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三聖(佛教三聖)

東方三聖(佛教三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方三聖也稱藥師三尊,是藥師佛與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的合稱。 藥師佛是梵文Baisajyagurvai·duryaprabhasa的意譯略稱。全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又有人稱謂大醫王佛,醫王善逝或消災延壽藥師佛。為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本用以比喻能治眾生貪、瞋、痴的醫師。在中國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災延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方三聖
  • 外文名:藥師三尊
  • 別名:Baisajyagurvai·duryaprabhasa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
  • 職業:藥師
佛教三聖,由來,藥師佛,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十二大願,有關傳說,道教之說,三教合說,

佛教三聖

簡介
藥師琉璃光佛也叫“飲光如來”,據佛教傳說,藥師佛行菩薩道時,發了十二個大願,每願都為了滿眾生願,拔眾生苦,醫眾生病.成佛後,他始終實踐著大願,一般人都稱念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他的思想跟佛門的主張頗為逕庭,佛門主張活著守苦行,死了享極樂,他卻要讓人健康長壽,且活得快樂。東方琉璃世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呢?據佛經說,離這裡向東,過十億恆河沙數那么多的佛國,有一個世界就是琉璃世界。那裡的一切,都是無比的清淨光明,沒有雜穢的土地,和西方極樂世界景觀沒有什麼兩樣。
東方三聖,又稱藥師三尊,相對於西方三聖而言,是東方淨土琉璃世界的三位佛菩薩。一般說法是藥師佛、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在電光如來時代,一位居士與他的兩個兒子,共同立志,拯救世間一切病苦眾生,電光如來命這位居士改名為“醫王”,這位“醫王”後來經過長時間的苦修之後得道成佛,就是藥師佛。他的兩個兒子,也就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藥師三尊化導救濟有情眾生,尤其拯救傷病痛苦眾生,使之得到究竟安樂利益。東方淨琉璃光世界的眾多菩薩由此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領導。他們兩位將於藥師佛涅盤後,依次遞補佛的位置。 亦有寺廟以藥王、藥上兩菩薩為藥師如來左右脅侍,以示施藥度盡苦難眾生之意。亦有寺廟以觀音、勢至二菩薩為藥師如來脅侍,表示東方與西方淨土無二無別。此外,或以文殊、觀音、勢至、寶檀華、無盡意、藥王、藥上、彌勒等八菩薩為藥師如來侍者。

由來

主尊為藥師如來,及左脅士日光菩薩與右脅士月光菩薩之合稱。其中,日光、月光二菩薩,在《灌頂經》(卷十二)中之譯名為日耀、月淨二菩薩。“藥師如來”梵名Bhaişajya guru vaidūrya prabhārāja (藥師琉璃光王),通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簡稱為藥師佛。能除生死之病,故名藥師;能照三有之暗,故云琉璃光。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率領著日光遍照與月光遍照二大菩薩等眷屬,在東方淨土化導眾生。據《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所說、東方淨琉璃世界純一清淨,無諸欲染,也沒有三惡趣等苦惱之聲。地是淨琉璃所敷,城闕宮殿及諸廊宇,也都由七寶所造成。其莊嚴殊勝之處,恰好與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相互輝映。藥師佛的弘法利生工作、系秉承成道以前所發的十二大願而來。十二大願中之較具體者,有“使眾生飽滿所欲而無乏少”、“使一切不具者諸根完具”、“除一切眾生眾病、令身心安樂、證得無上菩提”、“使眾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等願。這些誓願的主旨,雖然也在促使眾生早證菩提,但另一方面,也著重為眾生求得現世的安樂。這與阿彌陀佛的偏向來生安樂者稍有不同。這也就是佛教界將藥師法會視為現生者之消災延壽法門的緣由。
東方三聖東方三聖

藥師佛

梵文 Bhaişajya guru vaidūrya prabhārāja,又作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王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載,日光遍照菩薩與月光遍照菩薩同為藥師佛的二大脅士。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同為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依次遞補佛位,悉能持藥師如來之正法寶藏。 藥師佛之形像,據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念誦儀軌供養法載,左手執持藥器(又作無價珠),右手結三界印,身著袈裟,結跏趺坐於蓮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將。此十二神將誓願護持藥師法門,各率七千藥叉眷屬,在各地護佑受持藥師佛名號之眾生。又一般流傳之像為螺發形,左手持藥壺,右手結施無畏印(或與願印),日光、月光二菩薩脅侍左右,並稱為藥師三尊。藏語音:“桑給眉拉”。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趨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此佛誓願不可思議,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讀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掛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延生續命。
藥師佛藥師佛

日光菩薩

梵語sūrya-prabhā bodhisattva,漢譯有日光、日光遍照、日曜等名。藥師佛的左脅侍。與右脅侍月光菩 薩在東方淨琉璃國土中,並為藥師佛的兩大輔佐,也是該佛國中無量菩薩眾的上首菩薩。日光菩薩與藥師佛的關係甚深。在久遠的過去世,電光如來行化世間時,有一位梵士,養育二子,因苦於世間之濁亂,乃發菩提心,誓願拯救病苦眾生。當時的電光如來甚為讚嘆,勸梵士改名為醫王,二子改名為日照,月照。這位蒙受電光如來咐囑的梵士,成佛之後就是藥師如來。兩個兒子也就是兩大脅侍。當時的日照,就是後來的日光菩薩。日光菩薩的名號,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薩持其慈悲本願,普施三昧,以照法界俗塵,摧破生死之暗冥,猶如日光之遍照世間,故取此名。日光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也有密切關係。持誦大悲咒者,日光菩薩當會與無量神人來為作證,並增益其效驗。凡是持誦大悲咒者,如能再持日光菩薩陀羅尼(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冊六六零頁),則能滅一切罪,也能辟除魔障及天災,得不可思議果報
日光菩薩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梵語candra-prabhā bodhisattva,漢譯有月光、月淨、月光遍照等名。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之右脅侍。 與左脅侍日光菩薩並為藥師如來的兩大輔佐。在藥師佛的無量菩薩眷屬里,他與日光菩薩是位居上首的最重要菩薩。兩人都位居補處,秉持著藥師如來的正法寶藏。關於月光菩薩的本生事跡,也與日光菩薩相同,都與藥師佛有密切的關係。在久遠的過去世,當電光如來住世時,有一梵士養育兩子,一名日照,一名月照。梵士發心利樂有情、拯救濁世眾生,其二子也隨喜而發願供養。梵士成佛之後,即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二子中之月照,就是月光菩薩。如同日光菩薩一樣,月光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關係。凡是至心持誦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隆也會與無量神人來增益其持咒效驗。修行者在持捅大悲咒過後,如果能再加誦月光菩薩陀羅尼(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冊六六零頁),則月光菩薩當會來加庇護,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難與病痛,並成就一切善法、遠離各種怖畏。
月光菩薩月光菩薩

十二大願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於佛菩提得正覺時。自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三十二丈夫大相及八十小好以為莊嚴。我身既爾。令一切眾生如我無異。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清淨無復瑕垢。光明曠大威德熾然。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若有眾生生世界之間。或復人中昏暗及夜莫知方所。以我光故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邊無限智慧型方便。令無量眾生界受用無盡.莫令一人有所少乏。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諸有眾生行異道者。一切安立菩提道中。行聲聞道行辟支佛道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於我法中修行梵行。此諸眾生無量無邊。一切皆得不缺減戒。具三聚戒。無有破戒趣惡道者。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聾盲跛躄。身攣背傴白癩癲狂。若復有餘種種身病.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諸根具足身分成滿。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諸患逼切無護無依無有住處。遠離一切資生醫藥。又無親屬貧窮可愍。此人若得聞我名號。眾患悉除無諸痛惱。乃至究竟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婦人百惡所逼惱故。厭離女身願舍女形。聞我名已轉女人身成丈夫相。乃至究竟無上菩提。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一切眾生解脫魔網。若墮種種異見稠林。悉當安立置於正見。次第示以菩薩行門。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種種王法系縛鞭撻牢獄應死。無量災難悲憂煎迫身心受苦。此等眾生以我福力。皆得解脫一切苦惱。
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飢火燒身為求食故作諸惡業。我於彼所先以最妙色香味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貧無衣服寒熱蚊虻日夜逼惱。我當施彼隨用亦服種種雜色如其所好。亦以一切寶莊嚴具花鬘塗香鼓樂眾伎。隨諸眾生所須之具皆令滿。

有關傳說

據說,凡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聽聞正法而沒有收效者,如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臨終時將有八菩薩乘神通來指示道路,可化生東方琉璃世界。另據說信奉藥師如來能夠醫治百病,解除各種頑疾苦痛,消災延壽,因此我國歷史上社會各階層對藥師如來的信仰很盛。
藥師佛除與釋迦佛、彌陀佛在大雄寶殿共同享用人間香火外,還有自己的‘藥師殿’、‘藥王殿’。(與中國道教藥王廟是兩碼事),殿內正中為藥師佛,兩旁是他的左右脅侍,即左脅侍日光遍照菩薩("日光菩薩"),右脅侍月光遍照菩薩("月光菩薩")。藥師佛與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合稱‘藥師三尊’,又叫‘東方三聖’。藥師佛的典型形象是左手持缽,內盛甘露,右手持藥丸。
藥師灌頂真言
此真言是《早晚課誦集》中十小咒之一,出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東方三聖(佛教三聖)
常常念誦此咒,可以健康長壽,臨終時可以往生淨土琉璃世界,或者由八大菩
薩護送到西方極樂世界。
真言原文(注意):
nāmóbóqiéfádì。píshāshè。jùlǔbìliúlí。
南謨 薄 伽 伐 帝。 鞞 殺 社。 窶 嚕薛 琉 璃。
bōlápó。hélàshéyě。dátuōjiēduōyě。
缽 喇 婆。喝 囉 闍 也。 怛 他 揭 多也。
ālàhēdì。sān miǎo sān bótuóyě。dázhítuō
阿囉喝 帝。 三 藐 三 勃 陀 耶。怛 侄 他。
ōng。píshāshì。píshāshì。píshāshè。sān mójiēdìsuōhē。
唵。鞞 殺 逝。 鞞 殺 逝。 鞞 殺 社。 三 沒 揭帝 莎訶。
發音註解:
南謨:讀作(nā那mó摩),或讀(ná拿mó摩)(今人讀此音居多),是“南無”的不同音譯詞。
薄:讀音為(bó伯)。
鞞:有三種讀法:(pí皮)、(bǐ比)、(bǐng丙)。這裡念(pí皮)比較合適。因鞞通毗,“鞞殺社”,也譯成“毗煞社”;“阿鞞跋致”,也譯成“阿毗跋致”;“鞞嚧社那”,也譯成“毗盧舍那”。(見《佛學大辭典》。)
窶:讀作(jù巨)。
薛:讀(bì畢)。
喇:古讀(là辣),見《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音辣。今讀(lǎ)(lā)(lá)。
喝囉闍也:此句中的“喝”,應讀成(hé合),古音“合”。
阿囉喝帝:此句中的“喝”,通“訶”,所以應該讀作(hē訶)。
囉:各地多讀成(là辣),此字與喇通假。
闍:讀作(shé蛇)。
怛(dá答)他(tuō拖)揭多也。
怛(dá答)侄(zhí直)他(tuō拖)。
唵:讀(ōng嗡)或讀(ǎn俺)。藏語系佛教讀(ōng嗡)音,漢語系佛教多讀(ǎn俺)音。
三沒(mó古音模)揭帝莎(suō通娑)訶。
功德簡介:
此咒有大威德,若能念誦藥師真言,即可消除病苦,延年益壽。如言:“曼殊師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志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此言於此真言若自誦,若教人誦,皆得消災獲福者也。
“藥師灌頂真言”治理眾生,使得消災免難、去病卻苦。修持讀頌能拔一切業障、護持身心安康、得無量福慧。
由於藥師如來的弘深誓願,無盡功德,一方面促使眾生早成佛道,另一方面也能滿足眾生現世的安樂和福報。清朝的玉琳國師一讀《藥師經》,便額手失聲,願人人入如來的願海。國師的《藥師經》題語說:“予見世人順境淪溺者不一,富貴可畏甚於貧賤。今此如來,使人所求如願,遂從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則欲於王臣長者,一切人中,作同事攝,不乘如來願航,何從濟乎?”
又說:“若於現前富貴功名,未能志清,男女飲食之欲,未知深厭,則於往生法門,未易生信。即信矣,身修淨土,而心戀娑婆,果何益乎?則求其不離欲鉤,而成佛智,處於順境,不致淪胥者,固無如修持藥師願海者之殊勝難思也。若能信行,久久不懈,知不獨富貴功名,轉女成男,難危迪吉,如如意珠,隨願成就。即得於一切成就處,直至菩提,永不退轉,何幸如之!人間亦有揚州鶴,但泛如來功德船。”

道教之說

道教中的東方三聖
道教典籍記載的東方三聖分別為:太乙救苦天尊、大慧真人、救苦真人。
道教中的東方三聖道教中的東方三聖
相關太乙救苦天尊的經典,於拔薦救贖科儀重要法物“引魂幡”全名為“太乙救苦天尊遷神回黃幡”,是依太乙救苦天尊與大惠真人、救苦真人為主,其幡見載於南宋甯全真授,王契真篡《上清靈寶大法》卷三十三第七頁,幡正面中央所書神名為太乙救苦天尊,右為救苦真人,左為大惠真人;乃招引亡魂所用,其靈幡文字及神祇全稱:靈幡中央主幅為“東極天中長樂世界大慈仁者尋聲赴感太一救苦天尊”,右長條為“大慈大悲救苦真人”,左長條為“大慈大悲大惠真人”,中央主幅下分兩條,右書“太微回黃旗,無英命靈幡”,左書“攝昭長夜府,開度受生魂”;又於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三十二〈升度符誥品〉中記載三聖者雲:“東極天中,金樓玉殿之中,見太乙救苦天尊衣九色雲霞羽服,乘九頭獅子玉蓮寶座,左執甘露碧玉淨瓶,右執空青枝,從大惠、救苦兩真人,青玄童子,八十一靈官,頂中出白毫相,光如刀劍,在赤日圓光中,一一分明。”

三教合說

英國人在倫敦大不列顛國家圖書館廣場,矗立著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三個中國人,並把他們稱為“東方三聖人”。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里(今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始祖,唐高宗親臨鹿邑拜謁, 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而苦縣也因老子被皇帝先後更名為真源縣衛真縣、鹿邑縣,並在鹿邑留下許多與老子相關的珍貴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惠能大師,唐代高僧,中國佛教禪宗六祖,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於世,成為佛法修行之見證。惠能祖師,俗姓盧。幼隨父流放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父亡隨母移居南海,艱辛貧困,以賣柴為生。24歲時,得人資助,北上參學。唐龍朔元年(661)在黃梅謁見禪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隨從作務,劈柴踏碓八個多月。其時弘忍年事已高,急於傳付衣法,命弟子作偈以呈。
他們救苦救難,在世界各地都有他們的信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