毛女。
松山樹子的來華演出使
中國觀眾第一次從
芭蕾舞劇中看到了白毛女的形象。
周恩來總理聽了廖承志的匯報後十分高興,他在7月25日會見了?>
松山樹子一行,還特地讓廖承志邀請我國在歌劇中扮演白毛女的
王昆和在電影中扮演白毛女的
田華參加這次會見。中日兩國三位演員歡聚一堂,也在中日藝術交流史上譜寫了一段佳話。
自從
松山芭蕾舞團在
中國成功演出《白毛女》後,廖承志對松山
芭蕾舞團的成長和發展一直給予充分的關注。1964年10月,
中國歡慶建國15周年之際,
松山樹子再次率團來訪演出。時任中日友好協會會長的廖承志在會見
松山樹子時說,繼九年前松山來北京表演《白毛女》之後,這次又演出
日本民族舞劇《祗園祭》和《紅戰袍》,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毛澤東主席也出席觀看了
松山芭蕾舞團的表演並給予高度評價。
事後,廖承志在《
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讚譽
松山芭蕾舞團,文中談到松山芭蕾舞團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發揚
日本獨特的表演藝術,創造民族現實的芭蕾舞,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在發展日本民族藝術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績,而且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做出極大的貢獻。
三代“白毛女”情緣
在
松山芭蕾舞團的排練大廳後方,高高懸掛著中日兩國國旗,國旗的中間掛著一張肖像,他就是周恩來總理。
松山芭蕾舞團多次來華演出,與
中國領導人特別是周總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之間的交往成為兩國關係史上的一段佳話。
“諸位,今天有
日本的白毛女
松山樹子光臨,而且這裡還有
中國的白毛女,我榮幸地把她們介紹給各位。”1955年,
日本芭蕾舞劇《白毛女》主演
松山樹子應邀前來
中國,在歡迎宴會上,周總理特地把
中國歌劇和電影“白毛女”的扮演者王昆、田華介紹給松山樹子。由周總理親手“導演”的這次會面,讓三位“白毛女”一見如故,此後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在
中國“白毛女”的幫助下,
松山樹子把他們的《白毛女》做了大幅修改,努力精益求精。
1971年10月,
清水正夫和
松山樹子率團來
中國演出,此時正值中國發生
林彪叛逃事件不久。即便如此,周總理還是抽出時間來看演出。事後,當清水夫婦得知當時的特殊情況後,感動得相對而泣。1976年1月,周恩來總理逝世的訊息傳到
日本,
松山芭蕾舞團悲痛不已。為了紀念周總理,他們再次精心排練了《白毛女》,並於1978年來到
中國。在人民大會堂的招待會上,中日“白毛女”再度相逢,
鄧穎超也親臨祝賀,她說:“恩來走了,我來代替他。”
清水正夫與毛主席情緣
清水正夫曾4次見到過毛主席。那是1964年秋天,
松山芭蕾舞團應邀訪華演出。10月1日國慶節那天,他有幸登上
天安門城樓觀看國慶遊行。在天安門城樓上,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了
中國人民的領袖毛主席,他感到高興,也感到滿足。按照演出日程,他們從北京到
哈爾濱,然後直赴
南京、上海。令清水先生感到意外的是,在哈爾濱,他們突然接到
中國外交部的通知,要劇團立即返回北京。原來是毛主席要觀看演出並專門會見他和劇團的主要演員,這真是天大的喜訊。
11月3日,
松山芭蕾舞團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為毛主席、劉主席、周總理、朱
委員長等
中國領導人演出了芭蕾舞劇《祗園祭》。演出休息時,毛主席會見了
清水正夫和主要演員
松山樹子。坐在毛主席的身邊,
清水正夫感到非常榮幸。毛主席親切地向他敬煙,從不吸菸的清水先生接過毛主席遞來的“熊貓牌”香菸。毛主席說,你們演出的
芭蕾舞劇內容很古老,但與
日本目前的狀況很相似。文藝要尊重傳統,但貴在創新。清水先生對毛主席說,我們經常學習《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並用以指導我們的藝術。毛主席聽後笑了。令清水先生至今記憶猶新的是,毛主席和
日本客人談,也和其他
中國領導人談,氣氛融洽,宛如家人。他當時想,這樣親密無間的領導集體恐怕舉世無雙。談話時,他注意到毛主席襯衣袖口上的
補丁,也看到了毛主席腳上那雙
中國老百姓常穿的黑布鞋,當時感到有這樣的領導人,中國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撫今追昔,
清水正夫非常感慨。他說,
松山芭蕾舞團編演《白毛女》和到
中國演出,曾遭到一些人的非難。但是,符合歷史潮流的事,不論遇到多大阻力,終歸會被歷史證明是正確的。編演
芭蕾舞《白毛女》,這不僅是用傳統的藝術形式表現現代生活的一次嘗試,更重要的是對當時
日本的婦女解放運動有重要意義。特別是通過白毛女的遭遇,可以使
日本人民了解
中國的社會,了解中國為什麼會發生一場革命。
中日邦交正常化前,
松山芭蕾舞團訪華演出也遭到一些人反對。面對這些,他們堅信,日中這兩個鄰國決不會永遠被隔絕。後來,
松山芭蕾舞團當時所從事的日中友好活動終於得到了人們的理解和讚許。去年,天皇和
皇后訪華歸來後,曾會見了長期從事日中友好活動的人士。皇后對清水先生說,你們那時編演《白毛女》,還到
中國去演出,謝謝你們。
清水正夫回顧這些往事時心情非常激動。他認為是毛主席給了他克服困難,堅持真理的勇氣和力量。他說,松山
芭蕾舞團的每一個人至今都對毛主席懷有一種特殊的親切的感情。毛主席是
中國乃至世界的偉人,他把一盤散沙的中國重新統一起來;他清除了外國在中國的殖民勢力,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他的影響已超出了中國國界。今天,
中國在鄧小平先生的領導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是毛主席長期領導的中國人民革命的繼續。作為
中國人民的朋友,我感到非常高興。
劇目介紹
《吉賽爾》(ジゼル)
作曲: 阿道夫-夏爾·亞當
編舞: 清水哲太郎、外崎芳昭
主演: 清水哲太郎、外崎芳昭
初演: 1977年11月12日(
東京厚生年金會館)
舞台美術: 川口直次
照明設計: 外崎俊彥
服裝設計: 森田友子、清水哲太郎
新版《天鵝湖》
編舞: 清水哲太郎
主演: 清水哲太郎
舞劇劇本: 清水哲太郎
照明設計: 外崎俊彥
《胡桃夾子》
作曲: 柴可夫斯基
振付: 清水哲太郎
主演: 清水哲太郎
舞台美術: 川口直次
照明設計: 外崎俊彥
服裝設計: 森田友子、清水哲太郎
《灰姑娘》
編舞: 清水哲太郎
主演: 清水哲太郎
舞台美術: 川口直次
照明設計: 外崎俊彥
《
羅密歐與茱麗葉》(ロミオとジュリエット) 作曲: 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
編舞: 清水哲太郎
主演: 清水哲太郎
舞台美術: 川口直次
服裝設計: 森田友子、清水哲太郎
海外公演
1958年(昭和33年)——(劇目:《白毛女》、《白狐溫泉》、《赤い陣羽織》、《彼得與狼》,地點:北京、重慶、武漢、上海)
1964年(昭和39年)——(劇目:《
祇園祭》、《舞火、土》、《
日本舞蹈》,地點:北京、南京、上海、
廣州、哈爾濱、
平壤)
1966年(昭和41年)——(劇目:《
日本太鼓》、《日本ばやし》,地點:北京、
延安、
西安、
韶山)
1971年(昭和46年)——(劇目:新版《白毛女》、《沖縄の五人娘》,地點:北京、延安、西安、武漢、
長沙、韶山、上海、廣州)
1973年(昭和48年)——(劇目:《紅色娘子軍》,地點:北京)
1973年(昭和48年)——(劇目:《民間
舞蹈》,地點:北京)
1977年(昭和52年)——(劇目:《古典
芭蕾舞音樂會》、地點:北京、上海、
桂林)
1978年(昭和53年)——《劇目:《葛蓓利婭》、《
天鵝湖》第二幕、《ライモンダ》、《赤い陣羽織》,地點:北京、
天津、
瀋陽、上海)
1984年(昭和59年)——(劇目:《
吉賽爾》、《
天鵝湖》第二幕、《唐吉柯德》,地點:北京、天津、瀋陽、上海)
1988年(昭和63年)——(劇目:《
吉賽爾》、《新當麻曼荼羅》,地點:
愛丁堡)
1991年(平成3年)——(劇目:《
吉賽爾》、《新當麻曼荼羅》,地點:
美國)
1992年(平成4年)——(劇目:《
胡桃夾子》、《
灰姑娘》,地點:北京、上海)
2003年(平成15年)——(劇目:新版《
天鵝湖》,地點:北京、上海,《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25周年特別演出)
獲得獎項
在松山
芭蕾舞團的一長串各種大獎的獲獎單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名字,是現任松山
芭蕾舞團團長、著名
芭蕾舞藝術家
森下洋子。《世界新聞報》記者問過
日本朋友,即使是對
芭蕾舞藝術不甚了解的普通人,
森下洋子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代表
日本芭蕾界的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由此看來,
松山芭蕾舞團可以稱得上兩代芭蕾舞精英之家。
以下是
松山芭蕾舞團在世界芭蕾舞
舞蹈比賽或日本本土所獲的部分獎項:
1963年——
日本教育廳長獎,《祇園祭》
松山樹子。
1980年——
日本第11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
松山芭蕾舞團。
日本舞蹈藝術大獎,
松山樹子。日本教育廳藝術新人大獎,《羅密歐與茱麗葉》,清水哲太郎。
1984年——洛桑國際
芭蕾比賽,平元久美。
日本都民文化栄譽大獎,
森下洋子。日本教育廳藝術大獎,松山芭蕾舞團。
1986年——
日本第17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清水哲太郎/森下洋子。
日本舞蹈作品比賽第3名,《發展》(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清水哲太郎。
1987年——
日本第18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清水哲太郎。民音藝術獎,
清水正夫。
日本文化廳藝術獎,《新當麻曼荼羅》
松山芭蕾舞團。
日本舞蹈作品比賽第3名,《新當麻曼荼羅》清水哲太郎)。第一回村松賞,貞松正一郎。第三屆服部智惠子獎,清水哲太郎。
1988年——
日本第19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松山芭蕾舞團。
日本第十屆仁村
舞蹈獎,清水哲太郎。
1989年——
日本第20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松山芭蕾舞團。洛桑國際
芭蕾比賽,橘本美奈子。
日本表演協會家庭娛樂優異獎,
松山樹子。第二回村松賞,平元久美。
1992年——
日本第24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松山芭蕾舞團。
1997年——
日本第28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森下洋子。
日本第28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新人獎,佐藤明美。
1999年——
日本第30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森下洋子。
2000年——
日本第31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森下洋子。
日本舞蹈藝術大獎,清水哲太郎。
2001年——
日本第32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森下洋子。
2002年——
日本第33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森下洋子。
2003年——
日本第34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森下洋子。
2005年——紫綬褒章,清水哲太郎。
2006年——
日本第37屆
舞蹈影評人協會獎,森下洋子。
2007年——第17屆
松山芭蕾舞獎頒獎典禮,加藤耀子(藝術獎),鍵
田真由美、
佐藤浩希(藝術獎勵獎),平多宏之、陽子(教育獎)
歷史淵源
近50年來,松山
芭蕾舞團多次訪華演出,堅持進行廣泛的中日文化交流,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正在
日本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8日將參觀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該團在中日歷史上也是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第一個將中國電影《白毛女》改編為芭蕾舞劇的藝術團體,曾12次訪華演出,記載著一段“芭蕾外交”的歷史。
松山
芭蕾舞團由
清水正夫創立於1948年1月,今年已經是71周歲。
松山
芭蕾舞團由
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共同創建於1948年。近50年來,他們一直致力於芭蕾舞藝術的發展和提高,為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史留下了精彩的記錄。
1964年,毛主席、劉少奇主席、朱德委員長會見日本
松山芭蕾舞團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
1983年6月至1984年10月,我應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的邀請,我國文化部的派遣赴日考察
日本舞蹈。下面談談我赴日考察的體會。說來話長,
松山芭蕾舞團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白毛女》搬上
芭蕾舞台於1955年在
日本日比谷會堂首演,這比我國上海
舞蹈學校要早9年。
松山芭蕾團一行1958年來華正式公演,我在
中國青年報發表了我的第一篇
舞蹈評論文章,盛讚《白毛女》的成功。當時我任著名戲劇大師、中央戲劇學院院長
歐陽予倩的秘書,因為歐陽老和
清水先生、
松山樹子女士有著親密的友誼,清水、
松山先生愛屋及鳥,對我加倍關心,使我在1983年至1984年
日本考察期間得到他們熱情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在一年零四個月中,凡是他們公演的劇目,必定把入場券送到我家,有什麼聚會都一定邀請我,
日本參加這樣的聚會都要自己付錢,但給我的請柬上都註明招待兩字(不要付錢)。
松山芭蕾舞學校的演出也必定邀請我,這種深厚的友誼,使我深受感動,永遠難忘。
清水正夫先生現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常任理事,日中友好協會全國本部理事長,
松山芭蕾舞團團長,一直為中日友好盡力,對中日友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
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為中日兩國人民架設了一座友誼的金橋。
敝開心扉寫友情
清水正夫先生是富有才華的建築師,1947年與
松山樹子女士結為伉儷,固為當時的
松山樹子女士是公認的最有前途的
芭蕾舞演員,這一訊息使
日本文化界感到震驚。風華正茂的清水先生的才華和組織能力在1948年1月3日與
松山女土創建
松山芭蕾學校和
松山芭蕾團,就顯示出來了,特別是他創作和導演了《白毛女》、《祗園祭》等名作。此後更培養了像
森下洋子、清水哲太郎、外崎芳昭等
芭蕾名家,使
松山芭蕾團步入巔峰時期。
清水正夫先生自1957年首次訪華以來,先後來我國五十多次。1983年清水先生撰寫的《
松山芭蕾“白毛女”遙遠的旅程》出版了,該書1985年由我國著名歌劇演員
楊白勞扮演者前民同志和王北城同志翻譯,書名為《
松山芭蕾舞“白毛女”——日中友好之橋》
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這是一部充滿真摯感情的好書,書中描述了他們創業的艱辛,和他們創編上演
芭蕾《白毛女》的經過,原來電影《白毛女》是由
日本友好人士帆足計先生親自向周總理提出要這部影片拿回在
日本上演的。據
清水正夫先生說他是在偶然的機會,看到這部影片的。看電影時,清水先生深受感動,自始至終流著淚。
松山女士經清水先生推薦,輪翻到各個會場去看《白毛女》的放映。他們決心把《白毛女》以
芭蕾形式搬上舞台。
松山樹子女士還生動地描述了她和敬愛的周總理會見的情景:1955年國慶節,松山收到了周總理髮來的參加國慶節的邀請。在北京飯店大廳舉行的國宴上,當宴會進入到高潮時,周總理突然對外國記者團說:“現在宣布一件重要事情”,大家都以為有什麼事,氣氛有點緊張。周總領著兩位漂亮的
中國婦女走到我面前,突然停下來,周總理向我伸出手說“朋友們,這裡有三位“白毛女”,這兩位婦女是演歌劇《白毛女》的王昆女士和電影《白毛女》的田華女士。這兩
個“白毛女“加上演
芭蕾舞的《白毛女》,就是三個“白毛女”。
松山女士感概地說:“象這樣機智敏捷又充滿幽默感的國家領導人恐怕再沒有了吧!”(注1)
周總理曾對
松山女士說:“下次帶著《白毛女》大家一起來。”就這樣,1958年三月間,他們在天橋劇場公演,掀起了一股《白毛女》熱的浪潮,北京觀眾通宵排隊買票,盛況空前。
書中還記敘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和文藝界諸位大師
郭沫若、巴金、田漢、
歐陽予倩的友誼,以及
松山芭蕾團新秀
森下洋子,清水哲太郎等的成長。我在
日本時得到了清水先生的贈書,一口氣把它讀完,這確實是一部感人至深、摧人淚下的佳作。說明一個有成就的
舞蹈團體的拼搏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以及藝術上的探索、追求,和光輝的成就,谷川徹三先生在該序言中稱之為:“充滿火一般熱情的人生實錄”。83年底在慶祝該書出版的大會上,以
日本眾議院議員宇都宮總馬為首的三百多位客人參加了慶祝,我駐日使館的丁民、蔡子民、
耿墨學等同志也參加了盛會。看到端莊秀美的
松山樹子女士和留起了長須的清水先生並肩而立,接受上百人的祝賀,他們歷經半個世紀的艱辛,而有今日之成就,當時的心情是可以想像的。
我曾多次到清水、
松山先生家做客,觀摩過團員們的練功和排練,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1980年我首次訪日的那一次。80年我隨
中國藝術研究院代表團一行五人赴日訪問,11月30日下午我們來到
東京港區南清山,清水、
松山先生的家,也是松山
芭蕾舞團的所在地。在樓下的會客室里首先看到廖承志同志的題詞:“艱苦奮鬥”四個大字,緊挨著就是58年訪華演出後
郭沫若的題詞:
“藝術是超越國境的,特別是
舞蹈,更脫離言荃〔注2〕純碎訴諸形象,也可以說是人類共同的語言。有進步意義的舞劇,教育意義特別大。”巴金先生的題詞:“友情是一根感情的帶子,它把我們的心和
日本朋友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
清水先生帶著幾分自豪的心情和我們一起注視著這些寶貴的紀念品。接著我們又被帶到樓上的會客室,室內布置令人驚訝的是滿壁敦煌舞姿,飛天、經變菩薩,有幾幅是著名畫家
常書鴻、
李承仙先生臨摹珍品,真是滿堂生輝,可見主人是多么熱愛
中國藝術。前一天我們看到了松山
芭蕾舞團演出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話題自然圍繞著這個舞劇展開。清水先生介紹說,該劇服裝都是由團員自己縫製,排練是很艱苦的,因為他們是業餘搞
舞蹈,都還有自己一份工作,但在清水先
生的領導下,全團上下非常團結和諧。
松山女士還向我們講述《羅》劇結尾所作的新的處理:羅米歐與朱麗葉並肩相依,導演構想他們好像還活著,幕徐徐降下。她說:“由
日本人來演,就要注入日本人的特點。”從閉幕時的劇場效果看,她的構思是正確的,我們觀看的那一次,劇場沸騰,謝幕長達八分鐘之久。
修長而勻稱的身材,溫文爾雅,像一株幽蘭那樣
高潔。在人叢中最惹人注目的
松山樹子女士,她出生在
日本的鹿兒島,在海灘上拾貝,吃生鮮,合著母親的三弦唱歌,和大自然擁抱,這樣度過了她的童年,培養了她外柔內剛堅韌不拔的性格。後來移居
東京,在高等女子學校上學,1936年認識了
日本劇場的負責人秦米吉而進入日劇附屬的
芭蕾學校。(這是在
日本建立的第一個
芭蕾專業)該校特聘蘇聯列寧格勒舞校教師任教。十五歲時演出《天鵝之死》嶄露頭角。1946年進入“
東京芭蕾舞團”在帝國劇場演出《
天鵝湖》達一月之久。1947年與清水先生共同創建松山
芭蕾團,1948年哲太郎誕生後,於1953年演出了《白狐之湯》,更引起世人注目,日本
評論家櫻井勤把松山芭蕾團分為兩個時代,初建1978年松山告別舞台為松山樹子時代,松山樹子時代的最大功績是展開了與
中國的交流,帶著首創的《白毛女》和其他經典名作多次訪問
中國,和中國的領導人,中國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曾獲藝術節獎、與
東京新聞
舞蹈藝術獎和最高的紫綬褒章。1978年五十五歲的
松山女士在成功的演出了《雷蒙達》之後,告別舞台,讓後繼者出任主角,而自己承擔起藝術監督的責任,和繼續培養學生的校長職務。
1978年松山
芭蕾團開始了
森下洋子、清水哲太郎的時代,眾所周知哲太郎是周總理親自關懷來
中國留學,原來打算學指揮,正趕上文化大革命,他就改行學芭蕾繼承了父母的事業,既當演員又作編導,都出色當行,84年參加巴羅那國際
舞蹈比賽獲銅質獎章,以後獎牌源源而來,
評論家說得國內獎最多的是哲太郎,得國際獎最多的是
森下洋子,可見他們所付出的艱辛,也得到了無比的欣慰。
森下洋子是
芭蕾界的一顆明珠,他出生在廣島,嬌小玲瓏,在
日本女性中很難找到如此完美的身材,1971年他從牧阿佐美芭蕾舞團轉到
松山芭蕾團,參加了秋季訪華的《白毛女》的演出,成功地扮演了喜兒。一直生活在被稱為華麗世界的新白毛女
森下洋子,初次扮演貧農的女兒是有不少困難的。但她通過喜兒逐漸了解
中國,她說:“到了中國以後,向中日友好協會的朋友們請教了許多喜兒當時的生活,中國當時的情況等等,凡是必須了解的事情我都從頭開始學起。我曾想過,如果問這種事也許會被人看不起,可是
中國朋友都非常友好熱情地教給了我。”(注3)而
森下洋子在中國首演那天,
松山等都坐在觀眾席上,她說:“我雖身在觀眾席中,但在心理上,卻是隨著台上的喜兒的一舉一動呼吸著、
舞蹈著,演出一結束,我真是疲憊不堪,覺得自己登台跳倒比坐在下面觀看舒服得多,唯一使我最感欣慰的是第二個、第三個“白毛女”出現了,看到白毛女已順利地由下一代人接替了,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森下洋子、清水哲太郎的時代,是他們邁開大步,在追求
芭蕾日本民族化上前進的時代。成功地演出了《新當麻曼柴旻》,全面整理改編《
天鵝湖》,對《
羅密歐與朱麗葉》、《葛蓓利婭》重新解釋上演,更擴大了國際交流,不但來
中國上演,還經常去倫敦、
義大利演出、並邀請
努里耶夫赴日合作演出等,他們真是前程似錦。
——日中友好之橋》一書。
〔注〕②言荃即語言之意,語出《壯子》。
——日中友好之橋》一書。
中國歌唱家王昆(右)和
松山樹子(左)。兩個都是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