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夫

陳果夫

陳果夫(1892年10月27日—1951年8月25日),名祖燾,字果夫,浙江吳興東林鎮人,民國時期政治人物,是國民黨內右派。1926年,陳果夫當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任中央組織部代部長。1929年,35歲的陳果夫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成立國民黨中央政治幹部學校。兩兄弟掌管國民黨黨務機構,至此有了“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陳果夫及其弟陳立夫蔣介石關係密切,在大陸時期為蔣所倚重,負責國民黨內組織及黨務,有“二陳”、“CC系”之稱。

1907年入浙江陸軍國小堂,受陳其美革命活動影響,加入同盟會。1911年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辛亥革命爆發後,赴武漢參加革命軍,後隨陳其美參加討袁鬥爭。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在上海被袁世凱派的槍手所殺。1918年起在上海經商,與蔣介石等從事交易所投機買賣。1924年黃埔軍校創辦後,在上海為軍校招募新生兼採購物資。1926年當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部長,掌管國民黨黨務,排斥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

陳果夫利用政治特權發展官僚資本,先後於1935年控制中國農民銀行。抗日戰爭期間在川、雲、桂等省興辦和投資許多企業;抗戰勝利後主持經營“黨營生產事業”,接管大批敵偽資產,開辦公司、銀行等;還將文化、新聞、電影、廣播單位改為“黨營”。1949年去台灣,1951年8月25日病逝於台北。一生寫有各種體裁的文字一百九十餘萬字,台灣當局將其編成“全集”十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果夫
  • 別名:陳祖燾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吳興東林鎮
  • 出生日期:1892年10月27日
  • 逝世日期:1951年8月25日
  • 職業: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CC系首腦 
  • 黨派:中國國民黨
家庭關係,個人經歷,逝世,相關題詞,題詞一,題詞二,

家庭關係

陳果夫的叔父陳其美辛亥革命元勛,與蔣介石曾為結拜兄弟。陳果夫年輕時於浙江陸軍國小畢業,受陳其美影響,加入同盟會。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及討袁。1913年二次革命時,陳其美被推舉為上海討袁總司令。1915年初,陳其美在上海和江浙一帶,先後策劃了一系列反袁軍事行動。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在上海日本友人山田純三郎的寓所被袁世凱派的槍手所殺。1920年,在上海經營證券物品交易所,股東有蔣介石等國民黨人,曾獲利頗豐。所得利潤部分用作支持孫中山革命。其弟陳立夫
陳氏父子陳氏父子

個人經歷

1924年,蔣介石主持黃埔軍校籌建,陳果夫在上海代其處理軍用品採購、人材招攬等工作。1926年陳到廣州,當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並任中央組織部代部長。1927年4月初,與國民黨內右派吳敬恆張靜江等提出彈劾共產黨案,為之後的清黨準備。1928年,蔣介石復出,陳果夫任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副院長。實質負責國民黨內組織,整理黨務及進行清黨。除重新審查登記國民黨員,並開始設立調查組織,即後來專門負責反之“中統”。1929年任中央執委,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成立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二陳掌管國民黨黨務機構,至使當時有“蔣家天下陳家黨”之稱。1932年,陳果夫為“導淮委員會”副委員長;1933年,兼任江蘇省政府主席,負責整治江蘇及淮河水利。導淮工程後因抗戰而停頓。西安事變震驚了國內外,全國立刻出現了錯綜複雜的局面。蔣被張、楊軟禁後,南京政府內部以何應欽為首,陳立夫、陳果夫、戴季陶等極力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陝西省當局在蔣介石躲藏處修了一座亭子,命名為“正氣亭”。 國民黨要人戴季陶、陳誠、陳果夫、陳立夫、胡宗南衛立煌王耀武等先後在亭子內題詞,歌頌蔣介石。抗戰勝利後,陳任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
陳果夫陳果夫
陳果夫自辛亥革命時已染有肺結核病,經常咯血住院,抗戰其間多次施手術。戰後開始退出政壇,1948年12月,遷居台中休養。陳果夫無子嗣,陳立夫過繼其長子陳澤安給陳果夫。
1950年7月中旬,蔣介石下令免去陳果夫中央財務委員會主任職務,裁撤“中央合作金庫”(陳果夫任理事長),裁撤“中國農民銀行”(陳果夫任董事長)辦事機構,保留名義,從而一舉削去CC系三大經濟支柱。7月26日,蔣介石宣布“中央改造委員”和“中央評議委員”名單,陳果夫掛名為“中央評議委員”,僅僅是作為一個安慰而已,陳立夫則榜上無名。8月初,蔣介石下令改組農業教育電影公司(陳果夫任董事長),由蔣經國接辦,削去了CC系的一大輿論陣地。就這樣,陳果夫被蔣介石一擼到底,成為無職無權的光桿兒。
1950年8月初,陳立夫與夫人帶著一雙兒女,來看望病中的陳果夫。陳立夫全家準備赴美,這次來,既是看望兄長,也是向他辭行。陳立夫離開台灣去美國,陳果夫事先知道,而且十分支持。認為台灣當前的狀況是相互傾軋、殘酷無情,隨時都會飛來橫禍。自己心裡明白自己身體這么差,無法遠行。弟弟這一走,不知幾時才能回,也許這一次見面,就是永訣了。陳立夫決定去美之時,蔣介石派人送來了5萬美金,說是資助他的路費。拿著這5萬元錢,陳立夫明白蔣介石是要他趕快走人。
陳果夫與陳立夫陳果夫與陳立夫
有一年,農民銀行請他題詞,他寫道:“一文不取謂之清,深思熟慮謂之慎,刻苦耐勞謂之勤,注意時效謂之敏。”所以有人說,在國民黨上層,講求慎、勤、敏的雖不乏其人,而像陳果夫那樣“清”的人還真不多見。陳立夫走後,陳果夫的家庭經濟也發生了危機。治療肺結核,需要巨額醫療費,既無財產,也沒有以前的地位,醫療費都是靠朋友支持,因而用度日窘。這時陳果夫的身體已每況愈下。早在抗戰後期,肺就已潰爛,只有在後背穿孔,每天從穿孔處排膿。赴台前夕,病情再度加劇,背後炎症流膿不止。到台灣後,遍請台、港名醫會診,病情暫時得到控制。怎樣才能解決現下的燃眉之急呢?陳果夫思前想後,只好放下架子,給當時台灣“交通銀行”行長趙棣華寫信,索取自己作為兼職的車馬費:
趙行長鈞鑒:
來台後,我身體一直不好,看病用去了我多年的積蓄,如今入不敷出,捉襟見肘,實在是狼狽得很。我兼職農民銀行董事長多年,給我的車馬費不曾領過分文。以前用車方便,我也沒打算領取這筆費用。現今生活難以為繼,我想請農民銀行將我以前沒領的車馬費補發給我,解決我有車無油窘境。您以為如何。 順問
近祺!
陳果夫
趙棣華接到信後,連忙將陳果夫的窘況報告了蔣介石。蔣介石與陳果夫畢竟是多年的交情,蔣介石只是在政治上逼陳果夫交出權力,並不想置其於死地,生活上還是應該給予照顧。於是批給陳果夫5000銀元作為醫療費。另外又特批了一筆費用,作為陳果夫日常的生活補助。有了這筆錢,陳果夫才解脫了經濟危機。9月陳果夫病情加重,咯血不止,用什麼藥都沒有多大作用。一直延續了一個多月,病情才被控制住。10月5日是陳果夫58歲的生日,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倆專程前往醫院看望陳果夫。蔣氏父子的到來,使得陳果夫大出意外。蔣介石關心地說:“果夫,我一直都很忙,沒來看你。你如今身體恢復得怎樣,是用西醫還是用中醫治療?”陳果夫回答說:“醫生說,先用西藥,等症狀控制住時,再用中藥補身體。”站在一旁的主治醫生向蔣報告了陳果夫的病情。蔣介石“嗯”了一聲,便囑咐道:“果夫啊,你安心養病吧,其他的事情就不去想了。經濟上有什麼問題,你直接告訴我。”蔣介石父子坐了十幾分鐘,便離開了醫院。
陳氏兄弟陳氏兄弟
為了方便治病,1951年1月,陳果夫由台中遷往台北,住在台北青田街一幢公寓樓里。同年8月25日因肺病於台北病逝。陳果夫的死訊傳到他在台中的父親陳其業那裡。陳其業其時已81歲,老年喪子,其悲痛之情可想而知。他不顧勸阻,從台中趕到台北護喪。看到兒子的遺容,陳老先生放聲大哭。遠在美國的陳立夫,沒有回台灣。這對於他來說,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蔣介石得知陳果夫去世的訊息後,兩次到殯儀館弔唁。望著陳果夫的遺體,蔣介石神色肅穆,露出悲哀之情。他向陳果夫鞠躬,再鞠躬,仿佛要陳果夫在天之靈對他原諒。回去的路上,蔣介石坐在車內一言不發,似乎還沉浸在悲痛中。他對隨從人員說:“果夫還年輕,他不應該這么早就走了啊!”回到辦公室,蔣提筆寫下了“痛失元良”幾個大字,作為挽額,派人送到了殯儀館。
《國民黨教父陳果夫》《國民黨教父陳果夫》
陳果夫墓地選在台北市郊觀音山右側的一塊山地上,1951年11月4日,陳果夫的靈柩送到了這裡。在一陣陣鼓樂聲中,棺木緩緩入土。
陳果夫就長眠在這塊草木蔥蘢、四季常青的異鄉土地上了。
當年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中,宋子文孔祥熙去了美國,隨蔣介石逃往台灣的,惟有陳氏兄弟。此時,陳果夫病歿台北,陳立夫去了美國,二陳一逐一亡。這樣的結局,恐怕是他一生就沒預料的。

逝世

夏天轉眼來到了。台北是一個盆地,夏天海風吹不進來,較台中炎熱,空氣濕度也大。入夏以後,陳果夫的病情加重了。他每天只能起床一個小時,時間稍長就支持不住。整天咳嗽不止,低燒不退,心臟也逐漸衰弱。再次被送進了醫院。醫生用X光拍照,發現結核菌已侵入右肺,並由右肺侵入血管,由血管侵入腦後。這等於說,病已宣告不治。醫生的治療,只能是延緩他的生命。8月25日上午,陳果夫體溫驟然升高。下午2點以後,開始昏迷不醒,進入彌留狀態。延至4點52分,陳果夫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心臟停止了跳動。
陳果夫之墓陳果夫之墓

相關題詞

題詞一

勝利還鄉,勿忘八年苦戰;
和平建國,正是千載良機。
——題抗戰勝利(1)
1945年8月15日,蔣介石對全國軍民發表廣播演說,公布日本政府已正式無條件投降,並宣布即日起放假3天。對於抗日戰爭的勝利,陳果夫與全國人民一樣,歡欣鼓舞。陳果夫已在病中,聽說這一振奮人心的訊息,他的病似乎好了一半,整天接待來訪客人並與之長談,有時甚至通宵達旦,晝夜不眠。善於用詩文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10月21日,是民國元老居正70大壽,他以晚輩身份贈祝壽詩一首:“先知先覺居先生,仁愛心腸廣濟人。五十年來勤國事,而今司法更嚴明。在茲勝利雙慶月,舉杯宜稱萬眾心。國泰樂成人益壽,再加七十不為增”。一天早晨,陳果夫早早起床,迎著寒風在院裡轉了幾圈,他染上肺病以後,一直習慣於早睡晚起,尤其早晨怕冷,稍有冷風侵人,便咳喘不止,但他卻一點不覺得冷,也不咳嗽吐痰,只覺得精神煥發,心花怒放。他面朝太陽踢踢腿,擺擺臂,活動了一會,仍覺得餘興未減,轉身回屋,磨墨鋪紙,凝神思索,揮筆寫下了兩副慶祝抗戰勝利的喜聯。
陳果夫

題詞二

研究科學,必須趕上核子彈
從事建設,不可習染舊官風。
——題抗戰勝利(2)
陳果夫的這些喜聯,寄託了他在政治上希望和平建國,開創新風,經濟上希望從事建設,在科學文化方面希望能趕上世界強國的迫切心情。
贈陳果夫主席
江蘇省政府陳主席,禁鴉片,裁苛捐。余辦蘇振,辱荷褒獎。
弘毅恭寬作楷模,天崇事業導淮圖。
掃除積毒連年戒,豁免苛捐濟世需。
藻甸慈雲千里漫,蒼生霖雨萬民濡。
昭昭政績標中外,武德文功著古蘇。
摘自郭介梅先生《省餘存稿》(世界新聞社,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一月再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