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健康東營建設的實施意見

《東營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健康東營建設的實施意見》是2020年東營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營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健康東營建設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東營市人民政府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為加快推進健康東營建設,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健康山東建設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19〕15號)等檔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到2022年,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廣,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得到有效防控,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顯著改善。
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城鄉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1歲左右,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3.0‰、3.3‰、7.1/10萬,主要健康指標位居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設健康東營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行動
(一)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建立全社會參與的健康教育與促進工作機制,建立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完善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審核機制,鼓勵傳統媒體開辦優質健康科普節目或欄目,推進全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創新運用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以及短視頻等新媒體開展健康科普。建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績效考核機制。鼓勵基層醫療機構和家庭簽約醫生團隊開展健康管理服務,幫助居民學習掌握有關維持健康、預防疾病、早期發現、緊急救援、及時就醫、合理用藥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提高自我主動健康意識。(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總工會、市科協、市紅十字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分別負責。以下任務均需各縣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二)合理膳食行動。全面推動實施國民營養計畫,開展“一評二控三減四健”行動,建立完善居民營養與健康監測機制,開展居民營養健康狀況、食物消費狀況、人群主要消費食物及特色食品成分監測,分析並預警影響人群健康的營養問題,提出針對性干預措施。結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引導居民健康飲食,實施餐飲服務單位合理膳食行動,將健康飲食理念納入餐飲服務單位和食品行業從業人員常規培訓內容。完善社區公共營養和臨床營養干預體系,加大合理膳食科普宣教力度,開展孕婦、中小學生、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合理膳食服務指導,提倡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對住院患者進行營養干預。(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機關事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民健身行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建設面向基層民眾、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館、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推廣適合殘疾人身心特點的體育健身方法和項目,全面升級改造現有體育設施,推進城鄉結合部、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有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達到100%,完善財政補助、服務收費、社會參與管理運營、安全保障等措施。實施“全民健身技能入戶工程”,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促進健康指導方法,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實施特殊人群體質健康干預計畫,分階段、分步驟實施老年人、青少年、職工、弱勢群體等非醫療健康干預。加強基層體育骨幹隊伍培訓,壯大基層體育健身輔導和服務專業人員隊伍,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志願者服務活動。加強國民體質監測網點建設,及時公布國民體質監測數據,指導民眾科學健身。(市體育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團市委、市總工會、市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控煙行動。推進控煙履約工作,提倡無煙文化,採取多種形式加強控煙宣傳和培訓,廣泛動員社會各界民眾主動支持並參與控煙。持續推進無菸環境創建,將無煙場所建設與文明單位、衛生單位建設相結合,各級黨政群機關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到2022年建設成無煙機關。完善戒菸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機構設立戒菸服務門診,推廣簡短戒菸干預服務和菸草依賴疾病診治。大力推動控煙立法,認真落實控煙監管執法責任,建立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將控煙執法納入部門年度重點工作,嚴厲查處在大眾傳播媒介、公共場所、公共運輸工具、戶外發布菸草廣告的違法行為。依法規範菸草促銷、贊助等行為。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菸草製品。建立監測評估系統,定期開展菸草流行調查。(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機關事務局、市司法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菸草專賣局、團市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建設,依託社會治理格線化服務管理中心(綜治中心)等建立心理諮詢(輔導)室或社會工作室,搭建心理健康服務平台,對社區居民開展宣傳教育和心理疏導,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服務。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民眾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減緩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趨勢。開展心理健康評估及常見精神障礙早期篩查,完善臨床心理健康服務,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服務管理,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機關事務局、市醫保局、市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健康環境促進行動。推進水氣土污染防治,建立覆蓋飲用水、空氣污染、公共場所等環境與健康綜合監測網路及風險評估體系,開展重點區域、流域、行業環境與健康影響調查。建立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預防控制環境污染相關疾病、道路交通傷害、消費品質量安全事故,紮實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啟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廣泛開展健康細胞工程建設,將其納入衛生城鎮、健康城鎮等創建測評體系。(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應急局、市機關事務局、市體育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婦幼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嚴格落實妊娠風險篩查評估、高危專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產婦死亡個案報告和約談通報五項母嬰安全制度,加強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繼續實施農村戶籍及城鎮戶籍無業居民宮頸癌和乳腺癌免費檢查項目,促進生殖健康。(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總工會、市婦聯、市醫保局、市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中國小健康促進行動。推動健康學校建設,完善中國小衛生保健服務體系,實施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治,完善學生健康體檢、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情況納入對學校的績效考核,將學校健康促進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和工作計畫。(市教育局牽頭,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體育局、團市委、市紅十字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完善職業病防治標準體系,引導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進行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研發推廣有利於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實施塵肺病攻堅行動,以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為重點開展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建立市縣兩級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網路。完善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建立統一高效的監督執法信息管理機制。(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國資委、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總工會、市婦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老年健康促進行動。推進醫養結合示範創建,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逐步建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與基層醫療機構間醫養結合機制,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功能。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政策,探索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推動發展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營養、體育鍛鍊、定期體檢、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藥等知識,打造老年宜居環境,實現健康老齡化。(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委老幹部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退役軍人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體育局、市醫保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加強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控制,強化預防、篩查、干預和患者規範化服務管理,實施“三減控三高”項目(即減鹽、減油、減糖,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面開展心腦血管疾病機會性篩查,對發現的高危人群規範進行臨床診斷和分級管理,健全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建立完善社會化應急救護網路,全面加強醫療救治能力建設,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危害。(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體育局、市紅十字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癌症防治行動。完善癌症登記報告制度,提高癌症登記信息化水平和癌症監測數據質量。建設健康支持性環境,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癌症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建立完善防癌體檢和健康管理運行機制,加強重點癌症臨床機會性篩查,以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宮頸癌、肺癌為重點,開展癌症風險評估與高危人群早診早治。推廣套用常見癌症診療規範和臨床路徑,創新中醫藥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中醫癌症診療模式,促進癌症規範化診療。(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醫保局、東營銀保監分局、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扶貧開發辦、市紅十字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健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服務網路,積極控制相關危險因素。實行慢阻肺、哮喘等患者生活方式干預處方制度,將危險因素評估與生活方式干預融入診療過程。建立以健康查體、重點人群篩查和醫院機會性篩查為主要途徑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網路,將肺功能檢查納入40歲及以上人群常規體檢內容。規範開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健康管理,逐步建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監測體系。(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醫保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糖尿病防治行動。完善綜合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三位一體”的糖尿病防治管融合工作機制,構建糖尿病全過程分階段健康管理體系。引導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學降低發病風險,促進基層糖尿病及併發症篩查標準化和診療規範化,擴大糖尿病篩查,規範開展糖尿病健康管理。(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體育局、市醫保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全面落實傳染病和地方病各項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傳染病傳播流行,遏制愛滋病性傳播,將我市愛滋病疫情繼續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保持肺結核發病率持續下降趨勢,消除瘧疾並持續保持。有效控制飲水型氟中毒,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防治目標與脫貧攻堅任務同步完成。(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水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扶貧開發辦、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殘聯、團市委、市紅十字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行動。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實現政府舉辦中醫醫療機構市縣全覆蓋。每個縣域至少打造出1個有廣泛影響的治未病中心。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門診人次和中醫處方占比達到30%以上,所有社區衛生服務站和8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規範提供中醫藥服務。開展“網際網路+中醫藥健康服務”,打造“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服務品牌。
研究完善醫保中醫藥支持政策,深化中醫優勢病種支付方式改革,選擇部分定點醫療機構開展中醫適宜技術“日間病房”醫保結算試點工作。推進縣區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2022年參加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省級評審。(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委網信辦、市醫保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依託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東營推進委員會,統籌負責健康東營建設推進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健全完善協同推進機制,科學制定目標,逐級分解任務,層層落實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教育局、市體育局、市醫保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開展監測評估。依託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圍繞健康東營建設目標指標和行動舉措,發揮第三方組織作用,對主要指標和重點任務實施進度和效果進行年度監測評估,定期調度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教育局、市體育局、市統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健全督導機制。將健康中國行動、健康山東行動和健康東營建設有關要求納入衛生健康綜合督導事項,督導結果抄送同級黨委組織部門,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幹部獎懲使用的重要參考。(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直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落實政策保障。在推進委員會的領導下,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為健康東營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多元化投入。(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財政局、市醫保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注重宣傳引導。在健康東營統一標識下,制定宣傳方案,加強科學引導和典型報導,增強社會的普遍認知,使“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化和旅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屬檔案:1.東營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健康中國行動東營推進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2.健康東營行動主要指標
東營市人民政府
2020年7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屬檔案1
東營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健康中國行動東營推進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主任:劉美華(副市長)
副主任:曹永湖(市政府副秘書長)
燕振誠(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孫紅軍(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
崔建華(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局長)
陳延星(市體育局局長)
朱吉忠(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公共事業管理部主任)
委員:張連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李炎(市委網信辦副主任)
楊周(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陳召華(市教育局副局長)
楊學武(市科技局四級調研員)
羅雪(市公安局副局長)
張炎煒(市民政局副局長)
隋向村(市財政局副局長)
李長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韓偉(市自然資源局正縣級幹部)
張成華(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孟凡吾(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副局長)
燕渭澤(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劉志軍(市水務局副局長)
任永青(市農業農村局副縣級幹部)
崔向柱(市文化和旅遊局四級調研員)
司傳珍(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巴希瀅(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彭寶德(市體育局副局長)
郭曉峰(市醫保局副縣級幹部)
王建軍(東營開發區管委會四級調研員)
李建民(東營港開發區黨工委委員、仙河鎮黨委書記)
杜樹傑(市化專辦專職副主任)
趙慧芹(東營日報社工會主席)
趙一民(東營菸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蓬勃(武警東營支隊副支隊長)
張旭麗(市總工會副主席)
徐長青(團市委副書記)
邱家梅(市婦聯副主席)
盧獻鋒(市科協副主席)
韓德地(市殘聯副理事長)
賈乃江(市關工委辦公室主任)
巴沾紅(東營區副區長)
胡琳(河口區副區長)
董強(墾利區副區長)
陳媛(廣饒縣政府黨組成員、市小清河管理處黨工委書記)
陳其文(利津縣副縣長)
趙軍(東營軍分區保障處處長)
胡寶志〔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營校區後勤保障處副處長〕
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健康委,司傳珍兼任辦公室主任。委員會及其辦公室不刻制印章,不對外正式行文。
東政發〔2020〕11號關於推進健康東營建設的實施意見.pdf
東政發〔2020〕11號關於推進健康東營建設的實施意見.docx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