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特徵,河流水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土地資源,人口,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文化事業,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化活動,歷史名人,主要特產,旅遊景區,城鎮榮譽,
歷史沿革
東浦原為杭州灣邊的灘涂,
東漢永和九年(140 年)會稽太守馬臻圍築鑑湖後這裡始成陸地。
明朝之前,東浦居民多聚居於鎮南馬院橋一帶,清朝後東浦居民逐漸增多。
嘉慶年間,現東浦街面河兩岸已形成街市,原馬院橋處街市逐漸衰落。
清末辛亥革命期間,光復會的創始人
徐錫麟出生於東浦,在徐的帶動下,先後有陳贊卿等多人參加光復會和同盟會。光復會成員陶成章、秋瑾、王金髮等都曾多次到東浦活動。
1950年,置東浦鎮,被紹興縣管轄,後改為東浦公社。
1983年,改設東浦鄉。
1984年,復置東浦鎮。
1992年,東浦、鑑湖兩鄉鎮合併成現在的東浦鎮,屬
紹興縣管轄。
2001年1月13日,國務院同意將紹興縣的東浦鎮劃歸紹興市
越城區管轄。
2002年12月,據大紹興“四大組團,綠色空間”城市發展規劃,東浦鎮劃入鏡湖新區。
2007年,東浦鎮被批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7月,東浦鎮轄1個社區、32個行政村:
東浦社區、
光相村、
賞祊村、舜豪村、青龍村、南村村、東浦村、王城寺村、袁川村、金家村、邵家村、楊川村、
楊港村、大葛村、聯盟村、慶豐村、湖口村、合心村、強頭村、炬星村、群力村、向陽村、利華村、
蔡江村、王家村、
清水閘村、壺觴村、行宮山村、
魯東村、魯西村、
鑑湖村、塘灣村、
邵家岸村。東浦鎮人民政府駐紹興市越城區東浦鎮錫麟路37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浦鎮位於紹興市區西郊,地處越城、柯橋、袍江三大組團中心,屬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紹興鏡湖濕地公園區域之內,分別與斗門鎮、馬鞍鎮、安昌鎮、柯橋區市區、福全鎮、越城區市區接壤,鎮區中心位置位於北緯 30°00′,東經 120°35′ 。
截至2015年4月,鎮域面積30.78平方公里,其中,古鎮核心保護區3平方公里,傳統風貌延伸區9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東浦鎮位於
浙江中北部地區,屬於東亞季風區,季風氣候顯著。年平均氣溫17.0℃,年平均降雨量1469.8mm。汛期主要集中在5月到10月。年平均雨日為158.6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9%。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03.9小時。主要氣象災害有:颱風,暴雨,大風,雷暴,高溫,低溫連陰雨,冰雹,寒潮等。
河流水文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東浦鎮擁有各種植物400多種,喬灌木300多種和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
土地資源
東浦鎮土地總面積3072.12公頃,其中農業用地1584.5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1.58%;其中耕地面積1498.34公頃,占土地面積48.77%;園地0.5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0.02%;林地17.9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0.58%;其他農用地67.6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2.20;建設用地812.0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26.43%;交通水利建設用地96.36公頃,占土地面積的3.14%,其他建設用地8.4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0.28%。
人口
據2016年東浦鎮官網顯示,東浦鎮擁有常住人口4.2萬,流動人口4萬,戶籍在本地人口37577人,0-14歲(總)人口4375人,15-64歲(總)人口30033人,65歲及以上(總)4164人。
經濟
2014年,東浦鎮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2.08億元,同比減19.7%,銷售收入21.49億元,同比減20.5%;銷售稅金6031萬元,同比減14.3%,全鎮企業自營出口2.84億美元,同比減1.5%。
第一產業
2014年,東浦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1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降3.7%,農業增加值0.88億元,按可比價比2013年下降3.5%。
第二產業
2014年,東浦鎮實現規上工業產值28.9億元,擁有規上企業27家,其中紡織類(無紡布、裝飾布、家紡、針織及其後整理等)占37%,化工類(聚氨酯)占25%,其他為建材、機械、電纜、箱包等產業。2014年三產建築業實現銷售收入95.21億元,全部企業實現自營出口2.84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12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1億元。
第三產業
2014年,東浦鎮第三產業和建築業銷售收入95.21億元,同比增長4.1%;完成稅金2.6億元,同比增長3%;全鎮工業性固定資產技改投入完成6000萬元;完成地稅收入2.07億元,同比增長25.74%。
交通
東浦鎮地處
越城、
柯橋、袍江三大片區中心,距高鐵站
紹興北站只有5公里,距離
紹興站7.4公里,距離
蕭山國際機場31.9公里。站前大道、31省道、杭甬鐵路、104國道、杭甬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捷。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5年,東浦鎮擁有14所國小,擁有1所國中,1所高中,2所職業學校,2所本科院校。
國小 | 中學 | 職業學校 | 本科院校 |
---|
東浦鎮中心國小 | 東浦鎮三聯國小 | | | |
東浦鎮魯東國小 | 東浦鎮壺雙國小 | |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
東浦鎮三川國小 | 東浦鎮百新國小 | -------------------- | -------------------- | -------------------- |
東浦鎮後社國小 | 東浦鎮薛讀國小 | -------------------- | -------------------- | -------------------- |
東浦鎮薜瀆國小 | 東浦鎮西浦國小 | -------------------- | -------------------- | -------------------- |
東浦鎮賞浜國小 | 東浦鎮賞坊完全國小 | -------------------- | -------------------- | -------------------- |
東浦鎮鑒東國小 | 東浦鎮魯東國小 | -------------------- | -------------------- | -------------------- |
參考資料: |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3月,東浦鎮擁有東浦鎮人民醫院(衛生中心)和8 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其中衛生中心占地15.8畝,有醫療用房1萬平方米。此外,還建成了以鎮人民醫院為中心、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點的農村社區醫療服務網,並推行駐村醫生制,建立家庭健康檔案。建設經費實行“四方聯動” ,即鎮政府加大投入、上級財政補助、鎮人民醫院出資、有關村委協助。2011年至2014年,全鎮為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投資 1350 萬元。東浦各社區衛生服務站用房面積都在 200平方米以上,站內設有基本科室、藥房、輸液廳,有電視機、空調,有的還配備了B超、化驗等設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連結到各服務站,便於農民看病即時報銷。實行醫院管站的管理模式,鎮人民醫院對每一個服務站都派出 3~5名精幹醫護力量為民眾服務。
文化事業
2014年,東浦鎮完成全鎮20個村老年活動室的改造提升,完成王城寺村文化禮堂建設;基本完成7個村居家養老中心建設;完成集鎮體育場路的綜合整治,集鎮公交全面貫通;完成錫麟路、環南路人行道改造工程和金川路路燈增設工程;社會保障日益健全,積極做好政策性社會保障工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並軌實施,應保盡保;做好民政工作,東浦衛生院成功創建越城區首家省級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站,鎮救助協會全年助困、助學和臨時救助共290戶,發放救助款28.94萬元。計生自治全面普及,落實各類計生優惠政策,全面實施單獨兩孩政策;開展集中清房行動,共清理泗龍苑小區、綠城小區、青甸湖小區安置余房200餘套,車棚(庫)500餘個;成功舉辦“千人排舞大賽”、“金秋風情民間人才才藝秀”、“民間人才送春聯”、“民間人才三球比賽”等活動,送戲下村10餘場。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據乾隆《紹興府志·水利志》載,積水之區,小者為浦(浦,越語為河川湖沼之意),又因在原山陰縣之東半部,故名東浦。
文化活動
東浦舊時每年農曆七月初六至初八舉辦酒神會,酒神會主要是迎“酒仙菩薩”。菩薩殿設立在“戒定寺”的第四進。酒神會除祭神,還有演社戲、龍舟比賽。
歷史名人
東浦鎮的歷史名人有:宋朝的著名詩人陸游、清代的抗樓名將周國奎、周文英、周開捷祖孫三代,近代的中國民主革命家徐錫麟、愛國將領陳儀、現代的鄉土作家許欽文、書法家胡之光及侄子胡文遂、文學家馬蹄疾、美術大師徐復沛、經濟學博士美籍華人陳亦堯等。
徐錫麟 (1873-1907),字伯蓀,號光漢子。清山陰東浦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秉性剛強,崇拜英雄豪傑。21歲中秀才,無意仕途,好論國事,曾任紹興府中學堂教師並副監督,開設特別書局,經銷新書,宣傳排滿革命。創辦熱誠學堂,自任體操教員。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
書法家。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太子洗馬德仁之孫。其排行第八,人稱“賀八”。
主要特產
黃酒以大米、黍米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胺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胺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其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
浙江的紹興腐乳,當地人叫“霉豆腐”,又有“素扎肉”的雅稱。紹興腐乳是價廉物美的佐餐佳品,紅方的汁燒肉,肉味香冽,是紹興傳統的家鄉名菜;醉方的汁,紹興人多用來蒸豆腐,放上點小蔥,呈白底、黃液、青蓋面的特殊色汁,其味別有風味,令人食慾陡增。
旅遊景區
魯東村
泗龍橋(浙江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紹興縣魯東村南,橫跨鑑湖。該橋由三孔半園聯拱橋和二十孔石樑橋組成,全長96.40米,拱橋寬2.35米。三孔石拱橋淨跨為4.7米、6.2米、4.7米,拱圈為縱聯分節並列砌置,橋墩厚50厘米,屬薄墩。橋上有兩間壁,間壁上刻兩橋聯:“登新階級高接梅峰,整舊規程前承鑒水”、“建近千年路達南北,名馳廿眼水通東西”。橋聯點明了橋始建於千年以前。橋南設石亭、亭聯為“忍三分心和氣平,退一步天寬地闊”此橋俗名為“廿眼橋”,為注別紹興另二座“廿眼橋”,此橋也稱“鑑湖廿眼橋”。
古南木橋,位於鏡湖新區東浦鎮強頭村,南北走向,南北橋身均為10跨,為三孔石樑石柱橋。(《鏡湖濕地文化》一書刊同樣指其為石樑石板橋,刊誤。)橋為民國二十五年(1937年)建造,距今已有81年歷史,比永壽橋遲造一年。此橋本是木橋。據說造橋發起人為了募集資金甚至遠赴杭州。強頭村的兩座三孔石樑石柱橋造型古樸美觀,堪比東浦鎮集鎮上的三座石樑石柱橋。
熱誠
學堂,位於浙江省紹興市
鏡湖新區(原紹興縣)東浦鎮。學堂門廳西向,三開間,面寬14.25米,進深6.50米;石庫門上方嵌石碑一方,橫書陽刻“熱誠學堂”。教學樓為西式建築,坐北朝南,八開間,二層樓屋,面寬29.80米,進深8.95米;正中兩間闢作“徐錫麟紀念堂”,入室上方懸徐生翁書“徐錫麟紀念堂”匾額,室內陳列徐氏生平史料。北側之徐錫麟藏槍小池為曲尺形,明池長7.85米、 寬5.90米,暗池長10.95米、寬1.80米。
徐錫麟故居位於東浦鎮孫家婁,晚清建築,坐北朝南。共三進,占地1133平方米,徐錫麟青少年時代在這裡生活、讀書。故居坐北朝南,是一幢具有水鄉民居特色的清代建築。據文獻記載,徐家原在紹興下方橋居住,後搬到東浦;此居本從一朱姓人家購得,後擴建改造而成。故居用石板牆砌成,臨河而築。故居為三進,即門廳、廳堂和樓房。主要建築為台門、“一經堂”大廳、側廂、樓房及“相映書屋”等。堂內設展廳,懸掛圖片說明文字,介紹徐錫麟生平。此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鎮榮譽
東浦鎮曾獲得全國村鎮建設文明鎮、國家級生態鎮、中國第三批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集鎮建設試點單位、浙江省綠色小城鎮、浙江省生態鎮、浙江省文明鎮、浙江省體育強鎮、紹興市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最具活力鄉鎮和紹興市教育基本現代化鄉鎮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