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還

《東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作者自己具備成仙的資質,仕途不順,迄無成就,實自誤仙才,次句寫久有入道之志,長夢仙藥華芝,真有仙緣。三四句寫當此秋風陣陣、日暮途窮之時,應歸向嵩山之陽,尋舊師而人道求仙。這首詩語言平易,感情低沉寥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東還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李商隱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東還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長夢采華芝
秋風動地黃雲暮,歸去嵩陽尋舊師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仙才:仙人的才分。《漢武帝內傳》:“西王母曰:‘劉徹好道,然形穢神慢,非仙才也。”
⑵華芝:靈芝,仙藥。又指華蓋,高官顯貴者所用。揚雄甘泉賦》:“於是乘輿乃登,夫鳳凰兮而翳華芝。”李善注引服虔曰:“華芝,華蓋也,言以華蓋自翳也。”此處語意雙關,以夢采仙藥及望登進士第相關合。
⑶黃雲暮:黃昏時風沙蔽天,雲呈黃色。
⑷嵩陽:道觀名,在嵩山太室山下,李商隱年輕時曾學道,故云尋舊師。

白話譯文

自個兒有仙人的才分自己卻竟然不知,十年來常在夢中採摘那名貴的靈芝。
暮色蒼茫秋風席捲大地,滿天是片片黃雲。還是歸去吧,回到高山去投我的舊師。

創作背景

題為“東還”,當然應該是指由西面向東還至洛陽或其附近地帶。但也有人以為是指從山南西道府罷而歸,東還長安。程夢星曰:“宣宗大中十一年,征山南西道柳仲郢為吏部侍郎,義山府罷西歸,乃自東而還也。”贊同此說的人不多。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已是李商隱的生命將走向盡頭,那時候,他的妻子雖然在早幾年前去世,但還有兒女待養,家庭重負,不可能容許他能夠那么輕鬆地歸去嵩陽去尋舊師。這首詩應該是寫在未曾中第也未經結婚之時。馮浩編此詩於文宗太和九年(835),張采田將此詩定為文宗開成元年(836),相差一年。據近代隋唐史研究專家岑仲勉所寫《玉溪生年譜會箋·平質》一文,論及李商隱在太和七年至開成二年前後五年間赴舉之經過,可知李商隱之參加府試被取錄成為鄉貢進士後,再參加禮部試,以期登第成為進士,自太和七年(833)、九年及開成二年(837),前後共三次。原文曰:“太和七年鄉貢,知舉,不取。太和八年病,不試,知舉李漢。太和九年鄉貢,知舉崔鄲,不取。開成元年無明文,當是府試已不取,知舉高鍇。開成二年鄉貢,知舉高鍇,登第。”在前後五年中,李商隱參加三次禮部試,前二次均失敗,第一次是太和七年,第二次是太和九年;第一次考試失利,當然也有刺激,尚不至於立刻要歸去尋舊師,故此詩之作,應該是在太和九年。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句即自嘲之詞,說自己對自己有得道成仙之才分卻竟然不自知。實在糊塗不該。這即是自嘲沒有應世人仕之才卻居然去應舉,笑自己不安分,作了盲目的必然不能成功之事。自己只有得道求仙的才分,那么,還是有自知之明才好。次句,說十年來常在夢中采靈芝則是說的實際思想,意謂自己也確是早就有隱遁高蹈之心,由自嘲自我排解到說出自己本有的思想,真切地表現了複雜心理。因為用世和隱遁這兩方面本來是當時知識分子經常普遍存在的心理。在自嘲之後又自我超脫出來,意謂:考試落選也沒有什麼,沒有什麼可難受的,不是早就夢想採摘靈芝的生活嗎?考不中就回去學道不也很好嗎?所以後二句即承此意說:還是回去吧,去找當年的宗師。不過,儘管如此,這種自我排解還是充滿著愁郁。看第三句所寫的景色的蕭瑟,動地秋風,入暮黃雲是那么淒清,還是可以充分見出詩人心情的無比低沉和鬱悶,看來,詩人思想中最理想的還是渴望早日用世,而並不真正願意隱遁求仙。

名家點評

清·屈復《玉溪生詩意》:此倦遊之作。半生疏落,一事無成,故欲尋師訪道以求長生。亦浮海之嘆耳。
清·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注》:嵩陽歸路,只怕還是夢中。
清·紀昀《玉溪生詩說》:此詩亦無不佳之處,但無佳處耳。
清·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下第東歸,借學仙寄慨。義山自大和二年應舉,至此將十年矣,故云“十年長夢采華芝”也。
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此不得志於科舉之作,然失之俚。
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借學仙寄慨,似未俚也。義山應舉,至是將十年。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