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建立於1996年7月,其前身為1951年東華大學(原華東紡織工學院)創建時成立的紡織系,是具有雄厚學科基礎並體現東華大學傳統紡織特色的主體院系,是學校最早擁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學院,是首批“雙一流”建設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設崗學院,也是國家“九五”、“十五”“211工程”以及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學院。

2018年12月10日,榮獲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 創辦時間:1996年7月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
  • 學校類型:理工
  • 學院前身:華東紡織工學院紡織系
學院簡介,學院規模,學院榮譽,學科設定,地圖信息,

學院簡介

50多年來,順應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需要,經過歷代紡院人的勵精圖治、無私奉獻,積澱了別具一格的學科特色和人文精神。在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方面碩果纍纍,桃李遍布海內外。在科學研究領域勇於創新、成績斐然。
紡織學院是東華大學具有雄厚學科基礎並體現紡織特色的主體學院,其前身是1951年建校時成立的紡織系。紡織學院是我國首批獲得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學院,所屬一級學科“紡織科學與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高校一流學科。
學院下設紡織工程系、紡織材料系、針織工程與服裝系、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高技術紡織品系、紡織品設計與紡織產業經濟管理系共6個系、1個實驗實訓中心和1個行政辦公室,擁有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產業用紡織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紡織學院本著“求實、創新、包容、向上”的精神,通過深化教學、科研和管理體制改革,全方位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匯聚一流隊伍,培養一流人才,貢獻一流成果,為辦成有特色、高水平學院而努力。

學院規模

教師隊伍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 名,特聘和兼職特聘教授 5 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 2 名; 10 余名中青年教授兼任著國內外重要學術組織的理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以及重要學術刊物的主編和編委; 19 位教師擁有海外博士學位 和 博士後經歷。 現有教職工 126 名,其中博士生導師 20 人,具有正高職稱教師 24 人,副高職稱教師 39 人。 專任教師中 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 74.3% ,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 46.7% 。 45 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占 51.1% ,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 63.3% 。
學院擁有 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產業用紡織品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計量標準認證的“紡織檢測中心”、以及學院級紡織中心實驗室、複合材料研究中心和生物醫用紡織品研究中心等教學研究基地。基地擁有儀器設備 2100 多台套,價值近 3800 萬,其中大精儀器設備近 60 台套。松江校區基地面積為 11000 平方米。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 1212 名,碩士生 497 名,博士生 168 名。學院與美、英、法、葡、捷和澳等國家以及香港地區的 10 余所高校建立有密切的多種形式的合作科研及人才培養聯繫。現有 10 餘項國際合作項目和近 30 余位中外合作培養的研究生。近五年,本科生就業率保持在 98.3 %以上,研究生就業率連續 7 年保持 100 %。
學院將進一步本著“傳承、求實、開拓、奮進”的精神,通過深化教學、科研和管理體制改革,全方位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匯聚一流隊伍,構築一流基地,培養一流人才,貢獻一流成果,為辦成國際先進的研究型學院而努力。

學院榮譽

“十五”期間,學院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國家級精品課程1 門、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3 篇、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16 項,特別是學院依託學科的SCIEIISTP 三大檢索收錄論文數已經名列國際同類學科第一, 成功舉辦已有百餘年歷史被譽為“世界紡織界的奧運會”的世界紡織大會, 學術水平得到國際認可,學科的總體實力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學科設定

紡織材料系
簡介
紡織材料系始創於上世紀50年代,是由著名紡織教育家、中國紡織材料學科的奠基人嚴灝景教授發起組建,並開始大學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與培養。1981年紡織材料為國家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85年抽調師資組建服裝學院的紡織產品設計系,86年紡織材料學科更名為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學科,90年代中期紡織材料系與紡織品設計系合併成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系,2010年恢復原名。紡織材料系所屬學科為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是上海市重點學科(1996年)、“211工程”重點學科(1996年)、國家重點學科(2002年)之一,是“紡織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長江學者設崗”學科之一。我系在國內同類大學中最早開始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學術水平受到世界權威學術機構英國紡織學會的認可。
多年來圍繞上述內容持續不斷地開展深入研究,在理論和套用兩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近5 年培養的5名博士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7人次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7名博士獲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獎。承擔國家支撐計畫、863 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研究和重大軍工項目、國家技術創新項目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 30 餘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每年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50 篇以上,申請專利30餘項。我系主編的6種教材獲省部級以上的優秀教材獎,3種教材被教育部確定為研究生教學推薦用書。《紡織材料學》是國家精品課程。獲國家、省部教學成果獎5項。
紡織材料系現有教師18名,其中在職教授6名,副教授9名,講師3名,教師中博士學位的17名,並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捷克、沙特等國留學經歷;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捷克、日本、新加坡等20餘個國家及香港地區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多種形式人才培養模式和科研合作項目。特聘教授 名,兼職教授7名。
主要研究方向
1. 紡織材料結構、性能與成形(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Formation of Textile Materials)
各種紡織纖維、紗線和紡織品(服裝用、裝飾用和產業用)的結構、性能和成形及其相互關係理論;各種新型纖維、紗線和紡織產品的認識、套用和開發;廢棄紡織材料的可回用技術與生態性評價;紡織材料結構和性能的表征理論、方法和非常規測試技術。
2. 紡織材料測試技術及儀器(Measuring Technique and Instrument of Textile Materials)
紡織材料(包括纖維、紗線、織物及其複合物)形態與結構、性能及品質、功能與安全的標準檢測方法、測量原理和儀器研製;紡織儀器的功能化、數位化與網路化技術;紡織材料的原位組合表征理論與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信號處理分析技術、紡織品CAD和CAE、圖像處理與分析技術等在紡織檢測中的套用。
3. 纖維製品設計原理(Fundamental of Fibrous Product Design)
纖維製品的結構與形態(排列構造、相互作用、尺度、表面、混合、複合等)設計及實現方法;纖維材料的功能(傳導功能、防護功能、阻隔功能、過濾功能、舒適與風格、增強與耐久功能、偽裝功能、塑形和整形功能等)設計與實現方法。纖維原料性能、紗線織物結構、成品性能的組合最佳化設計與虛擬建模表達和演示。
4. 產業用紡織材料結構、性能與套用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Textiles)
土工、建築、農用、醫用、汽車、防護、軍用、環境、能源和其他產業用紡織材料及技術紡織品的結構、性能、成形方式及其相互關係的研究與套用開發。
5. 功能與智慧型紡織品及表征(Intelligent Textiles and Characterization)
傳導、隔絕、過濾、增強、禁止、偽裝、防護、理療、組織等功能紡織品及其功能表征;多元功能及雙面功能紡織品及其功能表征;電子、信息、形狀記憶、相變儲能、自適應等智慧型紡織品的智慧型機制表征與形成工藝條件研究。
6. 紡織文物的分析與保護(Analysis and conservation of textile cultural relics)
古代纖維原料及其製品的表征技術與斷代及溯源方法;基於纖維材料及成形工藝的復原技術與模擬表達;出土紡織文物及現場的保護技術;古代紡織品的清洗、修復和保存技術。
7. 軟(紡織)文物的科學與文明考證
軟文物現場痕跡考證及斷代溯源技術;非開啟現場的原位考證及斷代技術;現場開啟的應急保護系統與方法。
8. 古代紡織技術研究(Study of ancient textile technology)
包括古代紡織原料製備技術;古代紡織、染整加工工藝及機械;古代服裝工藝技術;古代紡織工程中綠色環保技術再開發等。珍貴紡織文物的復原技術與複製技術;仿古產品的開發等。
9. 納米尺度纖維材料與工程(Nano-scale fibrous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各種納米纖維材料的製備方法、成形機理及其集合體與製品結構、形態、性能的設計與成形技術;亞微和納尺度纖維材料的紡織品及其複合材料的設計與成形技術;納尺度纖維及其集合體的形態、結構、性能的表征及其表征方法。
就業去向:
國內外紡織服裝企業、紡織品內外貿公司、紡織儀器企業、纖維與紡織品檢測機構、海關商檢、科研院所等的產品研發、品質檢驗、科學研究等技術和管理工作,以及繼續深造。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
簡介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成立於1996年,承擔非織造材料與工程本科生研究生教學工作;同期成立了“東華大學非織造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和“東華大學土工合成材料工程中心”,承擔國家、省部委以及企業的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2005年,教育部設立了非織造材料與工程本科重點專業,2008年,取得教育部非織造材料與工程二級學科的碩士點和博士點。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學科是研究非織造材料的成形與加固、工藝與裝備、結構與性能、產品與設計、套用與效能等要素及其相互理論和規律的一門學科。本學科重點研究非織造材料成網理論、纖網加固成型技術、加工裝備與控制、非織造產品性能與套用等。其中,非織造纖網成形理論研究是基礎,加固技術與製備工藝是根本,結構性能與表征研究是核心,產品設計與套用效能是關鍵。本學科引領國內外非織造技術發展新方向,結合國內外市場需求,確定以下研究方向:
(1)非織造材料成網理論
主要研究乾法、濕法、聚合物擠壓非織造材料三大製造方法及成型過程的工藝控制,重點是非織造均質成形體系中的相關基礎理論研究。
(2)非織造材料加固技術與裝備
主要研究機械纏結,化學粘合與熱粘合固結技術與裝備,重點是非織造多重加固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
(3)非織造產品設計與套用效能
主要研究非織造產品結構、套用性能、效能評價與成形加固相關套用理論,重點實現各類天然纖維、高性能纖維非織造產品的產業化及工程套用。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中心)現有實驗設備:
1、聚合物噴絲成網實驗系統
2、射流纏結纖維成形系統
3、氣流成網組合機組
4、乾法成網與針刺成形設備
5、開松梳理鋪網系統
6、鈉焰法過濾效率檢測裝置、多孔材料孔徑儀、人工智慧快速老化儀、接觸角測試儀,纖維細度儀,T8130口罩濾料測試儀等。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中心)現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碩士、博士研究生約80餘人。本學科不僅承擔本學科的教學任務,還完成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及國內外企業委託的科研項目。
主要教學與科研成果: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2項,上海市和國家級精品課程等教學成果。
主持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課題2項(經費153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上海教委創新項目以及國家、教育部重大科研和產業化項目7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取得了80多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0多項。
就業去向:
國內外企業研發及技術管理、科研院所、海關商檢、質量檢測等。
紡織品設計與產業經濟系
簡介
紡織品設計與產業經濟系,於2011年初由紡織學院調集在紡織品開發設計、紡織產業經濟等方面具有深厚造詣的教師組建成立,他們是該領域教學、科研的精銳力量,是紡織學院乃至東華大學科研、教學成果最多的教學系之一。 教學方面,本系主要負責“紡織品設計”、“紡織貿易”和“紡織產業經濟”三方向的本科教學,承擔著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和“紡織工程”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承擔著“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平台的建設任務,目前正在開展新二級學科“紡織品設計”的研究生招收工作;曾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與教學成果獎15項,主編出版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及科技專著8本。
科研方面:本系教師承擔過國家“七五”~“十一五”各階段的科技攻關、支撐計畫項目;尤其在近 5 年,承接國家支撐計畫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市級與集團企業科研項目 20 餘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每年發表SCI、EI等收錄的高水平科研論文50多篇。 目前,本系有在職教師17名,其中特聘教授1名,教授4名、博士生導師5名,6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部分教師具有國外博士、博士後或海外工作的經歷。
主要研究方向和梯隊:
  • 紡織品設計理論與技術:徐純中、李毓陵、王府梅、張瑞寅、卜佳仙、徐廣標
  • 紡織品加工成型:程隆棣、李毓陵、王其、張瑞寅、王克毅、薛文良、卜佳仙
  •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虛擬製造:鐘躍崎、張瑞雲、王克毅、萬賢福、薛文良
  • 紡織品消費科學: 王府梅、錢競芳、張瑞雲、劉蘊瑩、徐廣標、萬賢福、錢彬
  • 紡織產業經濟:錢競芳、肖嵐、薛文良、劉蘊瑩、錢彬、王克毅
高技術紡織品系
簡介
高技術紡織品系是2011年紡織學院根據國務院下發關於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的要求成立的新系。本系針對相關要求整合紡織生物醫用材料和紡織結構複合材料等兩大科研與教學隊伍,在生物醫用材料和複合材料方向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服務相關高技術紡織品產業發展需求。本系主要負責“紡織工程專業--高技術紡織品方向”和“功能材料-生物醫用紡織材料與技術方向”的本科人才的培養。從屬的“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也是“211”工程建設的主體學科。
主要科研方向:
  • 生物醫用紡織材料及其改性
  • 生物醫用紡織品的功能設計與多維成型
  • 生物醫用紡織材料及製品的3Bs(bio-compatibility, bio-function, bio-durability)測試與評估
  • 高性能纖維增強三維複合材料
  • 納米增強複合材料
  • 輕質結構紡織複合材料
  • 智慧型材料
  • 纖維集合體結構力學
  • 紡織材料性能、結構與設計
  • 功能性紡織材料和製品
國際合作
本系根據所依託學科的優勢特色和國際發展趨勢,針對學科進一步提升基礎理論研究水平、拓展研究領域的需求,與紡織、生物醫用材料和複合材料等研究領域的海外知名大學及研究機構進行交流與合作。
主辦、承辦國內外學術會議包括:2007國際紡織生物醫用材料論壇暨“111計畫”年會、2008國際血管臨床/材料多學科論壇暨“111計畫”年會第一次會議、2008生物可降解纖維材料研討會暨“111計畫”年會第二次會議、2008國際纖維基組織工程支架學術會議暨“111計畫”年會第三次會議、2009美國纖維學會春季會議暨“111計畫”年會、2010國際紡織生物醫用材料論壇暨“111計畫”年會、2011國際紡織生物醫用材料論壇暨“111計畫”年會等。
與海外合作夥伴的人員交流與項目合作,不僅提升了學科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更為重要的是搭建了國際交流的平台,並不斷延伸拓展,通過聯合培養研究生等方式,與更多的本學科領域的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更廣泛的聯繫,拓展了本學科在國際學術圈的認同程度。與國際紡織學科排名前列的美國北卡州立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以及美國費城大學簽署合作協定和學生交換備忘錄,已經派出了30餘名雙學位學生赴美進行生物醫用紡織、紡織複合材料等方向的學習。
就業去向
生物醫用材料研究機構、醫療器械公司、產業用紡織品(保健衛生用品)公司、三資企業、貿易公司、檢驗檢疫部門、醫院、醫療機關事業單位、讀研深造、出國留學等。
針織與服裝工程系
簡介
東華大學針織工程專業成立於 1958 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針織本科專業。現作為紡織工程專業中一個重要專業方向,具有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 1994 年針織工程本科生教學獲世界紡織教育界權威組織——英國紡織學會認可,標誌著本科教學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993 年為適應國家發展需求,針織工程系拓展為針織與服裝工程系。教學內容與學科領域是研究利用各類紡織纖維經各種針織加工方法製成面料,並設計、製作針織服裝、裝飾織物以及用於國防、航空航天、能源、建築、水利、生物醫學以及環境保護等產業用的高性能針織品。 針織與服裝工程系與國內外各大專院校、從事與針織相關的國內外貿易公司和生產企業有著廣泛的協作關係,該繫緊緊追蹤國內外針織技術發展新動向。
研究方向
一、 新型原料服用針織產品開發與舒適性能研究
  • 納米抗菌功能纖維針織產品開發
  • PTT纖維在針織上的套用及其系列產品開發
  • 複合多功能高檔針織產品開發與性能研究
  • 天然彩棉針織產品設計與系列產品開發
  • 可再生生態纖維材料套用關鍵技術研究
  • 用於休閒運動服飾的羊毛經編產品開發
  • 牛奶蛋白纖維針織產品開發
  • 間隔織物產品開發
  • 蛹蛋白粘膠纖維繫列針織產品開發
二、針織服裝款色與結構設計
  • 針織面料花型設計
  • 針織服裝款式設計
  • 羊毛衫款式設計
三、數位化紡織技術
  • 面向企業的針織面料信息資料庫
  • 羊毛衫設計系統開發
  • 紡織面料公共服務平台
四、產業用紡織品開發與性能研究,研究內容涉及:
  • 土工隔柵
  • 多軸向經編織物
  • 汽車用紡織複合材料
  • 遊艇
  • 修復管道
  • 建築補強紡織品
  • 間隔織物
  • 棚蓋柔性材料
  • 人體周圍神經導管
  • 人工韌帶
  • 人工氣管
  • 疝氣補片
  • 組織工程肌腱
  • 組織工程支架材料
紡織工程系
簡介
紡織工程系所屬的紡織工程學科系教育部的重點學科,上海市教委的重點學科,也是教育部在我校“ 211 ”工程建設的主體學科。 紡織工程學科主要涉及纖維及纖維集合體的加工與製備以及性能。五十年代,纖維與纖維製品主要用於服用產品,學科的內涵局限於纖維機械工藝學。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纖維資源被不斷開發利用,各種高性能和功能性化學纖維不斷問世,新的纖維製品加工方法不斷出現,纖維製品加工設備日益自動化、智慧型化,纖維製品套用領域尤其是在重要產業部門套用的不斷拓寬,纖維製品與人體工程,環境保護及社會文化的關係日益密切,從而使紡織工程學科內涵大為擴展,與其它一級學科的交叉滲透也大為加強,新的學科生長點正在不斷形成和發展。
本學科現有教授 12 人(其中博士生導師 10 人,),副教授 12 人,及講師、助教等,教師中,博士學位獲得者 15 人。主要研究紡織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原料和新產品等,研究方向包括纖維與纖維集合體運動學與動力學,紡織加工與產品的智慧型檢測與控制,天然纖維資源的利用,化學生物技術在紡織只的套用,聚合物擠壓法非織造過程的解析研究;高性能合成漿料,以天然高聚物為原料的高吸濕材料,農用可生物降解材料;紡織結構複合材料,高性能纖維的紡織成型和熱塑性複合材料的製備。
近年來學科點先後承擔了國家攻關項目 4 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 20 餘項,共獲得國家、省、部級一、二、三等的發明獎、科技成果獎 10 餘項,教學類獎有國家和省部優秀教材和科技圖書獎、優秀教學成果獎等近 10 項。目前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有國家“ 863 ”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技術創新項目項,國家教委博士點科研基金項目,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項,國際合作項目項以及與有關企業合作的項目等。

地圖信息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人民北路2999號東華大學松江校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