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突厥分裂

東西突厥分裂

六世紀初突厥族盛起於阿爾泰山南麓,後南下建立汗國。北周時,突厥汗國內部產生矛盾,隋開皇二年(582年),突厥沙略可汗命阿波可汗南侵,但被隋軍擊敗。沙略藉口阿波先退,襲擊阿波。阿波投奔西部達頭可汗達頭聯合阿波與沙略對立,開皇初年,在隋反擊突厥戰爭中隋文帝挑撥分化及軍事打擊下分裂突厥成兩部。

基本信息,事件介紹,分裂原因,

基本信息

發生時間:582年
所屬朝代:隋代

事件介紹

雙方相互攻擊,於是突厥正式分裂為東西兩汗國。東突厥沙略可汗在隋北境,西突厥達頭可汗則在隋之西北。

分裂原因

一 、遊牧經濟的分散性和政治結構的鬆散
突厥汗國是我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政權。從552年打敗柔然,建立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到 558 年前攻滅嚈噠(yàndā) , 在前後不到 10 年的時間裡,突厥人建立了東至東海,西至裏海,北達貝加爾湖,南抵沙漠,西南跨越阿姆河的龐大的遊牧帝國。對於一個建立在分散、流動的遊牧經濟基礎上的政權而言,要保持如此遼闊的疆域的統治,就只能採取鬆散的,甚至是只維持名義的統治方式。
突厥汗國的最高首領是可汗,在可汗之下還有一些由可汗的子弟或是宗族擔任的小可汗。此外設有俟斤葉護特勤、啜、俟利發吐屯共二十八等官爵。由於遊牧民族往往具有生產組織和軍事組織合一的特點,所以突厥汗國各部首領都有相當強的獨立性。
二 、被征服諸部落的反抗鬥爭
突厥汗國境內,除突厥民眾之外,還有眾多被武力征服的異族部落。如東南的奚、契丹等部。北面的鐵勒、堅昆諸部落。而在西域則有三姓葛邏祿、鐵勒部落和許多城郭國家。這些部落和政權不堪忍受汗國的沉重賦役剝削,有機會就起義反抗突厥貴族的統治。
被征服者的反抗,極大地牽制了突厥汗國的軍事力量,削弱了其統治力量。
三、爭奪大可汗的位置的鬥爭,激化了突厥汗國統治階級上層矛盾
突厥汗國佗缽可汗時,隨著形式的發展,又分封了一些小可汗,所有小可汗均聽命於大可汗。父死子繼,是突厥汗國的基本繼承法。但自木桿可汗繼承起 , 又採取了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大可汗位置先是由乙息記可汗傳於他的弟弟木桿可汗 , 再由木桿可汗傳給他的弟弟佗缽可汗。在三位可汗中,木桿可汗在位時間最長,功勞最大,完全可以將汗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他卻依照慣例將汗位傳給自己的弟弟佗缽可汗 。佗缽可汗對木桿可汗舍子立弟的做法一直非常感激。臨死教導兒子庵羅,要其將汗位讓位與木桿可汗的兒子大羅便
但在佗缽可汗去世後,他的遺囑受到乙息記可汗的兒子攝圖為首的國人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大羅便的母親出身卑賤,沒有資格出任突厥汗國大可汗,而庵羅的母親出身高貴,主張由庵羅繼任突厥可汗。攝圖在土門諸孫中年齡最大,勢力也最強,所以他的主張占了上風。史載”大羅便不得立,心不服庵羅,每遣人辱罵之。“而成為突厥可汗的庵羅,不能制約大羅便,不堪其苦,便將汗位讓於有功於己的攝圖。攝圖繼汗位, “號伊利俱盧莫何沙波羅可汗,一號沙缽略”。作為回報 , 攝圖以庵羅為第二可汗,駐牧於獨洛水流域。大羅便對攝圖的繼位更加不滿,公開就沙缽略大可汗位置的合法性提出挑戰。後沙缽略以其為阿波可汗,還領所部。
這場爭奪大可汗位置的鬥爭,最終以攝圖的勝利而告結束,但是突厥汗國內部大小可汗之間的矛盾則由此愈演愈烈。其結果,雙方間的信任已不復存在,突厥大可汗對小可汗的控制能力也隨著大小可汗間矛盾的表面化而大大降低了。
四、隋朝的強大,加速了東西突厥的分裂
隋的統一,結束了突厥汗國沒有強鄰的歷史。突厥汗國無法像從前從北周 、北齊處獲取中原大量物資供應,只能通過戰爭索取,但事與願違。在隋朝的反擊與分化下,使得阿波可汗聯合西部的達頭可汗公開對抗大可汗沙缽略。
突厥汗國就此分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