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鎮(浙江湖州市吳興區下轄鎮)

東林鎮(浙江湖州市吳興區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林鎮為地名,浙江省湖州市東林鎮,經過99年10月和01年6月兩次行政區劃調整,與原錦山鄉、湖州東林鎮菁山鄉先後合併,全鎮總面積78.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3120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林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湖州市
  • 電話區號:0572
  • 面積:78.2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3120人(2017年) 
  • 車牌代碼:浙E
  • 土地面積:19054畝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東林鎮,因境內有東林山,故名。東林鎮舊為東林鄉。解放初,建為東林、東保兩鄉。1958年,設為東林、東保、東華三個生產管理區。1961年,為東林公社。1984年,又改為東林鄉。1995年12月,經省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東林鎮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南郊,隸屬吳興區。西鄰東苕溪,北緊靠104國道,南與德清縣洛舍鎮為鄰。境內河道縱橫交錯,公路網西接104國道,東通菱湖,南通德清縣,交通極為便利。鎮區距湖州20公里、杭州60公里。
湖州東林鎮湖州東林鎮
東林鎮經過99年10月和01年6月兩次行政區劃調整,與原錦山鄉、 青山鄉先後合併,全鎮總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3.5萬,全鎮地勢是西高東低,是典型的山區與水鄉相結合的鄉鎮,四周分別與道場、妙西、埭溪、菱湖、鐘管、洛舍相鄰。經過02年9月份行政村區域調整後,全鎮從32個行政村合併調整為23個行政村。歷史上,東林號稱“吳興勝地”,擁有古老的歷史文化,東林山上的祗園寺就是東林歷史文化的見證。
合併後的東林鎮水陸交通便利,104國道、東苕溪及竹青公路、杭寧高速公路穿鎮而過,且杭寧高速公路在東林設有“東林互通區”。鎮區東、南、西、北四面均有二級以上公路通往德清、菱湖、國道及高速公路,鎮政府離湖州半小時車程,離杭州35分鐘的車程。03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9.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6個億,農業總產值達4億,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
東林鎮

經濟發展

【工業方面】主要以輕紡和建材業為龍頭,飼料生產及五金、塑膠製品加工等為輔的塊狀經濟。全鎮擁有規模以上的紡織企業18家,擁有各類織機7700台,擁有3.5萬錠棉紡織廠1家,印染1家,紡織行業年產值接近24億元。 擁有礦產企業5家(其中一家正在辦理手續之中)。5家的年資源申報量達1004萬噸,全市規模最大的外資、合資、民資礦山都在東林鎮(如新開元、嘉華、豐華礦業等)。擁有一家產能20萬噸的水泥廠,預計04年生產各類石料1200萬噸,水泥25萬噸,新型牆磚25200萬塊,建材業04年度產值接近4億元。 其他行業主要涉及造紙、塑膠、五金、製品、飼料生產、水處理設備生產、印刷包裝等產業,年產值接近8億元。
東林鎮
【農業方面】形成了龜鱉養殖和溫氏肉雞的養殖兩個效益農業產業。該鎮龜鱉養殖戶數已達到1283戶、1909萬隻,湧現了七個養殖數量超百萬的專業村,有4個村的數量超200萬;形成了陸介田、九百畝兩大龜鱉養殖專業園區。在溫氏公司+農戶模式的帶動下,肉雞養殖飛速發展,已有養殖戶278戶,預計產值可達3500萬元,淨利500萬左右。西部丘陵地區發展黃花梨等優質品種也已成規模,種植面積已超千畝,其中以金都綠色果園為代表,已開始實行無公害綠色品牌的認證。

社會事業

1979年,新建影劇院1座,座位970隻,豐富和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
1983年,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同年,鄉村企業打破吃大鍋飯的弊端,實行一包三改及承包契約制。
1985年,鄉人民政府開始注重對集鎮的建設與管理,建立了集鎮管理小組,加強對衛生、市場、交通管理;同年,投資20萬元,澆築了19公里村級水泥路;同年7月,東林至青山公路土路基開始建設。
1987年4月,建造東林苕溪大橋,總投資70萬元;同年,村村辦起幼兒班。
1989年底,青東公路計5.8公里建成通車,鄉敬老院建成,中格局大包圍工程開始建設。
1990年,進鎮公路砂改油完工,建造衛生院大樓。
1991年,龍巢集團公司(原湖州絲綢廠)投資500萬元,購進48台瀋陽產噴水織機;同年,中格局大包圍建成並投入使用。
1992年,投資2804萬元,購進104台噴水織機和200台前道輔助設備,中外合資浙江小龍紡織服裝有限公司建立。
1993年,投資9906萬元,引進280台日本產噴水織機及其配套設備;同年,投資85萬元建造了國小教學樓——蓓蕾樓。1994年,完成從104國道至東溪橋長5公里的公路砂改油,實現黑色化路面。
1993~1995年,投資760萬元的東林變電所建成投入使用;投資2800萬元的熱電廠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1995年,有線電視入戶突破1000戶。
1996年,保國千畝田農田水利示範園區建成;同年,遷移了東林山上所有墳墓共592穴。
1997年,文化中心的改造完成,內設圖書館、電影院、錄像廳、檯球房、電子遊戲室等,創市級“東海明珠工程”;同年,龍泉自來水廠建成投入使用。
1998年,新小龍織造有限公司660台噴水織機建成投產,標誌著龍巢集團順利地實現了織機超千台、年產超億米的目標;熱電廠二期工程建成投產;龍巢污水處理廠建成並使用;完成中學易地新建;普安路商業街基本形成;行動電話塔投入使用,出現第一個電話村——水產村;1998年底,通過市級衛生城鎮驗收及省教育強鎮驗收,被評為綜合治理省級先進,通過省教育強鎮驗收。

風景名勝

東林山,位於湖州城南,與德清縣洛舍鎮隔漾相望,山麓河港交錯,溪流密布,池塘水田相間,桑園 村莊錯雜,其山四周碧水環繞,佳景天成,山上有祈園寺、湖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錦峰塔、東林山古墓群等,有仙人臉盆,仙人井等景點,相傳呂洞賓和沈東老曾再此遊樂。
錦峰塔錦峰塔
常照寺,坐落在菁山,今因寺得名稱為常照山,常照山修竹叢密,山巔萬松嶺,林木青翠,鬱鬱蔥蔥。萬松嶺右側為西岩,有泉水兩眼,泉水清澈,且終年不涸。站在岩上可瞭望橫貫的苕溪和東南沃野萬頃。常照山和常照寺已是湖州近郊的一處旅遊勝地。 南宋·建炎中(1127-1130),梵隆襌師初建“無住精舍”。紹興初年梵隆以善畫得名,經葉夢得推介,高宗對這個“異材贍學,高操絕藝”的和尚產生興趣,予以召見,“得對內殿”,高宗大為滿意。“詔賜庵居於萬松嶺金地山”(在杭州吳山東南,今名雲居山,南宋時靠近皇城)。梵隆開始“力辭,願歸故巢”湖州菁山的“無住精舍”。紹興十二年(1142)高宗賜御書“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八字,又賜御書“天申金剛無量壽閣”扁榜,紫檀刻佛號“如來閣”榜,親臨“王羲之帖”二十二紙,米芾“史略貼”一卷,題團扇兩柄及白金等財物。(陸游《常照院記》)“及孝宗皇帝嗣位(1163)”,於乾道三年(1167)命在其湖州故地菁山建寺,賜額常照院。嘉定三年(1210)又創昭回閣,專供奉御賜物品。時年84歲的陸游心甘情願地為其撰寫“常照院記”。歷代幾經興衰,久廢。清朝僧以乘,一時又先後募建。清·同治年間興。後又幾經劫難,僅有兩株八百餘年樹齡的紫薇,已枯萎。令人嘆奇的兩枝枯萎紫薇於1998年又枯木逢春,花開繁茂。於是又為之常照寺增光添輝。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常照寺迎來了新的興盛時期,1994年,建大雄寶殿,至1997年竣工。1997年,建天王殿。1999年,建客堂。2000年,建馥馨大和尚肉身塔。2003年,建觀音殿(圓通寶殿)。2004年,建地藏殿。
東林鎮(浙江湖州市吳興區下轄鎮)

著名人物

沈思,北宋時期人,字持正。隱於東林,因以東老名焉。能釀十八仙白酒。自稱‘回道人’,《避暑錄話》、《齊東野語》均有記載,傳與蘇軾,呂洞賓為友。
沈偕,字君與。沈東老子。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嘉泰吳興志》卷一七)。少入上庠,好狎游,繼而擢第,盡買國子監書以歸。
何栗(1089—1149),字文縝,歸安人。原籍四川仙井監(今仁壽),遷居歸安縣東林鎮。
陳其業(1870—1961),字勤士,陳果夫陳立夫之父,民國任"國民大會"代表,全國商聯會常務理事,1961年他病死於台灣。
陳其美(1878-1916),字英士,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為蔣介石拜把之兄,將蔣介石引薦於孫中山。後為人暗殺。孫中山高度讚揚陳英士是“革命首功之臣”。
陳其采(1880-1954),字靄士,國民政府委員、國策顧問,陸軍少將。
陳果夫(1892-1951),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CC系首腦。與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合稱中國四大家族
陳立夫(1898—2001),20世紀中國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國國民黨政治家,曾歷任蔣介石機要秘書、國民黨秘書長、教育部長、立法院副院長。國民政府遷台後移居美國,潛心研究中華文化,推動中醫藥的發展和國際認可,晚年竭力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