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張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舊東張鎮南約0.5公里的白豸寺(現被東張水庫淹沒),在一座孤立的山丘上。總面積700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張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 位於:舊東張鎮南約0.5公里的白豸寺
- 高出附近地面:3~5米
- 總面積:7000平方米
東張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舊東張鎮南約0.5公里的白豸寺(現被東張水庫淹沒),在一座孤立的山丘上。總面積7000平方米。
東張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舊東張鎮南約0.5公里的白豸寺(現被東張水庫淹沒),在一座孤立的山丘上。總面積7000平方米。...
東張遺址是福建省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三個不同文化疊壓關係的遺址,對研究福建地區史前文化分期具有重要學術價值。該遺址已被水庫淹沒。[1] 參考...
白鶴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又名白鶴觀商周文化遺址,位於蕪湖市無為縣襄安鎮,白鶴觀乃襄安古觀,列為襄安八景之一。在這裡發現新石器時代陶罐、陶鬲及石斧、石刀等...
菜園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西安鎮菜園自然村西、南、東的山樑坡地上,面積41250平方米,村落位於南華山腳下,南倚靈光寺、東靠海城鎮野狐坡村。...
牛鼻山遺址屬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4000至5000年。位於福建省閩北浦城縣管厝鄉黨溪村茶坪東源交界處,周圍是閩江下游沖積平原及緩坡丘陵。1989年由福建省博物館在...
曇石山遺址位於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西南、瀕臨閩江北岸的小山崗上,1954年1月,...它的上層包含有青銅時代黃土侖文化和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時代早期的東張中層文化...
大岞山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惠安縣崇武古城大岞村的大岞山東坡,距崇武古城約三公里,屬於“貝丘遺址”。...
後大堂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位於贛榆縣贛馬鎮贛馬中學院內和贛馬中心國小北側,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遺址中心部位在今贛馬中學教學樓下,因此處曾是贛榆縣古代...
世古墩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世古墩在縣城西35公里包含鄉高園村。地處合溪河與青弋江匯流的東岸,依鴻峨山西南麓。遺址文化層已暴露,深度近1米,屬東南地區原始...
與曇石山遺址的中層下層相一致,同屬新石器時代晚期曇石山文化;上層出土的陶器以赭色陶衣的橙黃陶和灰色硬質陶為主,還有一定數量彩陶,文化面貌與福清東張遺址中層...
北埝頭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位於平谷縣大興莊鄉北埝頭村西500米處。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遺址,面積約5000平方米。...
上宅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位於平谷縣韓莊鄉上宅村北200米處山坡台地上。該地原稱"大廟台"。遺址文化層堆積深達4米多。...
音樓山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惠安縣沿海百崎回族鄉下埭村音樓山東南坡中部,為福建中部沿海地帶帶有海洋文化特徵的史前時期的典型遺址。...
中層類型的東張下層遺址 第三節 新石器時代後期福建中西部山地文化類型 一 浦城黨溪牛鼻山遺址 二 南平寶峰山遺址 三 浦城石排下遺址 第四節 閩文化的原生態 ...
瑤莊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瑤莊遺址在縣城西南20公里處章渡以北,縣城至雲嶺公路左側。背靠四顧山,前為平地、村莊。距青弋江約2.5公里。遺址為一土崗高台,面積約700...
昌果溝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貢嘎縣昌果鄉政府所在地昌果溝溝谷南部東側山腳下的一塊長方形台地上,台地高於谷地約3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遺址中遺物散布面積約...
陶鼎很少,陶釜最多,故曇石山文化被考古界稱為“陶釜文化”。陶鼎出土3件,是中原新石器時代普遍使用的炊器,在曇石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不多。如泥質夾砂灰黃陶...