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方菜粉蝶
- 拉丁學名:Pieris canidia
- 別稱:多點菜粉蝶、東方粉蝶、黑緣粉蝶
- 二名法:Pieris canidia (Sparrman,1768)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亞目:雙孔亞目
- 科:粉蝶科
- 亞科:粉蝶亞科
- 族:粉蝶族
- 屬:粉蝶屬
- 種:東方菜粉蝶
- 亞種:亞種
- 分布區域:黑龍江、內蒙古
形態,寄主,生物學,分布,中國亞種與分布,
形態
成蟲:翅展45-60mm。體軀細長,背面黑色,頭部和胸部被白色絨毛;腹面白色。觸角端部匙形。翅正面白色;前翅的前緣脈黑色,頂角有三角形黑斑,並與外緣的黑斑相連而延伸到Cu2脈以下,黑斑的內緣呈鋸齒狀;亞端在m3室及cu2室各有1個黑斑,後翅前緣中部有1個黑斑,這3個黑斑均較菜粉蝶大而圓;後翅外緣各脈端均有三角形的黑斑。翅反面白色或乳白色,除前翅2枚黑斑尚存外,其餘斑均模糊。雌蝶斑紋較明顯,反面基部的黑鱗區較雄蝶寬。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腹緣的突起不明顯:爪形突狹長,末端尖:抱器瓣基部寬,逐漸向端部變窄,末端較尖;陽莖端基環骨化程度弱,“V”形:囊形突短粗;陽莖長,亞基部有1個大突起。
雌性外生殖器後表皮突細長,前表皮突不明顯;後陰片指狀,前陰片比後陰片寬,兩者邊緣和端部都密布長鬃毛;囊導管較細,略比囊體長度短;囊體較大,略呈圓形;囊突圓形,密布小齒突,但中部缺齒突且前後兩端明顯內凹,囊頸處還有1塊月牙形的小骨片。
幼蟲:綠色,身體背面有黑褐色的毛疣,周圍有墨綠色的圓斑,各腹節氣門線上有2個黃斑,其一為環狀圍繞氣門,背中線為鮮黃色。
蛹:胸背有1個突起,呈三角形,腹背基部內側各有1個分叉的突起,其中1個叉呈針狀或尖角形。
寄主
生物學
在江西以蛹越冬;越冬代成蟲一般在4月上旬開始羽化。一年發生6—8代。幼蟲喜歡在蘿蔔、白菜、芥菜、野生的獨心菜等植物上取食為害。第1、2代幼蟲主要在正在開花結莢的白菜、芥菜和蘿蔔留種地上取食葉片和莢。在山區常和黑脈粉蝶混雜發生為害,但發生數量明顯小於黑脈粉蝶。第3、4代幼蟲主要在田旁和溝邊的獨心菜及自生苗小白菜上為害。以後各代主要在蘿蔔、芥菜和白菜上為害。
分布
中國各省區均有分布;韓國,越南,寮國,緬甸,高棉,泰國,土耳其。
中國亞種與分布
東方菜粉蝶指名亞種Pieris canidiacanidia(Sparrman,1768)
分布:中國東北、中南、西南、華中、華北;韓國,越南,寮國,緬甸,高棉,泰國,土耳其。
東方菜粉蝶西北亞種Pieris canidia mars Bang-Haas,1927
分布:陝西。
東方菜粉蝶微點亞種Pieris canidia minima Verity,1908
分布:西藏(拉孜、日喀則、扎耶、墨竹工卡、曲水、亞東、乃東、米林、澤當、錯那、吉隆、波密以及拉薩以北海拔2500m以上地區。)
東方菜粉蝶印度亞種Pieris canidia indica Evans,1926
分布:西藏,印度。
東方菜粉蝶海南亞種Pieris canidia sordida Butler,1877
分布:福建,台灣,海南,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