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戰爭始末,起始原由,率軍出征,以身殉國,遼東地文,遼東驛路,遼東驛路事跡考,
戰爭始末
起始原由
日本大軍兵分三路向北部快速挺進。驚惶失措的朝鮮王廷,倉猝組織了8千人的朝鮮精銳在烏嶺天險據守。朝鮮軍隊的布防尚未在烏嶺山口展開,就被小西行長迅速突破。朝鮮將軍申昱受命倉促集結了1萬多人,在忠州背江與日軍3 萬人激戰,全軍覆沒。隨後,日軍如入無人之境,沿途各道守軍望風而逃。不幾日日軍已經到達王京漢城城下,朝鮮備邊使李謚看到日軍軍容強盛,竟然慨嘆說:“今日之敵,似如神兵!”此時漢城守城主將李陽元,竟把兵器沉入漢江,落荒而逃。五月二日,登入僅十七日,日軍便兵不血刃地進入朝鮮國都漢城。
豐臣秀吉看到侵朝戰爭進行得如此順利,欣喜若狂。五月二十六日,豐臣秀吉制定了征服朝鮮及明朝的計畫二十五條,其中幾條為:“高麗都城已於(五月)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內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捲大明,當以大唐(明朝)關白之職授汝(指豐臣秀吉的侄子豐臣秀次)。宜準備奉聖駕於大唐之京城,可於後年行幸,屆時將以京城附近十國,作為聖上之領地。諸公卿之俸祿亦將增加,其中下位者將增加十倍,上位者將視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指秀次)為大唐關白,以京城百國之地封汝。日本關白一職,將視大和中納言與備前丞相二人情況,擇任之。”六月三日,豐臣秀吉下達了進攻明朝的命令。
率軍出征
日本對朝鮮的大舉入侵,大大地震動了明朝。兩個多月以來,明廷上上下下就是否應出兵援助朝鮮,爭論不休。由於當年沿海長達百年的倭患,幾乎所有的人都很痛恨日本。當年倭寇的兇狠頑強,明朝君臣也是了解的。而現在十數萬侵朝日軍全都是正規軍,戰力遠非當年倭寇可比。況且明朝在庚戌之變之後的幾十年里,從未面臨過大規模的戰爭。能否戰勝侵朝日本大軍,明朝君臣實在沒有把握。
這時豐臣秀吉要求琉球、菲律賓臣服朝貢的訊息傳來,更是激怒了明朝君臣。明朝上下已經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這個東洋強人的野心。明朝君臣早已習慣了自己的天朝地位,古語云,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明神宗的角度來看,自然絕不能容忍豐臣秀吉的野心。當時的兵部侍郎宋應昌在上疏中說,“關白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我救朝鮮,非止為屬國也。朝鮮固,則東保遼東,京師鞏於泰山矣。”,“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這種觀點在當時有一定的代表性。明廷上下,基本達成了“迎敵於外,毋使入境”的共識。
以身殉國
遼東地文
遼東驛路
據《永樂大典·經世大典》卷一千九百四十二至一千九百四十六《祈津志》記載,從遼陽至鴨綠江有八站,即頭館站、浪子山站、甜水站、龍鳳站、斜列站、開州站、湯山站、驛昌站。這八站在《明史·朝鮮列傳》卷三百二十稱為“遼左八站”。按明景泰元年朝鮮使者從遼東鎮回國所經道路記載:“丙戌遼東起程……至鴨綠江舊有八站,今廢。過高沖頭館站、車嶺至浪子山,下宿人家。丁亥,浪子山起程,過背陰山盤道嶺至辛寨宿。過高嶺(山在辛寨南),至東關口宿。已醜,出東關過分水關至龍鳳山下營。庚寅,龍鳳山起程過八度斜列嶺至鳳凰山下宿。辛卯,鳳凰山起程,過開州站,至湯站下宿。壬辰,湯站起程,將近鴨綠江,時稱驛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