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鐵嶺虎將李如松,簡介,生平,右衛驕子麻貴,簡介,生平,
鐵嶺虎將李如松
簡介
生平
萬曆十一年,李如松升山西總兵官,後召僉書右府提督京城撫。萬曆二十年,率軍平定寧夏叛亂。同年,日本關白(宰相)豐臣秀吉傾舉國之軍力,派譴大軍入侵朝鮮,朝鮮壬辰戰爭全面爆發。戰爭之初,日軍勢如破竹將朝鮮軍隊打的潰不成軍,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朝鮮的三都(京城、開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兩個朝鮮王子被俘,朝鮮國王李昖逃到義州。朝鮮軍隊節節敗退,於是,朝鮮王遣使向明朝求援。面對朝鮮的不斷告急,明朝政府也認識到“關白之圖朝鮮,其意實在中國”,遂決定發兵抗日援朝。
明朝先後譴派遼東游擊史儒和副總兵祖承訓率軍馳援,結果遭到全軍覆沒。訊息傳來,明廷象炸開了鍋一樣,群情激昂。此時主戰派也罷,主和派也罷,紛紛要求明朝出動大軍遠征朝鮮。明神宗命宋應昌為經略,總領抗倭事宜;急調陝西總兵李如松(名將李成梁之子)為東征提督,總體負責軍事。於是,宋應昌和李如松率四萬三千餘兵明軍渡鴨綠江,開始了抗日援朝的征戰歷程。
明萬曆二十一年,打敗日將小西行長,獲平壤大捷。隨後,乘勝克復開城,黃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皆復,日軍被迫退守慶尚、全羅兩道沿海城市,雙方進行和談。明軍以連戰皆捷,頗有輕心,此時有謠傳日軍已棄王京(漢城)而遁,李如松對此不疑,便率輕騎直趨王京。抵碧蹄館時,與日軍重兵遭遇,雙方經過激戰死傷無算,後明軍退守開城。李如松得知龍山為日軍的糧草重地後,果斷設計出奇兵,遣敢死隊從間道潛入龍山,縱火焚燒日軍糧草,日軍由於缺糧,被迫棄王京退守釜山。這時,明朝兵部尚書石星卻力主議和,明廷乃命李如松班師,留劉綎王之兵在朝鮮駐守。李如松於萬曆二十一年十二月班師,因功加太子太保,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李如松喜奇兵偷襲制勝,連戰皆捷。萬曆二十五年升遼東總兵。次年四月,韃靼土蠻犯遼東,李如松率輕騎進追擊,遇到韃靼遊獵聚會,聚集數萬人,李如松三千餘人不敵身亡,卒年五十。死後,朝廷追贈少保寧遠伯,立祠謚忠烈。
以李如松為代表的李家和以麻貴為代表的麻家被譽為“東李西麻”。明史中也稱讚他們:“將門有將,得無愧乎”。
右衛驕子麻貴
簡介
生平
嘉靖年間,赴西域征瓦剌屢立戰功,因功升至督指揮僉事,並充宣府游擊將軍。隆慶年間,擔任了大同新平堡參將。蒙軍入侵邊城,山陰、懷仁、應州相繼被攻陷,只有右衛城在麻貴的率領下據守得以保全,麻貴以功在萬曆初年授大同副總兵。萬曆十年以都督僉事充任寧夏總兵,不久又調任大同總兵。
萬曆二十年,寧夏發生兵變。由於寧夏也是明王朝的九邊重鎮之一,所以震動很大。當時麻貴正因為被朝廷大臣認為勇健而且知兵,於是明神宗又重新起用了麻貴,率軍平叛。叛軍抵抗不住明軍的攻勢,便勾結蒙軍騎兵圍攻平虜堡,試圖切斷明軍後路。麻貴聞訊後,立即譴精兵由小路馳援,大破賊兵。戰後,麻貴因功被封為延緩鎮總兵。
麻貴在歷史上最值得濃墨重彩記錄的還是他在萬曆年間援朝戰爭中的表現。
麻貴到達朝鮮的王京(漢城)後,日軍已攻破明軍的南原防線,向王京逼來,情況十分危急。麻貴審時度勢,立即派遣副將解生與朝鮮的都體察使李元翼一起在稷山擊敗敵軍,迫使日軍第一軍司令官小西行長退守井邑,第二軍司令官加藤清正退守蔚山,力挽危局。不久,明政府任命的平倭總督刑介、經略楊鎬先後趕到,商定兵分三路進擊蔚山。麻貴與楊鎬分別督率左右兩軍,由於楊鎬忌賢和指揮失誤,明軍久圍蔚山不下。次年,日軍援兵趕到,楊鎬聞訊後驚惶失措,下令撤軍,結果被日軍擊潰。戰後,楊鎬被免職,麻貴因受到牽連被準許將功贖罪。不久,麻貴與劉綎、陳璘、董一元兵分水陸四路發起反攻。麻貴統領東路軍,攻擊日酋加藤清正所率的第二軍。正在這時,豐臣秀吉因為戰事不利憂鬱而死,日軍因此軍心不穩。麻貴趁勢發起猛攻,加藤清正倉皇逃走,麻貴率軍收復了島山、西浦等地,日本的侵朝戰爭徹底失敗。戰後,朝廷因麻貴作戰有功,升為右都督。
萬曆三十八年,麻貴奉命鎮守遼東,再次擊敗蒙軍的侵襲,後因病退職,不久去世,朝廷命賜予祭葬,並在詔書中稱他為“一時良將”。
以麻貴為代表的麻家和以李如松為代表的李家被譽為“東李西麻”。明史中也稱讚他們:“將門有將,得無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